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邁向哈佛:一個中國女生的名校夢

邁向哈佛:一個中國女生的名校夢

毋庸置疑,智美離她的哈佛夢又近了一步!安多弗中學不僅地處波士頓以北25英里,離哈佛只有一個鐘頭的車程。從「成長的光環」來看,這所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總統的母校,始於美國獨立戰爭,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高中,2014的年捐贈額達到10億美金。可以說,安多弗是中學中的哈佛,哈佛是大學中的安多弗。

留學媽媽 作者: 留學媽媽
2016-10-11
教養女王

邁向哈佛:一個中國女生的名校夢

邁向哈佛:一個中國女生的名校夢

邁向哈佛:一個中國女生的名校夢
據智美本人回答,她想執着地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自己卻不知這應該算偏執還是平衡。這個問題很複雜,我自己大致列出四個理論,不同理論解釋悖論的結果不一樣。我按照悖論被消解的程度將四個理論排序。
 

一、資源論 

 
中國教育資源的人均擁有量嚴重不足且分布極為不均。面對這樣一個局面,為了照顧公平、維持社會穩定,幾乎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成了權宜之計,且很難被取代。於是高考制度在這樣的政治社會背景下,從程序上保證了相當程度的公平。
 
然而,一刀切的高考如同一個頂層設計,它將影響並且塑造中國教育的各個層面。一個窮孩子,通過高考,有了向上流動性(Upward Mobility)的通道;而一個富裕的家庭,如果不去爭取額外教育資源,孩子最後獲得的,會被整個一刀切的制度拉平。正如平均主義帶來的惡果,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教育的思想市場(Market of Ideas)無法形成。
 
中國教育體制的弊病,一句話概括:教育的價值很弱,篩選的價值很強。這種教育制度,好像一個篩選機器(Sorting Machine),過早篩選,時時篩選。然而篩選出來的並不一定是真正優秀的人,而是最會考試的一類人。「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y)即做題。
 
即便對於七中育才的許智美,如果完全按部就班,對她來說等於「荒廢熱血」,將自己「稀釋於荒誕的洪流」。許智美的父母對教育資源敏感度相當高,具有極強的「教育獵頭」素質,經常給智美請到十分「特別」的老師。智美的鋼琴曾拜師於李雲迪的老師、着名的鋼琴教育家但昭義。這樣說來,智美算是李雲迪的小師妹了。智美爸提到過,多年前但昭義老人家,一堂課45分鐘收1,200塊,還要挑有潛力的教。
 
智美的一對一數學老師,北大數學系畢業,如同她親哥哥一般,一天數個小時手把手輔導她。英語除了貼身外教,我偶爾教教智美英語,帶她參加比賽,同時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人生謀事」的角色。我教她英國議會制辯論,帶她看《經濟學人》雜誌和 TED 演講;智美要代表學校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David Gross 交流,我為她出謀劃策。
 
說到英語比賽,記得某年帶智美去北京比賽三天,智美媽主動支付我8,000元的日薪,往返頭等艙。一般的家庭絕對沒能力支付,不少富裕的家庭也會大開眼界。智美家為她獲取的教育資源是很可觀的,雖然資源利用的效率難以評測。「偏執」與「平衡」的悖論,在極為優良的資源獲取中,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
 
許智美的鋼琴老師,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但昭義。
 
 

二、跨界論

 
互聯網加速了創新,「跨界打劫」成了創新的主旋律。凱文·阿什頓(Kevin Ashton)所着的關於人類創造史的書《如何讓馬飛起來》(How to Fly a Horse:The Secret History of Creation, Invention and Discovery),總結出編織創新的五種針法:1)給予;2)借用和移用;3)雜交;4)明顯化;5)互動。這5種針法是從社會網絡分析的角度去聚焦創新活動。
 
很明顯,創新在這裏可被理解為「織網」。如果腦子不夠用,就得去向社會借腦子(borrow the brain)。腦子愈多,創新的節點就愈多,網絡就愈綿密,整個社會的腦力(brain power)就愈夠用。然而對於一個初中生,通過廣泛涉獵不同學科、技藝,在後者之間至少會產生「借用和移用」,「雜交」,「互動」三種作用,在微觀層面激發創新。通俗地講,就是舉一反三。
 
智美對自己的「跨界優勢」(The Crossover Advantage)也有一定意識。截止到2014年,她連續六次獲得成都市優秀藝術人才鋼琴組一等獎,三次獲得十佳。這些獎,雖然被認為主要作為升學用,但能堅持六年始終如一,一定費了不少時間。
 
智美爸向我提起,但昭義老先生曾提議讓許智美走鋼琴專業路線,全身心投入,一天練琴十多個小時,以後做「李雲迪式」的培養。智美一家想了想,還是放棄了,這種「刺蝟」(注:參見前面的刺蝟和狐狸)做不得。
 
許智美廣泛涉獵各門學科競賽,以及類似騎馬、芭蕾舞、二胡、滑冰、游泳等各類技藝,那有沒有具體的跨界優勢呢?
 
許智美的回答如下:
 
學術方面比如數理化,特別是數學好了,物理化學的計算題等等上很有優勢;課外說,比如音樂對舞蹈的節奏感有好處,跳舞和滑冰的平衡感對騎馬有幫助,滑冰和舞蹈互相有好處。(但是)說實話,寫完很多英語作文再寫語文作文的時候感覺有點力不從心。那些超美但沒有多少邏輯和實際意義拼命煽情的句子都快忘了。
 
看來許智美的跨界,具有一定「溢出效應」(The Spillover Effect);而在邏輯意識和「言之有物」方面,英語作文甚至對中小學語文作文產生了「擠出效應」(The Crowding Out Effect)。總的來說,智美的跨界,在某種程度上也消解了「偏執」與「平衡」的悖論。
 

三、反饋論

 
如果陷進一種反饋循環,要掙脫出來很難。舉個例子,一個戒了毒的人,再度染毒的幾率很高。這不是簡單的自制力問題,而是吸毒者的社會關係網絡沒有斷。人說到底是處境的動物,需要周遭給予的反饋,很多時候身不由己,自制力和理性都失效。想想孟母三遷,還是挺有道理。
 
再舉個例子,一個網游上癮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在網游中獲得了一種存在感和認同感。網游提供了一個周期很短的「正反饋循環」(Positive Feedback Loop)。砍一下怪,就掉一點血;殺一個怪,角色(Avatar)就賺一點經驗值;一個下午可以升好幾級,過一關有獎勵,運氣好還能打出全新的裝備。網游之所以容易上癮,秘密在於它的「反饋循環」周期被設計地很短,而且被數量化(quantified),公開透明。基本上,點一下鼠標,就有一點反饋。如此容易獲取的「正反饋」和隨之而來的認同感,一般的孩子怎能不上癮?
 
考試也是容易上癮的,尤其是考霸。考試的「反饋循環」周期較短,做完一道題,如同打了一個怪;做完一套卷子,如同升了一級。一場考試,短的60分鐘,長的120分鐘。老師改卷子快的,第二天就能公布分數,大考還會張貼成績榜。整個反饋循環不僅高效,而且可視可感。這類正反饋,尤其以中高考刷題為代表。有了標準答案後,卷子好評判了,分出的快,學生得到的反饋也快。考得好的學生,被訓練地刷題刷出了存在感;考得不好的學生,或臥薪嘗膽,或有苦不說,或看破紅塵。
 
考試與網絡游戲的區別,本質上或許是:前者的反饋周期一般是60到120分鐘,後者可以短至幾秒鐘(打一個怪)。那些考霸,或許就是最適應60至120分鐘一反饋的人,巴不得考完後,立馬就知道自己和別人的成績。智美在取得全年級第一以前,也免不了這種「短周期反饋」的誘惑。
 
以刷題為代表的短周期循環,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幫助學生測評知識點的掌握,幫助老師評估和調整教學;另一方面,答案過於單一,以知識再認(re-identification),而不是注重知識形成過程(Knowledge Formation and Its Etiology)的刷題,讓學生的大腦逐漸變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於是,最後比的不是誰有更好的觀點,誰能最好地解決問題,而是誰的跑馬場能讓「別人的馬兒」(即:別人的思想)跑地又快又好。智美在考到年級第一之前,也在從事「為別人跑馬」;拿到第一之後,壓力和焦慮也隨之而來。
 
真實的世界裏,人的活動的反饋周期可能相當長。一個創業項目,如果能存活,兩三年下來還不一定初見盈利;一項突破性的研究,可能要一二十年的孜孜不倦。反饋的周期愈長,就愈需要一種對未來敏銳的嗅覺和更廣闊的思維格局。一個適應90分鐘一反饋的考霸,和一個能夠忍受七年之苦的奮鬥者,無法劃上等號。
 
智美能讀完一些原版小說,讓反饋周期從考試的120分鐘,擴展到十幾個小時,已經很不容易(注:很多孩子,在初高中階段,基本沒時間或心思讀完幾本好書)。
 
然而,她的時間被占用過多,很難體驗到反饋周期更長的活動,比如寫一篇長文,做一些「從0到1」的項目。從反饋論來看,許智美無法超脫「平衡」和「偏執」的悖論。畢竟,應試走的好,從現有體制的層面是一種「平衡」;從人生的層面,是一種負面意義的「偏執」。
          

四、風控論

 
當一個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生活的重心會發生從「資源獲取」(Resource Acquisition)到「風險防控」(Risk Management)的轉變。德國社會學家烏爾裏希·貝克(Ulrich Beck)將這種社會稱為「風險社會」(Risk Society)。
 
社會一旦富足,風險管理重要性凸顯,獲取新的資源反而退居二線。同樣,在移動設備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對風險防控的焦慮,也悄然潛入。舉例說,不少人的蘋果手機,電量低於30%時,就開始擔驚受怕。有的是怕關鍵時刻沒電,有的怕的僅僅是怕本身(Fear Itself)。對風險防控的焦慮,隨着生活被量化和透明度的提高,開始侵入了我們的潛意識(subconsciousness)。許智美拿到年級第一後,也進入了這種焦慮。
 
智美坦言,為了考第一,花了很多時間在刷題上。經常會有感嘆:What have I lost in order to get the first!?」(為了年級第一,我失去了多少啊?!)就實用性來說,她感覺「沒有必要刷那麼多的題。損失了不少可以用來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時間。」而遭遇風險防控帶來的焦慮後,她其實壓力山大。
 
我問她當時有沒有 Rat Race(注:直譯為老鼠賽跑,即無休止的競爭)的感覺,她說這個形容太貼切了:
 
考第一後,下一次考試就只有兩個選項:不是保持原樣就是倒退。所以自己的壓力真的超級大。加上同學老師都在拿自己舉例子,常常擔心如果拿不到第一會怎樣。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有一些事情屬於邊際效用遞減(Diminishing Returns)的,例如吃自助餐,吃到一定程度就吃不動了。另外,對於某種自然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如果過分依賴這種資源,會出現所謂的「資源詛咒」(The Resource Curse),或者說是「富足的悖論」(The Paradox of Plenty),導致經濟結構過於單一。當資源價格出現波動,容易引發危機,例如石油豐富的某些中東國家。
 
智美拿到體制內的年紀第一,就要面對通過刷題來保持第一,而刷題本身是邊際效用遞減的。同時在以做題作為核心競爭力的教育體制裏,這種做題能力的「富足」,也成了一種詛咒,因為評價標準太單一,連標準答案也只有一個。初一初二時的許智美,在應試的加冕與摧殘下,犧牲了不少靈氣。學海無涯,學習應該盡量嘗試,變得風險厭惡(Risk Averse),反而是一種自我設限(Self-limiting),容易變得井底之蛙(Tunnel Vision)。風控論下,「平衡」與「偏執」的悖論最為顯着。
 

「優秀的綿羊」還是「馬戲團的獅子」?

 
我們再次回到這個問題:許智美到底是不是一隻優秀的綿羊?
 
在之前作出否定的回答的基礎上,這裏做一個肯定的描述:智美是隻曾一度關在「馬戲團的獅子」。體制內的教育,如同一個馬戲團,訓練的要義基本上是條件反射的強化。中國教育的不少弊病,說到底是違反了孩子的天性。
 
如今,智美即將邁入安多弗,獅子要回歸森林了!這將是一個廣闊而富有挑戰的平台。
 
其實,智美去年在安多弗夏校的學習,體味到了學業的挑戰性。智美媽說,當時智美一個人去安多弗夏校,上生物課,專業詞匯太密集,智美有時會聽不懂。記得當時智美在夏校還給我發微信,問我一些生物實驗的設計(注:筆者本科學的是生物技術)。可喜的是,她相當有韌性,最後選的心理學(Psychology Current Issues 02)和生物學(Biology First Year 01)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
 
中國教育體制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在馬戲團生活的辛酸。然而,馬戲團裏也能出狀元,任何一個體制都有辦法為適應體制的人加冕,而任何一個馬戲團的動物也可以暢想「飛躍馬戲團」(One Flew Over the Circus Troupe)的自由。
 
未來的人生無限廣闊,祝智美和中國千千萬萬的孩子,心中有夢,並保護好它。
 
(圖片由作者提供)

更多精采文章

  • 2017特首選舉三大啟示2017特首選舉三大啟示
  • 對烏克蘭局勢的一些估計對烏克蘭局勢的一些估計
  • 台灣研發核武秘辛台灣研發核武秘辛
  • 銀行難分虛與實 科技革新非革命銀行難分虛與實 科技革新非革命
  • 還有什麼「殖」要「去」?還有什麼「殖」要「去」?


留學媽媽

由一群痴迷教育、熱愛寫作的海外留學媽媽創立,溫柔且強大。我們重視香港和國外教育信息,希望將先進理念方式「引進來」,與各位父母分享共勉。我們堅信家庭教養是最好學校,希望與你互相扶持心靈成長。教養無處不在,給孩子和自己最優質實用的原創資訊。
View all posts

編輯精選

布林肯表明今次事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亞新社)
國際觀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4
中總會長蔡冠深(中)與兩位副會長王惠貞(左)及楊華勇(右)出席記者會接受採訪。(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中總會長蔡冠深:在世界舞台推廣香港優勢,為工商專業界提供服務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你好,香港!」啟動禮。(政府新聞處)
灼見報道

「你好,香港!」展開全球宣傳活動 50萬張機票送旅客 8萬張贈香港居民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布林肯訪華期間,將尋求討論俄烏戰爭。(美國國務院圖片)
國際觀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1
去年8月,張婉婷拍攝的紀錄片《給19歲的我》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後,好評如潮。
字旅相逢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作者: 馮珍今
2023-02-01

影片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中美關係繼續主宰中概股表現?哪些板塊能推動恒指向上?
  • 黃錦輝教授:美國死心不息打壓TikTok所為何事?華府一名官員的意見 反映美國文化自信不再?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除了估值平,港股升勢有什麼因素推動?美股何時轉勢反彈?
  • 美國傑出大學如何依靠社會資助、募款傳統 運用良好資金管理 維持國際一流教研──郭位教授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香港三次政改帶來什麼教訓?五部曲不復存在?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豬:小心飲食 升職有望;鼠:紅鸞星動 祿勳喜慶;牛:注意長輩 謹慎投資;虎:病符纏身 提防詐騙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羊:官符纏身 太歲三合;猴:吉吉重來 慎用國印;雞:歲破大耗 以靜制動;狗:春風得意 量入為出
  • 曾鈺成:立法會議員每年有多少天有薪假期?答案:零天
  • 曆法世家蔡興華:《通勝》春牛圖、地母經透露哪些吉凶? 流年方位須注意什麼宜忌?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馮珍今
  • 從The First Slam Dunk看體育發展從The First Slam Dunk看體育發展 何劍輝
  • 從玻璃之城走出的科學家──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從玻璃之城走出的科學家──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幸福常隨幸福常隨 常霖法師
  • 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心態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心態 張建雄
  • 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 陳鳳翔
  •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編輯精選
  • 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 馮文正
  • 年年是好年──韭菜花炒生死戀年年是好年──韭菜花炒生死戀 李文基
  •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編輯精選
  • 誰殺死了紙皮婆婆?誰殺死了紙皮婆婆? 徐家健
  • 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 張建雄
  • 生存的力量生存的力量 廖書蘭
  • 能加人工嗎?能加人工嗎? 李志強
  • 撲滿的故事撲滿的故事 譚寶碩
  •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本社編輯部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本社編輯部
  • 婚姻觸礁婚姻觸礁 黃珍妮
  • 節日高「炎」飲食修護攻略節日高「炎」飲食修護攻略 林嘉良

推薦作家

  • 盧兆興
  • 李志強
  • 劉銳紹
  • 陳鳳翔
  • 張宗永
  • 車品覺
  • 卓王詠詩
  • 常霖法師
  • 何劍輝
  • 徐家健
  • 陳文鴻
  • 周光蓁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