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躺平不是鹹魚 棄紅與黑模式

躺平不是鹹魚 棄紅與黑模式

7月1日,北京的「百年大慶」場面大,「主旨講話」稱青年要「把青春奮鬥」融入黨的事業。但是,非主流的躺平人、躺平主義,卻是懶洋洋的,不起勁。躺平人不是鹹魚,也不對抗。躺平主義的特點,是三不、四低。

丁望 作者: 丁望
2021-07-02
今天與時光隧道

標籤: 996三不于連道路人生觀四低奮鬥主義懶洋洋紅與黑自我空間躺平主義躺平人鹹魚
躺平人並非不能動彈的「鹹魚」,只是懶洋洋,在「休養生息」。(賀名慧攝)
躺平人並非不能動彈的「鹹魚」,只是懶洋洋,在「休養生息」。(賀名慧攝)

人口、生育和躺平人,是近日民生類的熱話題。

兩奮鬥主義 初級躺平人

躺平人或躺平主義,是偏向於「不爭」和休養生息,有別於主流人生觀的奮鬥主義。

奮鬥主義是「把握時機、奮鬥向上」;這是官方肯定的,「正統」的主流模式;奮鬥主義的一個非官方推薦的極端模式,是「于連道路」。

1980年代以來,「于連道路」曾受部分年輕人模仿:為打破社會分層的身份壁壘,低端家庭出身者奮力苦幹,不擇手段往上爬,甚至以「性誘惑」攀登豪門,實現「人往高處走」之路。

躺平主義還在初階狀態,未到達晉代陶淵明(365—426)歸隱田園的灑脫;與俄羅斯古代史中的「多餘人」比較,也還有很大差距。

躺平人的部分理念,與陶淵明和「多餘人」有點相似之處,是對現實的無力感。

走于連道路 性誘惑手段

社會生態的變化,民生的供求關係(升學、就業、物質供應等),社會分層的流動或凝固,對民眾的人生觀有很大影響。

「于連道路」源自法國作家司湯達(Stendhal, 1783—1842)的小說《紅與黑》。

小說主角于連(Julien)出身於低端家庭(父親是木匠)。他雖聰明、勤奮,卻備受歧視,苦於掙扎;後來經神父推介成為市長的家庭教師。他以英俊的外貌、文雅的談吐和「性溫柔」,迷住了市長夫人,成為她的情人,打入上流社會,有過一段「出人頭地」的日子。

在北京官場,出現過「于連道路」的模仿者,坐上副部長之位。前幾年還有「女版于連」。具影響力的財新網發表〈「女版于連」墜落史:武威原副市長姜保紅的權色人生〉一文,稱:「從一名漂亮質樸的大學生到為謀求職務晉升不惜權色交易,姜保紅的墜落令人扼腕。」(註1)

財新網評「女版于連」。(網絡截圖)

躺平懶洋洋 三不和四低

躺平主義與奮鬥主義大異其趣。躺平主義的「特色」,是懶洋洋、不起勁。

從網絡留言、微博討論和官報文章考察,躺平主義可歸納為「三不」和「四低」。

「三不」是不介入或不參與,不作為亦無所作為,不胡鬧(更不上街抗議)。

「四低」是低慾望、低消費、低流動、低調低聲音。

有人提出「四莫」呼籲:莫買房,莫買車,莫婚嫁,莫生娃。

被視為躺平主義「宣言書」的〈躺平即是正義〉,稱躺平是要表達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

躺平歇一歇 996大累了

所謂公平、正義,涉及人生起步點的差異,社會分層的凝固(階層流動性弱),城鄉二元結構下的城鄉、工農、地區(東、西、中部)差別和貧富懸殊。

年輕人躺平的抗議意涵,最普遍的是房屋、藥品太貴,教育雜費太高,工時太長,轉變身份太難,特別厭惡「996」(早9點到晚9點工作,除去午餐時間每周6天幹66小時)。

其中有些是全球性的「社會問題」,例如工時太長引起人們疲勞過度乃至丟命。據世衛的調查報告,2016年因過勞死於心臟病、中風病者,高達74萬(註2),香港亦是「工時長名城」。

躺平人的舉動只是躺平,躺下來靜一靜,尋求安寧的「自我空間」,和平、理性地表達對現實的一些失望。

躺平兩底線 並非毒雞湯

他們似有兩條「底線」,一是不聚眾行事;二是不喊口號不舉標語,更不上街遊行吶喊,以免落入「尋釁滋事」之罪嫌惹來麻煩。

官媒發表一系列文章,批評躺平主義。北京《光明日報》的署名文章,稱躺平主義「與朝氣蓬勃、積極上進的青年背道而馳」(註3),認為要以積極的價值觀引導,鼓起年輕人「奮鬥的動力」。

廣州《南方日報》的署名文章〈「躺平」可恥,哪來的正義感〉(註4),稱「想做條鹹魚」是「奇談怪論」,「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喊躺平「是可恥」,是「毒雞湯」。

對於這場爭論,有學者認為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教訓年輕人,與其「道德說教」,不如了解、分析躺平背後的「社會意蘊」。

《南方日報》(廣州)刊出〈「躺平」可恥,哪來的正義感?〉一文。

在淺水池中 打零工半休

躺平人不是完全不能動彈的鹹魚,而是活在淺水池中,還有活水養着,即還有能夠躺平的一點「本錢」。

就民生的視角而言,躺平人的「最起碼條件」,是「溫飽已經解決」且略有節餘。顯現1980年代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民生頗有改善,大部分人不再受飢餓,打零工、從事自由職業的機會則增多了,讓想躺的人有較大的選擇空間。

北京社會學者李培林、崔岩的一篇論文,提到與服務業有關的自由職業者大增,從2008年佔0.1%,上升至2019年的5.6%(註5)。

自由職業者含自僱者、網店經營、網上代購、慕課(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的從業者、賣文「拿點稿費的」和私人診所醫生等。

擺賣茶葉蛋 啃老應個急

躺平人多半並非完全「躺倒不幹」,有的是半躺、半打零工。例如做點慕課的事或擺地攤,後者被稱為「零工經濟」(gig economy),即李克強總理呼籲扶持的地攤經濟。

清華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孫立平,曾分析貧富懸殊下窮人的生存之道:「一些沒有正式工作或失業下崗的老上海人,住在市區,每天賣100個茶葉蛋就可以解決自己生存問題」,呼籲不要在城市化中把窮人都趕出市中心。言下之意,地攤經濟助窮人生存。地攤經濟也讓一些厭惡「996」的人,選擇了躺平之路。

有的躺平人住父母的房屋,有時又「啃老」應急(註6),總體來說經濟應對能力很脆弱。但是,他們活得比較自由,釋放了「996」的壓力,可從「自我空間」得到一點慰藉。

寫田園詩的陶淵明,可稱為古代的「高端躺平人」。圖為他的畫像。

鳥倦飛知還 覓自我空間

絕大多數躺平人,還沒有陶淵明的「經濟條件」。

陶詩人當過祭酒(學校校長)、彭澤令等小官後,因不滿官場風氣而「不為五斗米折腰」,歸隱田園,以釋「鳥倦飛而知還」之情、享「撫孤松而盤桓」之樂。

他不在乎五斗米官俸、躺平得灑脫,是因為有田業,可放租收利。衣食無憂無慮,才有「臨清流而賦詩」的雅興。
當今的中產階層(有房產之類)增多了,像陶淵明那樣灑脫的躺平人諒會增加。

註:
1,財新網2019.1.26。
2,信報月刊(香港)2021年6月號,6頁。
3,光明日報網(北京)2021.6.16。
4,南方日報(廣州)2021.5.20,A4版。
5,胡耀邦史料信息網(北京)2020.12.17。
6,出生持續減少 月光族難成家

本文原題〈躺平人非鹹魚 棄紅與黑模式〉,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站發表。

更多精采文章

  • 大土豬拱白菜  轉身份改命運大土豬拱白菜 轉身份改命運
  • 年年是好年──韭菜花炒生死戀年年是好年──韭菜花炒生死戀
  • 推動正向教育 促進成長心態 踐行價值教育 共建幸福校園推動正向教育 促進成長心態 踐行價值教育 共建幸福校園
  • 米哈的《一件有益的小物》米哈的《一件有益的小物》
  • 富中貧與貧中富富中貧與貧中富

  • 大土豬拱白菜 轉身份改命運
  • 出生持續減少 月光族難成家
  • 七常各有定格 血緣傾斜甚大
  • 胡耀邦信息網 說杯子和神話
  • 倡議教育平等 許志永剛出獄

丁望

在早期《明報》曾任資料室主任、副總編輯兼中國新聞主編,《明報月刊》叢書部總編輯;70年代金庸全力修改武俠小說時,他與兩位同事兼任主筆(總主筆金庸),代撰寫社評。後來,曾任《潮流》(月刊)總編輯。政治類著作有《北京跨世紀接班人》、《六四前後:對八九民運前後的政治分析》等。文學類著作有《夜讀隨筆》、《中國三十年代作家評介》、《初夜權》、《假大空與〈雍正王朝〉》等。譯成外文出版的,有《華國鋒評傳》(加拿大麥基爾/皇后大學英文版,日本新泉社日文版),《中國三十年代作家評介》(韓國成鈞館大學韓文版)。主編的史料導讀,有《中共文化大革命資料彙編》一至六卷(明報月刊1967-1972),《中國大陸新聞界文化大革命資料彙編》(香港中文大學,1973);與人合編的《中國的文學(1949-1978)》,譯成英文(Litera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出版(美國印地安那大學,1980)。
View all posts
標籤: 996三不于連道路人生觀四低奮鬥主義懶洋洋紅與黑自我空間躺平主義躺平人鹹魚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小加表示,公司希望解決一個mission impossible的矛盾。
灼見專訪

【專訪】港交所離巢後創立滴灌通 李小加當大園丁 要栽小花小草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8
布林肯表明今次事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亞新社)
國際觀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4
中總會長蔡冠深(中)與兩位副會長王惠貞(左)及楊華勇(右)出席記者會接受採訪。(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中總會長蔡冠深:在世界舞台推廣香港優勢,為工商專業界提供服務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你好,香港!」啟動禮。(政府新聞處)
灼見報道

「你好,香港!」展開全球宣傳活動 50萬張機票送旅客 8萬張贈香港居民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布林肯訪華期間,將尋求討論俄烏戰爭。(美國國務院圖片)
國際觀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1

影片

  • 基金教父雷賢達:平錢時代一去不返,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無懸念?
  • 黃錦輝教授:飛船事件引發中美外交風波如何平息?為什麼美國對中國有所求?
  • 承繼600年輝煌傳統 如何仍是歐洲最具創新能力大學?如何在高端研究之餘,仍能創造盈餘?──郭位教授與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校長對話
  • 專訪陳致校長:愛國教育要怎樣推行才有效?香港高等教育有什麼機遇與隱憂?
  • 曾鈺成:中央與港人對雙普選期望有多大落差?完善選舉制度如何製造有利條件?
  • 陳妙霞博士:如何透過刺激腳底反射區自療? 怎樣按摩治療長新冠腦霧、鼻子、咽喉等症狀?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中美關係繼續主宰中概股表現?哪些板塊能推動恒指向上?
  • 黃錦輝教授:美國死心不息打壓TikTok所為何事?華府一名官員的意見 反映美國文化自信不再?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馮珍今
  • 觀點與角度觀點與角度 常霖法師
  • 淺談教育未來學淺談教育未來學 馮穎匡
  • 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 馮文正
  •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 張建雄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編輯精選
  • 生存的力量生存的力量 廖書蘭
  •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 本社編輯部
  • 《毒舌大狀》觀後感《毒舌大狀》觀後感 張宗永
  • 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 張建雄
  • 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 本社編輯部
  • 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 本社編輯部
  • 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 羅乃萱
  • 婚姻觸礁婚姻觸礁 黃珍妮
  •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本社編輯部
  • 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 黃錦輝
  •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本社編輯部
  • 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 張量童

推薦作家

  • 温愛詩
  • 卓王詠詩
  • 張樹槐
  • 常霖法師
  • 張宗永
  • 劉銳紹
  • 曾國平
  • 尹瑞麟
  • 段崇智
  • 彭泓基
  • 梁鳳兒
  • 馮穎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