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從美國東部返港,心裏頭便準備迎接喧鬧的新聞報道和僭建事件。港人朋友都說從前外遊,總會是日子久了便很想港的,現在心理落差很大,打算移居台灣!我在喧鬧中失去了集中力,那些短暫出現的人物和變動不居的政治事件不再吸引注意,倒被那些發生在我所關懷的人身上的,影響深遠的意外而驚心。
朋友的寶貝女兒懷孕36周,快要生產了,她和家人都準備充足:陪月的來了,薑醋也準備好,還有嬰兒房間的布置,大家都很興奮。準母親每個星期都前往檢查,也一直感到胎兒的活躍。這天前往檢查的時候,醫生的儀器探測不到心跳,未幾證實胎死腹中。準婆婆傷心地說女嬰取了下來,樣子十分漂亮,醫生也不能診斷出具體的原因,有待剖驗,只是說「胎兒的突然死亡有時是會發生的」。
一位年輕的妻子突然失蹤,留下紙條說承受不了沉重的壓力,要獨處一下。日前比她年長16載的丈夫突然中風癱瘓,完全康復的可能性低,恢復工作和活動的能力也得等待好一段日子。這事正在他們努力修復婚姻的期間發生,完全不察覺到先兆,這對彼此也是一場預料不及的打擊。
一位失去了丈夫的女子,在寡居的日子跟她最疼愛的弟弟在倫敦生活。弟弟是位醫生,在姐夫患上腦癌的日子幫忙照顧和支持姐姐,他一直是她的精神支柱。這陣子沒有人能跟她聯繫上,原來她早晚都在醫院裏,照顧年初時也患上了腦癌的這位醫生弟弟,經歷着跟她丈夫逝世前的同樣過程。
禍不單行 不如順應生活
我的注意力轉移在思索這些生命的偶然性,過於那些「道隱於小成」的爭辯。人們當然喜歡能帶來幸運和驚喜的偶然性,在意外的喜悅中欣然接受說「這些事是會發生的」。但不如意事常八九,努力解釋偶然性是一些哲學家致力的工作,包括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代表性的說法指必然性是客觀事物聯繫和發展的合乎規律的,確定不移的趨勢,是在一定條件下不可避免的確定性。偶然性則是在必然性的過程中呈現的某種搖擺和偏離,是可以出現的但並不必然。必然性和偶然性產生不同的作用,前者出於事物內部,在發展過程中屬支配事物的地位,後者則基於事物外部的因素,居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促成延緩的作用。
真實生活訴說的不是必然和偶然的主次,支配與從屬。偶然是否真的「偶然」,誰能判定?它的效果許多時不是「延緩」,而是徹底的毀滅,對事物規律性的判定,不如接受並順着生活的態度重要。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