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香港聖誕節與往年相比黯然失色,雖然尖東街頭還掛着五彩繽紛的聖誕燈飾,但說實話市民眼裏只能看見藍、黃兩種政治顏色而已。銅鑼灣、尖沙嘴、沙田、港島、九龍、新界各地都籠罩着不平安的氣氛,大大沖淡了市民出街慶祝的意欲,害怕在街上碰到暴力活動,不幸地被殃及池魚。因此不少市民選擇外遊歡度節日,筆者與友人也逼於無奈作出同樣的決定,到越南富國島旅遊,度過一個「不冷」(反常)的聖誕節。
富國島養珠工業的啟發
富國島的城市建設看來略為簡陋,出行交通也不太方便,遠遜於香港。然而,在旅途中筆者訪問了當地一間珍珠養殖工廠(俗稱「養珠場」),經工作人員解釋場中養殖工程之後對這行業的創新科技應用有着意外的驚喜。
據「百度百科」的概述,養珠過程大致上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 選擇母貝:選擇外殼完整,無破損,殼內軟體部飽滿,無病害的健壯珍珠貝為育珠母貝。
• 手術植核:採用微創手術的方法,將細胞小片和珠核(nuclear)植入到育珠母貝體內,然後把育珠貝放回水中休養。
• 養殖育珠:將育珠貝放在網籠裏,然後用繩索吊在水中進行養殖。
• 開貝取珠:有核珍珠一般經過一到兩年的育珠期,就可以開貝收穫珍珠了,而無核珍珠一般要四至五年才能收成。
據悉,富國島自然海洋環境優良,適宜珍珠養殖產業,現時養珠業的平均成功率(Yield Rate)約六成。因此,業界一直在嘗試利用高新科技來提高生產效率。在養殖育珠階段,海洋環境因素尤其重要,例如養殖場的水質必須極少受到污染、海浪不宜太大等。就此,富國島養珠場正研究如何利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技術來監控生產場地附近之海洋及自然條件,從中優化養殖育珠系統。他們把IOT遙感器分布在養殖場內,實時量度包括水面及水中不同的海洋環境(例如水質、水壓、水流、水溫等)及天氣參數,養珠場控制系統便會因應參數值自動調校育珠貝的最佳養殖位置。再者,採集得來的海洋及環境數據對發展智慧城市大有作為。在「共享經濟」的理念之下,筆者認為養珠場更可把數據公開,讓政府及網民使用,藉此促進本土創新及科技發展。
港商創科應用定有所為
富國島養珠場發言人進一步解釋該產業另一問題是市場難以辨別養珠的原產地,即使是高水平的優質企業亦無法有效地在國際市場推廣產品及保護自己的品牌。因此,他們正在研究利用「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標籤把養珠的原產地及商標等資訊植入珠核,這樣做變相是把公司名字刻在每顆養珠中,其他人無法「魚目混珠」。
在筆者的記憶中,某傳媒早於年前曾經報道過本地也有養珠場使用同樣的方法解決源產問題。由此可見,香港商人創意無限,並非墨守成規一族。要配合各行業創科發展,筆者建議香港多個不同領域的研發中心宜主動出擊,與工商業界合作,加快香港「再工業化」的步伐。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