談起2018創科博覽(InnoTech Expo),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Eva)顯得有點興奮,喜悅之情自然流露出來:「去年為期9天的創科博覽,有11萬多人入場,今年的創科博覽,主題為『驅動創新,繼往開來』,將於9月23日至10月2日,在香港會展舉行。」
創科博覽三大主題:工、農、醫
Eva說今年的三大主題為工、農、醫:「有60多項屬古代的,100項為現代展品。」
談及古代的工,自然少不了長城,現代的,當然提到港珠澳大橋。
「先說港珠澳大橋,到來的嘉賓,戴上VR,就可360度觀賞港珠澳大橋了。」
長城模型,以1對25萬倍比例出現。不同朝代建成的長城,按掣某一段自會亮起不一樣的燈光來,以資識別。
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教授閒談中提出一個問題:「修建長城,是在舊有城牆內加建,還是在原有城牆外加建?」
Eva說,這個問題看來得請教專家了。
「說到橋,北盤江第一橋,全長1341米,不算長,卻是世界最高的橋(最高點離水平線580米)。」
「談到農,古時水車、紡織機,男耕女織,今日之無人機栽種,值得介紹,但太空種子更是不容錯過。太空種子,經過宇宙洗禮,在惡劣狀態下仍能生存,宇宙射線增強植物的生命力。蘭州80cm×80cm的大南瓜,種子就是由太空帶回來的。」
Eva說有些太空種子,送到本港學校,看看同學培植出來的植物,是否與一般種子種出來的,會有所不同,我們拭目以待。
談到醫,古代的《針灸大成》、《本草綱目》與現代的「慧眼──分子影像腫瘤智能診斷技術、腦認知功能定量測試」,看似各不相干,卻是一脈相承。
Eva說有幾個論壇不容錯過:包括高鐵唯一女總工程師梁建英談高速是什麼一回事(在試驗中的高速行車,達時速481公里),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技術專家陶吉博士講解。香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分享醫療科技,香港專家談工程科學。
後記
Eva送來有關現代創科展品資料,可見本港大學近年在科研應用上,做出不錯成績來,包括幹細胞納米培養器材、掌紋/掌脈混合生物信息認證系統、利用生物技術把紡織廢料再生的研究、應用助催化劑系統的織物阻燃處理方法、便攜式環境數據記錄器、行李車辨識及供應監控系統。
看過介紹,仍是不明所以,看來要到創科博覽現場,而看着有關展品,得由專家為我們解說其中道理了。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