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二十大報告展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藍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報告亦提及「深化愛國主義教育」,足見舉足輕重。推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團結全國人民砥礪前行,克服不同挑戰,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
6月28日,人大常委會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草案》),公開諮詢公眾。《草案》規定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目標和施行方法,務求以法治為本推動相關教育至全國不同機關及個體。《草案》特別指出要增強港澳台同胞「對國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香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錨定方向。
愛國主義教育與香港
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及香港,強調一國兩制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要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持續落實一國兩制乃關鍵所在。而一國兩制的其中一項根本原則乃「愛國者治港」,有完善機制培養愛國者,有助增益治港力量,營造更好管治環境。為了香港長遠發展,各界應鼎力推行愛國主義教育。
由於香港的特殊地位,各界要更自覺捍衛國家和民族統一,以防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缺口。有效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香港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八大中心的功能,聯通世界各國,貢獻國家發展。《草案》提出「愛國主義教育應當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堅持理性、包容和開放,亦尊重各國歷史特點和文化傳統,借鑑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香港是國家對外溝通文化的重要窗口,有條件也有責任展現如何結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說好中國故事的責任。
愛國主義教育的切入點:國粹與傳統藝術
我國傳統藝術是中華文化的靈魂,國粹是我國人文精神的載體,盛載5000年歷史的菁華,是炎黃子孫的共同語言。令人驚艷的美學背後往往是一代代國人的精彩故事,也是動人歷史的縮影。傳統藝術表演和國粹乃某種技藝的極致呈現,本身已經賞心悅目,容易令學生接受。故此,透過國粹和中華藝術了解我國人文風貌和歷史,更容易激發學生學 習動機,鑄造更多富有家國情懷的年輕中國魂。
鼓勵莘莘學子閱讀洋洋灑灑成千上萬字的著述,或觀看不同視像動畫,只是學習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方法之一,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了解學生愛好及特性,發揮創意,以不同方式推動有成效的愛國者主義教育。倘若因為枯燥的教學模式令學生喪失學習我國文化和歷史的興趣,將是浪費資源和教學時間的雙重損失。
沉浸式學習
香港與內地城市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和基礎不同,筆者認為要令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認同優秀中華文化,繼而有意識地維護國家及民族統一,實有賴建立多維度的愛國主義教育環境。年輕一代學習時着重溝通互動,不少都喜歡運用科技自主學習,以沉浸式學習(immersive learning)為本引領學生認識中國文化和歷史,將可能有神奇效果。
沉浸式學習往往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建立讓學生高度互動的學習環境,令其更積極參與。沉浸式學習體驗不是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注重營造臨場感和沉浸感,旨在令學生能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和體驗新概念。由於沉浸式學習經常採用AR(Augmented Reality,擴充實境)和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技術,對新世代學生特別有吸引力。也由於技術突破地域限制,學生更容易以較低成本體驗更多(例如參觀不同展覽館),甚至能拉近身處不同地區的學生互相交流。使用新穎的教學模式,以中華藝術和國粹為學習素材,令學生的身心沉浸於我國浩瀚文化,是值得期待的愛國主義教育方法之一。筆者期望教育界以謹慎態度,開放思維,發揮創意,以貼合學生需要和喜好的方式實踐愛國主義教育,培育更多愛國愛港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