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走逛西貢山徑之一,最尖最美與最氣勢〉
西貢半島,位處西沙路以東範圍。河谷出海囗,或山坡稍平緩土地,零散分布有鄉村與耕地,其餘土地近年幾全劃為郊野公園,限制發展。加上限制使用的車路,以及有限的渡輪服務,半島的自然風貌與舊日格局,未有因香港城市的發達與人口的增加而有太多的變化。自萬宜水庫建成接近半個世紀,西貢半島就是保留原來生態環境狀態,為郊遊及自然保育而存在。
上期文章已介紹半島東部,即北潭路以東的山徑。本文介紹半島西部,即北潭路以西、西沙路以東之間的山徑。
山勢連綿 目不暇給
最熱門的山徑會是橫貫本範圍中線兩端,東起北潭路北潭凹,西至西沙路水浪窩的麥徑第三段。此路段從東邊起步先要登上牛耳石山及岩頭山,山上四望,尤其向東北方的山海景緻優美寧靜,足以沉澱身心。如從西邊起步先要登上雞公山,都是前段略費氣力的登山徑。此山徑行程中途經過嶂上,可作大休,路過畫眉山山腰,宜登頂極目賞覽企嶺下海、吐露港風光。
本範圍從南至北數個山頭,有太墩、雷打石、畫眉山、石屋山(西貢半島最高山)、擔柴山,登山山徑都缺乏路標指示,如能有登山經驗或熟路領隊,可以逐一走逛,或連走兩三個山頭。
以300米的太墩為例,繞行太墩西北山腰一段,即大網仔路長山至北潭涌鰂魚湖,行程走於山林小徑約兩小時,屬休閒樂事。能覓路登太墩,在山頂南望俯瞰斬竹灣、青洲、滘西洲等,號稱「千島湖美景」是誇張了,但蝴蝶採花、目不暇給卻非虛言。
沿西沙路、大網仔路的鄉村,因車路交通方便,村內房屋算是密密麻麻。大多鄉村,1970年前後開始荒棄,及萬宜水庫修築,加上北潭路、海下路建成,偏遠鄉村得以荒而不棄,以至近年陸續有新建小型房屋。至於山上或西北面沿海鄉村,房屋廢棄不少,以至位處擔柴山及嶂上周邊,全村盡廢棄者亦有。
除麥徑第三段外,有明確路標指示的山徑,包括白沙澳至荔枝莊,或中段折向深涌的路段。都是易行而上落不多的林間行道。此外,本範圍東北方有優悠而沿海邊閒走的大灘郊遊徑,以及灣仔自然教育徑。
優美的營地與自然教室
原來偏遠的鄉郊或海岸,設置戶外教育性質的活動中心與訓練營不少,遍布於大網仔、斬竹灣、黃宜洲、北潭涌、鰂魚湖、黃石、荔枝莊等,今天皆較方便易達,是中小學生多曾經歷訓練或活動的營地。
西貢半島及赤門以北地域,屬遠古火山爆發,火山灰下降後沉澱積壓形成的地帶。荔枝莊大白角沙灘,表層已可見1億4600萬年前火山爆發而形成的火山沉積岩,岩層的橫叠、摺曲、斷裂,不同岩質的色彩,有隧石的烏黑發亮, 砂岩的粉紅柔麗,是地質考察的自然教室。而海下灣劃有海岸公園, 設有海洋生物中心,又是另一自然教室。
近兩年的病毒疫情,揮之未去。港人流行郊遊、遠足,以至露營。荒田會是理想的露營地,但卻屬於私人土地。至於認可的露營地,有位處山林的嶂上營地,面積最大的灣仔半島營地,巴士可以直達的黃石碼頭營地,海下路的猴塘溪營地, 以及偏遠荔枝莊而被廢棄的鵝頸咀營地。
此外,沿大網仔路, 自黃竹灣至北潭涌,有為數不少,沿海邊設置的公眾燒烤地點;以及西沙路、北潭路及海下路周邊,亦設有燒烤地點。
本範圍的交通相較半島東岸,略為方便。一般山徑行程,大概3至5個小時,山林的寧靜風貌,偶遇的客家荒田廢屋,山頭極目的山海美景,或是春遊踏青,繁花盛開,都是山徑閒逛的尋常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