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教授郭黎玉晶8月3日(星期六)於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中,討論中學生存在中度或以上的抑鬱、焦慮和壓力,而中學生家長更有較高的抑鬱程度。同時,在學校層面可透過家長講座、小組活動等,推行家長正向教育,協助他們更好地陪伴和支援正值青春期的子女。以下為書信全文。
陳校長:
知道你現在退了休和移民去了外地,很羡慕你現在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回想之前(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正向教育研究室和你在學校一起去推行校本正向教育,當時我們一齊去設計一些正向教育的課程給學生,做教師培訓,與老師一同備課,觀課和給老師回饋,以及進行一些家長的正向教育的活動和講座。當中的成效不錯。
之後正向研究室繼續和超過300間的中小學合作,在2020年至2023年,我們就在10間小學和10間中學做過一些問卷調查,當中我們訪問了1740個小學生和1133個中學生,另外我們亦訪問了505個小學生的家長及350個中學生的家長。我們發現近三成的小學生都認為他有中度或者以上的抑鬱、焦慮及壓力。而中學生方面,雖然有八成的中學生認為他們擁有中等或者以上的抗逆力,但是同時也有四至五成的中學生認為他們有中等程度至嚴重的抑鬱、焦慮和壓力。通常抑鬱的學生都會有一些症狀,譬如他們對什麼東西都沒興趣、失眠、暴飲暴食,但是另外也可以是沒有胃口,和覺得很焦躁,坐立不安。或可能不想和人接觸,甚至有自殺的傾向。另外,有焦慮症狀的學生會對很多東西都很擔心、很迷惘、很恐懼或者他們會有不自覺的生理反應,好像心跳得很快,手心冒汗,還有心有大石堵住等等。如果老師或者家長見到學生有這些這樣的情況,就需要留意,多跟他們傾談,或者轉介他們去適當的輔導服務。另外,在家長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的家長相比小學生的家長有較高程度的抑鬱,例如只有少過一成的小學生家長有中等程度或以上的抑鬱和焦慮,相比之下,有超過三成的中學生的家長有中等程度或以上的抑鬱,還有超過一成的中學生家長有焦慮的症狀。
原因就是因為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他們會比較反叛,他們也覺得很迷惘,有身體的轉變,也有情緒的變化,他們要適應很多的東西,要去學如何跟朋友相處,如何去適應中學的生活,他們也要開始去找自己人生的意義,自己的身份、角色等。另外,他們也要關注自己選科、選擇將來的職業等等,所以他們面對的困難和挑戰都比小學生多。所以,中學生的家長也要面對很多挑戰,中學生可能會「一言九頂」,會頂撞他們,很多時候他們會很反叛,回到家就躲起來房間了,不跟父母溝通了,他們會很注重和朋友的關係,會覺得父母好囉嗦。中學生的家長要用不一樣的方法去處理孩子的問題,例如他們要了解青春期的孩子的需要、挑戰、很多生理和心理的困擾,他們需要朋友的認同。所以家長應該像朋友般,要去陪伴他們,跟他們一起面對困難。
我的研究也發現到孩子的整體幸福感,還有他的抑鬱、焦慮程度、壓力水平,都會受到家長的負面的情緒、身體狀況、壓力水平、對教養的投入度,對孩子控制程度影響。如果家長的負面情緒、壓力水平,還有對孩子的控制度越高,孩子的焦慮程度也越高。相反,如果家長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況,他也都很投入管教孩子,孩子幸福感會越高,焦慮和抑鬱的程度也會降低。
在整體上,我們可以如何去推行一些家長的正向教育?在學校的層面上,我覺得可以多和家教會合作,舉辦一些家長講座,小組活動,例如親子的燭光晚餐,其他如有關管教的小冊子,網上的資訊,WhatsApp的資訊,這些對家長都很有用。另外,學校可以在家長日舉辦講座,或者一些的活動去促進親子的關係。在社區層面,我覺得可以多辦一些網上講座,因為我們不是一出世就懂得如何去做家長,所以真的需要有家長教育,而這些教育最好就是中學時期已經開始,在課程滲入一些知識和慨念如何去做一個好的父母,以至我們從小已經可以培養學生怎樣去做一個稱職的父母。
個人方面,我覺得可以教家長不同的教養技巧,包括反映性聆聽,家長應該多一點了解孩子的感受,進而去反映他的感受或他的想法。譬如小朋友因為下雨不能去海洋公園,那麼父母可以去反映說:我知道你因為不能去海洋公園,所以很不開心,也很失望,其實我自己很為難,我也我很想可以帶你們去海洋公園,不過因為下雨沒辦法了,或者會不會我們可以做一些另外的活動,例如在家裏下棋、砌LEGO、看電視或者我們去看電影。等日後天氣好的時候,我們再去海洋公園,也許甚至我們再去迪士尼。這是一個反映性的聆聽,就是父母去表達他對孩子的感受的了解,接納和認同。
另外,家長可以多一點用不同方法去表達他們對孩子的愛,我們通常表達愛可以有五種不同的方式,除了送禮物或提供物質獎勵給孩子之外,我們可以和孩子有多些身體的接觸,多一點擁抱,親親他們都是很重要。另外,父母煮飯、幫孩子做家務、煲湯等等,對他們就來說都是一個愛的表達,但最重要的是父母可以有多一點時間去陪伴孩子、和他們一起玩、跟他們聊天,每一日都有15分鐘至半個鐘是親子的時間,純粹是父母和兒女去聊天、溝通、講故事、說回一天日常的事情、難忘的事情、開心的事情、值得感恩的事或者一些不開心、後悔的事等等,有些親子的時間是很重要的。
在言語上去鼓勵和讚賞孩子也是非常重要。在正向教育中,我們會讓家長認識孩子是有很多的性格強項,當中我們是會列出24個性格強項。其中一些例子就是感恩、盼望、喜愛學習、好奇心、勇氣、謙卑、節制、創意、社交智慧、團隊精神、仁慈等等。如果家長可以看到孩子這些強項,在日常也都是多一點用這些的詞彙去鼓勵他們,就會事半功倍了。譬如小朋友幫助家長去照顧弟妹,家長可以說:你幫助了我去照顧弟妹,減輕了我的壓力,我很感激你,也看到你是一個很有愛心和仁慈的小朋友。但是同樣地,我們也可以用這些性格強項去指出孩子一點做得不好的行為,例如,如果他上課時不留心,我們可以說,其實我知道你好有好奇心,很想探索窗外面的世界,但是上堂的時候,就要多一點用喜愛學習和節制的強項,那麼你的好奇心,其實可以是在小息的時候用了,或許你好喜歡跟同學聊天,你也可以在小息時就用多一點你的社交智慧。另外一個例子就是他將一些玩具拆爛了,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好有好奇心去研究那些玩具裏面的構造,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將一些已經破了的玩具用來去研究,我們不要破壞那些好的玩具,那麼這樣做你可以就是發揮到你的好奇心和創意,但同樣地,也不會破壞到物件。這些就是一些方法去鼓勵小朋友和指出他好或不好的行為。我們鼓勵家長去教小朋友,是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對象,適當的環境來到去運用他們的強項。
最後,我們城大將和愛望基金合作,為老師和家長提供免費的正向教育及精神健康推動家證書培訓課程,有興趣的就可以去我們正向教育研究室的網頁查詢。
陳校長,你習慣退休的生活嗎?希望你能享受和家人相聚的時間。
你的合作夥伴
黎玉晶
2024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