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是人生重要的指南,然而,在不少中小學學生眼中,價值觀教育有時會被認為老生常談而且欠缺說服力。那麼,如何令學生更重視教師傳遞的價值觀呢?其中一個方法是運用數據。
讀者也可先想想:怎運用數據說服學生善用時間,做好個人理財,以及幫助學生感受世界的奇妙呢?以下是一些示例。
示例一
教師常常鼓勵學生善用時間,多花時間努力學習、勤做運動等。教學過程中,通常教師會提供機會讓學生分析善用和不善用時間的結果。除此以外,怎可令學生更願意善用時間呢?教師可以運用具體的數據佐證。
例如,假如想告訴學生需善用暑假的時間,教師可讓學生知道一年約有52星期,而暑假約有6-7星期,相當於超過一年的十分之一,浪費暑假即浪費了超過十分之一年,由此學生便更明白善用暑假的重要性。又如,當學生剛升至五年級,換言之大約兩年後便會畢業,但其實也只不過約100星期,教師以此數據告誡他們每星期也是非常珍貴,故此需要善用光陰,努力學習。
此外,假如還有2個月便考試,學生可能會認為還有很多時間,但運用上課天計算的話,扣除假期和活動日,有時可能只不過餘下三十多個上課天甚或更少,這樣便更能顯示每教節也非常珍貴,大家需把握時間。
示例二
教導學生需要好好理財,這也是價值觀教育中常見的主題,而數據正能清晰闡述正確的理財原則。
以用信用卡借貸消費為例,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一份關於信用卡的單張上,曾提出一個情景:假設信用卡結欠為20000元、月息為2.5%、沒有新增簽帳、年費及其他費用,每月還款849元的話,原來最終共需還款3年以及付約10000元的利息,即最後還款總額比原本借款額多出約一半,運用以上數據便可清晰展示運用信用消費但無力在短時間內償還的後果,告誡學生消費前應先考慮清楚。由此可見,如教師可多運用數據,便可更能讓學生理解個人理財的重要性,培養他們謹慎理財的習慣。
示例三
最後,為培養學生懂得欣賞世界,教師會展示許多世界的神奇之處,讓學生感受當中的奇妙。其實,這方面一樣可以透過數據幫助學生理解,以達致更佳的效果。
例如,根據資料,每顆海椰子的種子可重達10公斤或以上,而一億顆斑葉蘭種子才50克重,運用以上極端數據能幫助學生更欣賞植物的神奇之處。除此以外,教師更可以在課堂上引伸其他問題,以進一步突顯植物的奇妙,例如:每顆斑葉蘭種子即是重多少呢?多少顆斑葉蘭種子才相等於一顆海椰子種子的重量呢?透過這些數據,更可讓學生讚嘆大自然生命的多樣性,感受世界的奇妙,學會欣賞世界。
總結而言,數據可以為價值觀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佐證,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價值觀時可以多加嘗試運用相關的數據,透過數據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相關價值觀。
最後,順帶一提,以上的做法也可運用至數學課堂中,把價值觀教育滲進學科中,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巧的同時,也可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一舉兩得。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