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通識教育拓眼界 多元學習創出路

通識教育拓眼界 多元學習創出路

──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及哲學博士
吳瑞卿專訪

吳瑞卿博士寄語年輕人:「第一,對世界的看法要比較開闊。第二,要對主修科目以外的東西感興趣,千萬不要局限自己的人生。」

凌羽一 作者: 凌羽一
2017-12-07
教.學一席談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吳瑞卿老師自律自由通識教育
吳瑞卿博士(右)認為,每個人只要在工作崗位上敬業樂業地做好本份,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便是成功。
吳瑞卿博士(右)認為,每個人只要在工作崗位上敬業樂業地做好本份,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便是成功。
0
SHARES
739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引言

吳瑞卿博士(Dr Sonia Ng)是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及哲學博士,先後主修歷史及中國文學,曾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擔任學生輔導與通識教育工作。因工作關係,吳博士於1998年移居美國後從事翻譯及廣告創作,並長期游走於中美兩國不同領域,涉獵學術及美食兩方面。她曾以學者、作家及食家等各種身份於各大報刊撰文、出版書籍,均深受歡迎。另外,吳博士又於商業電台、香港電台主持文教及音樂節目近30年,當中包括著名電台節目《大城小事》。吳瑞卿博士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追本溯源是來自當年她在中大崇基學院時通識教育對她帶來的啓發。其後,她投身於大學教育以及公眾教育,希望分享自己的心得,以生命影響生命。

成長路上有賴恩師提攜

吳博士小時候生活非常貧困,屈居於簡陋的木屋下,沒有水亦沒有電。即使如此,她沒有放棄任何改變命運的機會,孜孜不倦地學習,最終成功考進大學。在漫長的成長道路,吳博士最感激的是她的恩師──梁登輦先生以及其妻子何穎君女士。梁氏夫婦是香港非常顯赫的何東家族中,何東的孫女和孫女婿。雖然他們出身於名門望族之中,但為人作風卻十分低調,更花了長達四年時間免費幫助吳博士以及其妹妹補習英文。

吳博士憶述梁氏夫婦當時問她:「你有沒有學習的興趣?如果你想,就來我家裏,我跟你們補習。」就是這樣,她就跟隨梁氏夫婦學習了四年。一個星期兩次,每次約一個半至兩個小時,梁氏夫婦分別成為吳博士的小學及中學英文老師。「沒有他們,我是進不了大學的。」吳博士滿懷感激地補充道:「我當時唸的是職業學校,畢業出來要麼嫁人,要麼就是做打字員。因為有他們,我的英文才能過關,考上大學。」

立志以生命影響生命

「作為老師,如果有一兩個學生最後跟我說,他們的生命真的是受了我的影響,我改變了他們的一生,我覺得已經很足夠了。」老師的使命,在吳博士眼裏就是這樣。她春風化雨數十載,從來沒有忘記這最初的信念。

「老師的KPI(主要表現指標)是什麼?就是啓發更加多的人。」受到梁夫婦的教育之恩,吳博士決定以師者的身份繼續把這種教育精神傳承下去,影響更多莘莘學子。「哪怕有一些學生可能會罵老師,但只要最後有學生因受了你的教導後感激你,這也是值得的。」除了在大學裏面教書,吳博士也熱心於公眾教育,透過電台節目《大城小事》,向聽眾呈現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引導聽眾多元思考。

通識教育開拓眼界 助學生發掘新出路

通識教育,又名博雅教育,最早源於美國。當時有兩個主要的學派,分別是芝加哥學派和普林斯頓學派。芝加哥學派認為有一些基本課程,是所有學生都必須要修讀的,為學生建立思考的基礎。無論學生的學科是什麼,都要從柏拉圖讀到共產黨宣言。而普林斯頓學派則期望學生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自由地選擇科目,接觸不同的學科,大二之後才決定自己真正的主修課程。

中大崇基學院是第一所推行通識教育的學院,採取的是芝加哥學派。一年級同學於上下學期分別要修讀《中國文化要義》和《西方文化要義》,課程要求學生把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吳博士在修讀崇基通識課程時,需以「中國的鬼」作為專題報告的題目。當時理學院同學從科學角度解釋「撞鬼」的現象,而文學院同學則以文化角度去分析鬼的存在。「我們總共有十組,分十個題目。你想想,那就等於我們從幾十個角度去看各種問題,令我的思維開闊不少。」通識教育的確令不少學生增廣見聞,吳博士曾於1994年撰寫中大30周年紀念冊《邁進三十年》時,進行過一個校友調查,原來有60%的校友認為大學生涯中,對他們影響最深遠的就是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最大的價值就是在於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寬闊的世界,培養學生有更廣泛的興趣。「當你對四周的事物有興趣的時候,你自然就願意去思考,一切也就容易觸類旁通。」吳博士寄語年輕人:「第一,對世界的看法要比較開闊。第二,要對主修科目以外的東西感興趣,千萬不要局限自己的人生。」吳博士大學時候主修歷史,副修中文。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商業電台開發,後來返回大學做輔導工作,之後再到美國做翻譯工作。她曾被要求陪伴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的人員去參觀全美的核電廠,當時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行的。我不懂科學,沒有學過核電,我真的不行的。」她的老闆便對他說:「這世界沒有人一開始就是行的,尤其是翻譯。你一次不行,第二次就行了。如果你每樣工作都說不行,到頭來你真的便做什麼都不行了。」

吳博士最終沒有放棄這個翻譯的工作機會,反而刻苦地鑽研當中的學問,後來還成為法庭上的即時傳譯員。她回首自己的工作時表示:「這當中的運氣、機遇是不可或缺的,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自己對任何事物都抱有興趣。為什麼我會有興趣呢?歸根究柢,就是崇基通識教育啓發了我。」

「不要去想……只要你還想繼續做、有能力做、開心做、那就去做。當你60歲回望過去的時候,你將會是感到開心的。」這是吳博士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她沒有按照尋常的路走,也就因此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做好本份便是成功  年輕人要自律且自由

社會上一般對於何謂成功的理解相當狹隘,要麼你做專業人士,譬如律師、醫生;要麼你就是生意很成功,賺很多錢。然而,吳博士卻有不一樣的理解,她認為每個人只要在工作崗位上敬業樂業地做好本份,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便是成功。「一個水管工人和一個大學教師本質上是一樣的,我們都很需要他們。千萬別以賺到多少錢作為我們衡量職業高低的標準,其實任何人都可以是成功的。」他希望能夠透過通識教育,糾正社會的階級觀念。吳博士補充道:「香港最失敗的地方在於──大家都認為不讀大學就沒有出路。但實際上,社會需要是各個層面的人的。社會上不是所有人都要讀大學的,而是應向年輕人提供不同的進步機會。怎樣才可以做到呢?這至少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尊重。」

最後,吳博士對年輕人的寄語,可以總結成兩個關鍵詞:「自律」和「自由」。所謂自律,則是「很努力、很專注、負責任、答應了別人的事情不要推卸、按時交功課。」而自由則是「不要一條路走到底,因為這個世界不是這樣子的。人生總有很多轉折,要能夠游刃有餘。」這就是吳博士對於年輕人最基本的要求。

嘉賓簡介

吳瑞卿博士(Dr Sonia Ng)是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及哲學博士,先後主修歷史及中國文學,曾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擔任學生輔導與通識教育工作。因工作關係,吳博士於1998年移居美國後從事翻譯及廣告創作,並長期游走於中美兩國不同領域,涉獵學術及美食兩方面。她曾以學者、作家及美食等不同身份,於各大報刊撰文,著有《長城短語》、《但願人長久》、《沒有天使的天使島》、《此心安處是吾家》及《食樂有文化》等,均深受歡迎。另外,吳博士於過去30年從未間斷為香港電台、商業電台主持文教及音樂節目,近年主持香港電台逢星期五晚播出的《大城小事》節目,介紹美國生活點滴,大獲好評。

 

更多精采文章

  • 做個好學生的十個原則做個好學生的十個原則
  • 愛自由,喜貢高,必有禍端愛自由,喜貢高,必有禍端
  • 林日曦:管理90後員工的「反面教材」林日曦:管理90後員工的「反面教材」
  • 宏觀思考重概念 博雅教育捍自由宏觀思考重概念 博雅教育捍自由
  • 懷念沈鑒治──愉悅的回憶永別的哀傷懷念沈鑒治──愉悅的回憶永別的哀傷

0

凌羽一

資深學業及生涯策劃顧問,菲力斯博士教育創辦人及校長、新城電台總策劃(教育)、教育慈善團體鳯凰智滙創會主席、香港市務學會前主席。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育博士、劍橋大學研究碩士(優異)、香港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院長名錄)、香港大學文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榮譽學士。先後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多家大專院校。新城電台《世界大學堂》及親子平台《Oh!爸媽》教育節目主持,並先後於《灼見名家》、《AM730》、《信報》、《頭條日報》等多份報章撰寫專欄分享教育學習、策略營銷、商業管理心得。著有:《贏銷策略》、《商識滿天下》、《讓品牌「飛」!》、《品牌超連結》及《贏銷0與1》等多本商管暢銷書。 Facebook 專頁:drjeffreyhui YouTube 頻道: drjeffreyhui
View all posts
標籤: 吳瑞卿老師自律自由通識教育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月27日舉行開幕禮及首日賽事。
灼見活動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7
褚簡寧質疑特首林鄭月娥是否需要問責。(灼見名家製圖)
褚簡寧專欄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作者: 褚簡寧
2021-02-25
特區政府財赤創新高,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也相當「睇餸食飯」。(陳茂波個人Facebook專頁)
灼見報道

谷經濟紓民困 財爺:派5000元電子消費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4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4日表示,2021年香港經濟將恢復正增長,但復甦進程將視疫情發展而定,預測今年經濟實質增長率介乎3.5%至5.5%。(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陳茂波料今年經濟「追趕式增長」 唯上半年挑戰仍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4
白先勇教授在台北接受蔡青兒專訪,侃侃而談他最愛的崑曲。(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專訪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文學大師白先勇與崑曲的相遇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3

影片

  • 白先勇主講:文壇大師與崑曲相遇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 鄭赤琰教授:緬甸軍事政變提防美國顏色革命? 中國、新加坡擔當關鍵角色《灼見政治》
  • 黃錦輝教授:預算案百億推動創科成及時雨 河套區發展太慢將被深圳拋離《灼見財經》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恭喜你!恭喜你! 常霖法師
  • 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 羅海雷
  •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褚簡寧
  • 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 顧小培
  • 教師中心無聲消逝教師中心無聲消逝 曹啟樂
  • 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 本社編輯部
  • 陶傑:人離鄉總是賤?陶傑:人離鄉總是賤? 編輯精選
  • 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 施永青
  • 茶道前世之喫茶去茶道前世之喫茶去 文相濡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本社編輯部
  • 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 丁望
  • 劉賜權:等待做候鳥劉賜權:等待做候鳥 張灼祥
  • 袁彌昌:愛國者治港,之後又怎樣?袁彌昌:愛國者治港,之後又怎樣? 編輯精選
  • 特首率司局長接種疫苗  5組別200萬人優先預約特首率司局長接種疫苗 5組別200萬人優先預約 本社編輯部
  • 中國軟實力在通俗文化中國軟實力在通俗文化 張建雄

推薦作家

  • 高希均
  • 李偉民
  • 湯文亮
  • 馮珍今
  • 鄭明仁
  • 鄭宏泰
  • 白先勇
  • 盧兆興
  • 徐家健
  • 楊興安
  • 王永平
  • 金耀基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