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4日上午,美英法聯軍未經聯合國授權下,突然對敘利亞多個目標進行軍事打擊。打擊發生前數小時,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發布一條意味深長的推文:「冷戰回來了!」
古鐵雷斯是就中東局勢所牽涉的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俄羅斯關係而言,其實,「冷戰回來了」還涉及美國與中國關係。
香港遭受美國對華貿易戰的附帶打擊
自去年底今年初,美國政府公然宣布將中國和俄羅斯列為美國的主要對手以來,美國不僅針對中國發動貿易戰,而且開始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4月19日,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市場和投資政策的助理部長塔博特(Heath Tarbert),在華盛頓一個活動上稱,美國政府正考慮引用《緊急狀態法》來控制中國對美國敏感技術的投資。1977年制訂的《緊急狀態法》賦予美國總統應對「異乎尋常的嚴重威脅」的廣泛權力,包括阻止即將進行的交易和凍結外國資產。美方準備限制的中國投資項目,包括微型芯片和5G無線技術等。
同一天,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報告稱,中國政府「可能支持某些企業進行商業間諜活動」,以提高企業競爭力並促進政府利益,並且,點名中興、華為、聯想等三家企業。至於中興,已被美國商務部以該企業違反與美國政府去年達成的和解協定為由,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在中東的較量,同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冷戰」頗相似。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冷戰」,特徵是大國維持核恐怖平衡下的軍事對峙加政治對抗,以及大國為後台的地區性局部戰爭。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和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甚至禁止其中若干企業與美國企業做生意,則反映當前正在展現的「冷戰」的新特徵。當前的「冷戰」既包括以大國為後台的地區性局部戰爭,也包括大國間直接經貿衝突,但其根本特徵是大國在維持核恐怖平衡的同時,爭奪信息領域和外太空的優勢。
大國之間直接經貿衝突、各方爭奪信息領域和外太空的優勢,反映了自上世紀80年代末「冷戰」結束以來,新科技革命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空前拓展。在這樣的意義上,當前的「冷戰」是有別於上世紀「新冷戰」的。
上世紀「冷戰」人為分隔了香港與內地。在那40年間,一方面,內地與西方國家經貿關係十分脆弱;另一方面,香港依靠西方國家建立起本地製造業,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和金融中心。也正因此,香港在上世紀「冷戰」時期積累的經驗,不僅完全不可能幫助香港居民應付目前和今後相當一段日子的「新冷戰」,甚至會產生相反效果。
首先,上世紀「冷戰」時期,西方國家是香港的依靠對象,如今,香港因為回歸中國而遭受美國對華貿易戰的附帶打擊,接下來香港企業很可能還會受美國限制,成為中國企業的附帶打擊。香港居民應當明白時過境遷,不抱幻想,在美中關係上堅定地同國家站一起。
香港錯誤以為可以保持中立
眼下,香港存在着兩種錯誤觀點和情緒,一是以為香港可以中立,二是不以為局勢會迅速惡化。前一種觀點和情緒,雖然建基於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和是世貿組織成員的事實,但是高估了香港的所謂特殊性。後一種觀點和情緒屬於政治幼稚,低估了美國社會各界在整體上容不得中華民族復興的意願。
香港的公共知識分子和媒體需要準確判斷當前「新冷戰」,先端正自己的思想,然後方能向香港社會各界提供思想指引。顯然,目前的實際情況是令人憂慮的,香港的公共知識分子和媒體充斥着上述兩種錯誤觀點和情緒。
「新冷戰」日益惡化,不僅反映在美國遏制中國的舉措接踵而至,而且反映在西方國家開始蔓延懷疑甚至對抗中國的觀念。最近,歐盟28個成員國除匈牙利外,其他27國駐華大使聯署一份聲明,指責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便是這方面的最新動態。
香港居民不僅需要識破西方國家看待中國的觀念和情緒是錯的,而且需要對西方意識形態做整體的批判性反思。
一方面,西方國家普遍仍舊信奉自由主義和開放包容;但是,另一方面,已然主導美國政府及對許多西方國家影響不斷擴張的,卻是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為什麼產生那樣的自相矛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同過去一二十年經濟全球化給西方國家內部貧富差距擴大、階級對立加劇帶來的負面影響相關,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為首、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具有內在不可克服的虛偽性。這就是:究竟是高舉自由主義和開放包容的旗幟?抑或推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完全以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利益為轉移。
今天,中國成為推進經濟全球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手,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重心由西方向東方轉移的應有之義。香港居民應當同內地同胞一道擔起如此崇高的歷史使命。
本文由作者授權零傳媒《獨家》微信帳號發布,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