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反彈乏力
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6月發表的《全球經濟展望》,今年全球將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全球經濟將收縮5.2%,而更為悲觀的預測是可能收縮8%,2020年也是自1870年以來全球人均產出下降的經濟體數量最多的一年。
全球兩大經濟體的增長動力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第一季度中國經歷了過去40年從未有過的經濟負增長,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實際同比下降了6.8%,今年「人大」會議首次沒有設立經濟增長的目標。即使中國在第二季度復工復產,推進經濟復甦,但由於第二波疫情以及全球需求乏力,中國的經濟雖然有所回升,但增長動力有限。美國的經濟負增長程度沒有超過2009金融危機發生時的淒慘境況,但美國的第一波疫情還在蔓延,美國難以迅速走出經濟衰退。在美國暴發疫情之前的2020年2月,美國已經正式終結了自2009年6月以來的經濟擴張,結束了持續長達128個月之久的歷史性經濟增長周期。這是自1854年以來周期最長的一次增長,世界銀行預計美國經濟今年將收縮6.1%。
更令人頹喪的是,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所出現的競爭性零和博弈思維加劇了全球經濟的衰退。一方面疫情本身摧毀了過去幾十年間建立起來的全球供應鏈,另一方面疫情又加劇了各國之間的不信任度。與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不同,當年中美兩國齊心合力,作為「領頭羊」,獻計獻策,中美之間的信任和合作得以攜手全球各國走出衰退的陰影。如今中美惡鬥,經濟因疫情難以正常運轉。當年中國願意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處於危機中心的美國也願意看到中國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心。然而此次中美之間的對抗使得全球合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美國正竭盡全力將中國排擠在外,不擇手段地遊說歐洲各國和盟友放棄華為5G技術,並加緊將TikTok(抖音海外版)驅逐出美國的步伐。華盛頓以往經常批評他人不尊重自由市場,如今卻動用政府力量封殺私營企業,因此全球經濟的反彈無法在短期內實現。
美國正試圖建立新的全球供應鏈,越南和印度將是這一變化中最大的得益者,而東亞的日本和韓國也同樣調整以往在中國的投資布局,台灣的鴻海已準備在印度設立蘋果手機的生產線。面對內外交困,中國有否可能逆境突破,不再依靠外部市場而是內部市場拉動經濟?第二季度中國經濟的同比增長3.2%,2020年的中國經濟在全球衰退中可以保持增長的記錄,但全球經濟的衰退期或許比我們預料的要長得多。而經濟反彈的一個關鍵因素則是這一波疫情之後,傳統經濟如何可以成功地向數字經濟轉移。
金融火山,隨時爆發
狼來了已經喊了多年,從2018年十年一周期可能出現的金融風暴算起,直到2020年新冠病毒終於激活金融市場難得一見的熔斷,3月的華爾街,十天之內四次熔斷。全球投資者一片哀嚎,以為美股牛市結束,標普500指數在短短五周內從2020年2月的歷史高位下跌了近37%,七國集團(G7)的所有主要股市指數同期均下跌了20%以上,但隨後出現的反彈差不多同樣迅速。短短四個月,美股暴跌後出現了強勁的V型反彈,道瓊斯與標準普爾500指數幾乎收復全部失地,以科技企業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再創新高。疫情令全球商業活動幾乎陷入停滯,但美國股市竟然在第二季度取得20多年來的最佳季度表現。同樣在中國內地,股市的表現好於多數亞洲國家。中國的股市出現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反彈,今年上半年,以初創公司為主的創業板指數上漲36%,深證綜指上漲15%。
有如1987年和1998年兩次金融市場的崩盤一樣,2020年的金融市場崩盤似已成昨日記憶。全球金融市場隱藏的危機早已越過了以往危機的警戒線,這絕非評估金融市場風險的標準已經發生變化,而是各國政府大量印鈔延緩了金融火山的爆發。華爾街的反轉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美聯儲和美國國會空前的2.8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其它國家也是如法炮製開動印鈔機,全球資本市場出現了與實體經濟表現嚴重脫節的情形。如果各國政府無法確保一個國家貨幣體系的穩定和平衡,並通過稅收穫取足夠收入來償還借入的資金,遲早無法負擔穩定經濟所需的借貸。同時愈來愈多的企業面對疫情無法恢復正常運轉,企業表現不佳甚至面臨破產,金融市場的動盪在所難免。而角逐資本市場的玩家已經令金融市場「變質」,股價的表現甚至和企業的表現脫鉤,成為計算機和算法控制的「賭場」。今天的市場是交易人員、電腦程序、算法混合的組合,整個金融系統都在等待新的火種,今年3月是新冠病毒,而未來又會是什麼樣的「病毒」,無人可以預料,全球金融市場的火山大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香港前途,不容樂觀
在香港「反修例」運動一年之後,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香港出現了全然不同的未來。香港在7月1日沒有發生自2003年以來常見的大遊行場面,這種暫時的平靜或許是因為「國安法」的震懾,或許因為新冠病毒的威脅。香港在政治上已經開始「二次回歸」的進程,這或許可以避免香港重蹈去年暴力衝突的場面,但依舊無法改變香港不同政治光譜相互對立的現狀。如何化解香港多數人對民主的訴求和確保國家的安全不受威脅之間的矛盾,並不可能在一部國安法實施之後就萬事大吉。香港的民心回歸在國安法之後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突變,但與政治的不穩定相比,更大的挑戰是香港無法重新定位,融入中國內地的發展,又無法回到過去成為中國對外的窗口。
相反,在中美競爭關係日益緊張和對峙的情況下,香港已成為中美「半冷戰」的前線,從美國推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到中國推出香港「國家安全法」,再到美國推出《香港自治法》,宣布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攬炒」終於成功,香港的反送中運動的第一受害者則是香港和香港人。香港本來可以遊走於中美之間扮演特殊的角色並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如今卻在中美「半冷戰」第一場惡戰中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成為中美對撼的第一個受害者!當美國將香港視為和中國內地其它城市相同的一個城市,這場運動終於加速了香港向「一國一制」的轉移。從今以後,香港如何繼續延續自1949年以來連結中國內地與世界的「窗口」作用?香港似乎只剩下作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優勢,而這也面對美國刻意削弱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舉動,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由於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美國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地位,暫停香港優於中國內地的優惠待遇,包括出口許可證例外的規定,這些都不會構成對香港的實質性影響。但是隨着美國大選的逼近,無人預料美國對香港的動作會否層層加碼。如果純粹從經濟利益角度考慮,香港喪失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對美國和歐洲只有百害而無一利。但在目前全球大變局之下,對香港問題的判斷不能只着眼於經濟利益的分析。
可以肯定,香港的政局將會繼續動盪,但去年的暴力場面隨着「國安法」的實施將不會上演。但香港更大的問題在於經濟,香港已經失去了過去23年回歸後的經濟轉型窗口期,而在許多行業又需要依靠內地客來支撐其發展,眾所皆知的零售業和旅遊業就需要內地客,但又帶來了香港本土派的仇視。此次疫情中,其中獲得香港政府最大筆就業資助的竟然是香港最負盛名的養和醫院,從中可見香港的私營醫院和私人醫生都需要靠內地客。同樣在過去20年裏香港高等教育最大的一群非本地學生就是來自內地的優秀生,但香港不少人同樣對內地學生湧入香港的擔憂和恐懼已持續多年。在無法尋找可以支撐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元素下,只依賴香港作為中國對外的超級聯繫人,卻又同時不屑其所服務的客戶,香港在經濟上的衰落似乎在所難免。
台海南海,擦槍走火
台灣島從中國大陸飄移的速度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快速,且愈來愈遠。台海在過去半個世紀裏,也從來沒有像今日這樣隨時有機會陷入火海。危機的跡象隨處可見,中美戰機不斷飛越台灣海峽,美國對台軍售大張旗鼓,甚至第一次公開了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有海軍陸戰隊進駐,這是美國官方的使館才有的安排。更有甚者,美國五角大樓竟然刻意公布美軍參與台灣軍演的影片,對抗的火藥味濃厚。而台海兩岸的關係也同樣降到了新低點,雙邊的官方接觸已近停滯,但雙方的口水戰卻從未停止。
一方面,北京試圖以對岸根本不可能接受的一國兩制來實現兩岸的統一;另一方面,台北的民進黨在台灣「去中」與香港「反中」的浪潮中嚐到了甜頭,不僅在一次幾乎敗局已定的大選中成功反轉,而且因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獲得了難得的曝光機會。然而這也進一步造成台灣執政黨的反智,將中醫改為台醫的建議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因此台海淪為火海的機會不再是令大家措手不及的「黑天鵝」事件,而是一隻清晰可見的「灰犀牛」。武力衝突一旦爆發,將徹底摧毀「二戰」之後國際格局和世界和平。
儘管發生的風險系數要低於台灣海峽,但中美兩國在南中國海不斷地秀肌肉的行動正步步升級。有史以來兩國首次在同一時間開始了南中國海的軍演,美軍飛機還在近日頻繁接近廣東省海域,雙方之間的任何誤判和事故都會對中美關係和地緣政治帶來巨大的衝擊。20年前中美戰機在南海相撞,幾乎成為美國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使館之後,衝擊中美關係的一場危機,全因911事件才得以緩和。20年後,中國的軍事實力早已今非昔比,並從上一次台海危機中面對美國兩艘航空母艦而無招架之力的羞辱中走出。而南中國海對中國而言,拋開歷史的情結,今日對中國的發展戰略日益重要,是中國得以成為海洋國家和安全維護通往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過去幾年中國積極在南中國海填海造地,並軍事化南中國海,而美國在7月13號正式宣布不承認中國的九段線主張,這是南海爭議的國際仲裁出爐之後四年,美國首次打破在南中國海問題上不持立場的政策,南海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有機會淪為火海。
〈走進2020年的下半年,沒有黑天鵝只有灰犀牛〉系列三之二
本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