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九七回歸,教改卷軸翻開,畫師們是躊躇滿志,落筆長空劃破,事事重新起航,否則有負這大時代。要大破才能大立,學制要改,三三四與世界主流學制接軌;學校管理要改,授權問責要一綫到底,問責先行,授權在後,外評加內評,學校被體檢得清清楚楚,否則無法應付共建香港教育新願景。
廢除通識 老師遭殃
教育局的課程發展處及考評局,不能不與教改共負一軛,為香港擦出新路向。課程帶動考評,新高中文憑試的設置,精英而來精英而去,科科都以接受國際認可為目標,內容寧深勿淺。舊制中六、中七同學,中文、英文兩科必修必考,再加兩門選修科便可。新時代新中學文憑試,當然不能墨守成規,況且孩子的營養足夠,腦力活躍過人,只要教學得法,課程內容新穎,不用死記硬背,多考幾科還是綽綽有餘;教師滿有熱情,要考評的課程內容及類型再多,仍可以應付裕餘,教學愉快,學生可愉快學習。於是獨立必修必考的文憑試科目,就由兩科變四科,中文、英文、數學加上通識教育科,再來兩至三科選修,如此,也無負精英教育的目標與訴求。
通識科既是四大核心必修必考科目,課程內容必須廣而博;三大範疇六大單元,並且要成為各科的超級聯絡,可見通識科分量之重、任務之大。2009年在中學正式上馬的通識科,在政府積極帶動下,各大學各顯神通,紛紛開班授徒,製造大量通識的專業教師,以為通識科之用。
十年將去,近日社會各界對通識科的前路,又展開大討論,以學生為本,究竟通識科是否讓學習者,能夠海闊天空、愉快地學習?這個問題不能迴避。至於當年頻頻撲撲,日間邊上課晚上邊進修,改航道的眾多老師,通識教齡已近十年的,他們如何評價通識科,是陽光普照,抑或有苦自己知?當年是教育局一手搭建盛載宏大美好的通識必修必考平台,教師不能不急步上台唱齣好戲,其他發展已久的獨立學科老師是黯然神傷,現在要檢討通識科前路,定位定性,不起風雲才怪。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