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
上文(見2019年5月29日本欄)勾劃了4E中第一個E──教育(Education)與遊歷考察學習的關係,今文續談其他的E,先論全人教育。
「全人」的對象是人的身心發展,是與人「部分」身體相對而言的觀念。身體生長衍生出整全的醫療概念;心理的整全成長則導致全人教育的出現。全人教育並不是初出事物,西周時代(約前1122-前1046),《周禮》記載了學生學習六藝課程- 禮(禮儀、規矩)、樂(音樂、詩歌)、射(箭術)、御(騎馬車)、書(書法)、數(數學),包含了行為道德規範、藝術、運動、技能等,已有全人教育的影子。
系統性的全人教育要待至20世紀才陸續出現,當中為公眾所熟悉的有華德教育、蒙特梭利教育、多元智能等,這些教育均不滿足於傳統只強調智力教育的發展,而提出智力、藝術、技能等多方面發展,激發學生的潛能。全人教育的推廣已有百年,唯教學方法仍沒有一共識,有強調綜合,如多元智能;有強調追求自由,如華德福教育;有強調孩子不同階段的靈性發展,如蒙特梭利教育,方法雖有差異,唯精神方面仍有共通之處。不同的全人教育均強調每一孩子也是獨特的,應該對個人的理想有所追求, 所以特重參與、體驗。有參與才有感受;有感受才可慢慢梳理出自己的志願、理想。
參與及體驗
參與(Engagement)與體驗(Experience)不同。參與是身體的行動、體驗是心靈對外境的回饋。沒參與,或只觀察,袖手旁觀,縱有所體驗,亦不可能深刻。所以深刻體驗的前提是積極的參與。遊歷學習正可為學生提供積極參與的機會。怎樣可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牽涉操作的問題。包括行程的設計、出發前簡介會、沿途景點解說等,都應仔細計劃,不要把這些工作全委托旅行社。老師經驗可能不足,只要用心計劃,自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試舉一例,帶學生往柬埔寨金邊遊歷,萬人塚、S21集中營是必到的參觀點,但如參觀考察前沒能對高棉金邊歷史有所相當的認識,探訪只變成另一「打卡點」的指定動作。當學生了解赤柬,波爾布特政權後,實地考察萬人塚、集中營定能有非常深刻感受。該次學習活動分享環節中,不少學生也提及對戰爭、人性等的反思。簡言之,學生若能全心參與,定有不一樣的感受。感受一點一滴積存,自會為人生不同的方向、目標蓄積力量。這就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
獎賞
遊歷與教育、參與、感受的關係比較直接,與獎賞似乎沒什麼關係。4E中獎賞(Exposition)本義展覽、概念闡述,多用於博覽會、展覽會語境,現為引伸義,表達一種成果的展示。獎賞與學習有正面的關係,但不同的獎賞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效果。口頭的獎賞最常用,也應經常用;實物的獎品、獎金可偶然用;較大的成果可給獎狀、獎杯、獎座。遊歷考察更應重視的是一些成果的展示。筆者每次帶隊均要求參與同學撰寫考察報告或個人體會、感受。報告、感受不可是為交功課而做,事前定要把目的解說清楚,這樣才有質量的保證。學生報告,再加上參與老師的感受,即可彙編成書,印刷出版。書成後,每見學生急急翻出自己的作品,這就是一種呈示的獎勵。在欣賞自己作品之餘,亦可比較同伴、老師對同一經歷不同角度的描寫,更為一種延伸的學習。
遊歷考察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4E的原素令整個遊歷考察活動變得更有教育意義。學生的成長往往見之於觀念的轉移,及價值態度的轉變,4E正好能針對學生的態度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