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走出教室的保育課

走出教室的保育課

毛里求斯自然環保成長之旅之二

人類踏足毛島後,除了恣意捕獵,還帶來了渡渡鳥的天敵—老鼠。老鼠生命力非常強,隨着殖民者登陸毛島後,迅速繁殖,吃光了渡渡鳥的蛋。

邱國光 作者: 邱國光
2017-02-24
教評心事

走出教室的保育課

走出教室的保育課

走出教室的保育課
封面圖片:同學們出發前已知渡渡鳥是一種已絕種的生物,但由Alan親口說出,又有另一番不捨難過之味。(Pixabay)
 
上文(見本專欄2017年2月8日)談及毛里求斯積極發展風力、水力、蔗渣發電等非礦物能源,大大減低了含硫廢氣的排放,非常符合環保原則,也降低了空氣汚染。毛島經常萬里晴空,藍天白雲,與此可能極有關係。
 

渡渡鳥

 
提起毛里求斯環保問題,不得不提渡渡鳥(Dodo birds)。Dodo的名字古古怪怪,有說是來自葡語 “doudo”或“doido”,為愚笨之意。考之歷史,亦有可能。據說毛島第一代的殖民者為葡萄牙人,時為公元1505年。葡人上岸後隨意捕殺各種生物,而渡渡鳥體型龐大,又不會飛,遂成為殖民者的獵殺對像,並冠以一個富有侮辱性的名字。是耶非耶?或只是小說家天馬行空之言?我們有幸在毛島碰上了專門研究渡渡鳥歷史的專家Alan Grihault,為同學們上了寶貴的一節保育課。
 
Alan為英國人,大半生在英國及非洲多個國家從事教育工作,50歲後才開始對渡渡島有興趣,與我們會面時已是一個年屆80耄耋之年的老人家。Alan年紀雖大,但非常活躍,衣著隨便,T恤短褲,手舞足蹈的我同學們講解有關渡渡島的傳說、滅種的原因等等。
 
「渡渡鳥為甚麼這樣醜陋、笨重?」同學問。
「現代人根本不知道渡渡鳥是何等模樣。」Alan細心的為同學解說。
 
據Alan說第一次對渡渡鳥的外貌進行文字描述的是荷蘭人Heyndrick Jolinc,在公元1599年一份探險報告中,提及的渡渡島是一隻「大鳥,但翅膀卻只有鴿子般小,所以飛不起;而鳥腳則像葡萄牙企鵝」。「葡萄牙企鵝」?各人都摸不着頭腦,究竟是何等模樣,還有其他的記述嗎?「有!」Alan續說。「但全不是作者的親身經驗,因為渡渡鳥在被發現後大約80年,數目開始大幅減少,到17世紀中業,已完全滅種了⋯⋯」Alan唏噓的說。
 
同學們出發前已知渡渡鳥是一種已絕種的生物,但由Alan親口說出,又有另一番不捨難過之味。據Alan說,人類踏足毛島後,除了恣意捕獵,還帶來了渡渡鳥的天敵—老鼠。老鼠生命力非常強,隨着殖民者登陸毛島後,迅速繁殖,吃光了渡渡鳥的蛋。渡渡鳥一方面給人類三停獵殺,另一方面又遭到老鼠襲擊,絕種只是遲早的事罷了。現在我們見到的渡渡鳥模樣,可能只是出於藝術記筆下的構想⋯⋯ Alan解說時雖屢屢強調老鼠對渡渡鳥的傷害,但我們心知肚明,人類才是罪魁禍首!生物因人類活動而絕種,渡渡鳥在人類歷史的紀錄上可能是首宗案例,難怪渡渡鳥為生態保育的一個重要標誌。至今,毛國貨幣盧比(MUR)還以渡渡鳥作為主要圖案,儼如國鳥一般,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白鷺島

 
渡渡鳥雖然滅絕了400年,但毛島環保及保育組織「毛里求斯野生生物基金會」(MWF)卻為它在白鷺島建造了一條1.5公里長的「渡渡鳥小徑」。我們的考察有幸能與MWF合作,同學才有機會踏足,並在島上了另一課活生生的保育課。
 
白鷺島(lle aux Aigrettes),離毛國主島東南約800米,乘快艇不消一刻已到。白鷺島之名有點不解,Aigrettes乃法語,即中文的白鷺,但踏遍全島皆無白鷺縱影,亦不曾聽聞任可有關白鷺的傳說。行程緊密,忘了向當地專家查證考究;不然,可能又可探得另一淒美的故事⋯⋯
 
白鷺島面積不大,只有27公頃,約為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1.5倍,周遭為鮮豔的環礁湖湖水包圍,是毛里求斯現存最大的沿海森林,蘊藏了珍貴的烏木和不少世上獨有或稀少的動植物,更曾是已經絕種的渡渡鳥的家園!白鷺島上的本土動植物群,因人類過度開發,大規模伐木及外來動植物物種的引入而遭受破壞。此島於1965年被時仍為英國殖民地的毛國政府列為自然保護區。毛國於1968年獨立後,開始進一步關注毛島的保育工作,並由毛里求斯野生動物基金會於八十年代中開展密集的修復工作,如修復雨林和重新引進稀有物種等。
 
在MWF護林員帶領下,同學展開了這個遠離都市繁囂的神秘之旅。順帶一提,白鷺島現為保護區,遊人只可透過MWF的安排才可參訪;而每天的遊客也設定70人的上限。甫一上岸,即傳來同學的歡呼聲,原來展現眼前的竟是兩隻陸海龜!這兩隻龐然大物,少說也有200來公斤,大概有一米長,背部隆起處,幾達同行一位小五生大腿間;四肢更是同學足部兩倍有餘!海龜在草棚下歇息乘涼,一動也不動,遠看猶如雕像。
 
「是假的嗎?」「不是野生的吧?」「是養殖的嗎?」同學七嘴八舌的圍着這兩隻珍獸團團轉,手機相機「嚓、嚓」的響個不停。
 
「這兩隻海龜年紀有多大?」「是雌性還是雄性?」「為甚麼不會動的?」「牠們會咬人嗎?」同學們興致勃勃的向護林員不停發問。「學問」、「問學」,有「問」才能「學」;真實的環境,活生生的教材,保育環保真不能閉門造車,紙上談兵啊!護林員耐心的向同學毛島陸海龜的故事。
 
白鷺島現存共有25隻大陸海龜,遺憾的全不是產自白鷺島。在我們眼前的品種,學名為亞達伯拉象龜,引進至非洲東岸馬達加斯加島的北方,是第一隻受國際保護的陸龜,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長壽的陸龜,平均壽命會超過200歲。
 
「原本在白鷺島的海龜呢?」一位同學問道。
「跟渡渡鳥一樣,早就絕種了。」其實問題答案不言而喻,相信同學們都心裡有數;但由護林員徐徐說出,仍難掩失望哀傷之情。
「又是人類作的孽嗎?」
「對!」「以前毛里求斯的殖民者喜歡把當地特有的龜類當做食材,過度的捕殺把它們推上滅絕之路!」
 
唉!人與大自然如何和諧共處不只是一門大學問,也是一個行動啊!
 
護林員繼續帶領同學們在島上游走,沿途不停介紹各稀有動種物。在毛國獨有的豔織雀在我們身邊經常擦身飛過;渡渡鳥的遠親—粉鴿亦能遠眺;善於隱藏的圓島蜥蜴在陽光下也難逃護林員銳利的目光。
 
珍貴的自然植物,如烏木亦偶爾出現在渡渡鳥小徑。烏木有「東方神木」、「植物木乃伊」之稱,擁有多種礦物質滲透,自古即被國人認為能「采天地之靈氣」,因此市面上價格不菲。市面上體積較大、形態迥異的天然烏木動輒就幾百萬港元,身價令人咋舌,難怪俗話說「家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
 
行程將近完結,護林員突然俯身在地上拾起一隻剛出世的陸海龜!這隻小海龜身軀不足10公分,與身重200多公斤的成年大龜相映成趣!同學們爭相傳看,嚇得小龜撒尿不止!在一片歡呼聲中為白鷺島的旅程劃上完美的句號。

更多精采文章

  • 審案重阻嚇性 三子改判囚禁審案重阻嚇性 三子改判囚禁
  • 勤勞的意義與價值所在勤勞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 教育與機器智能教育與機器智能
  • 沈聯濤:樓市背後的凱恩斯與哈耶克之爭沈聯濤:樓市背後的凱恩斯與哈耶克之爭
  • 歸心似箭歸心似箭


邱國光

英國布理斯托大學博士,主修教育行政及語言教育。現為「仨文教育」首席顧問,積極推廣glocal education(本土全球教育),致力培育具本土情懷、國家觀念、全球視野的世界公民。亦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行政總監、「中華歷史文化獎勵基金」總幹事、「同心教育基金會(香港)」學術顧問、灼見名家專欄作家及「香港東坡詩社」副會長。研究興趣包括教育政策及管理、香港教育史、語言規劃、英語教學等。最近著作及編著作品包括:《三盞青燈:香港‧北京‧巴黎》、《香港青年政策何去何從》、《人間天堂──毛里求斯服務研習之旅》、《風采心·情·志──風采十五周年的故事》、同心一生一師系列《廣西越南篇》、《廣西越南續篇》、《大灣區柬埔寨篇》、《校長也上課》等書。
View all posts

編輯精選

股評人David Webb認為,不應為高風險的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David Webb 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David Webb籲港府 勿透過證監會監管加密貨幣交易 指徒為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7
民建聯執委會議選出陳克勤任主席。(陳克勤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民建聯改選領導層 陳克勤任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在張五常眼中,現實世界才是經濟學的實驗室,而且經濟學具有公理性(axiomatic),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解釋和預測。(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中大副校長陳德章教授(左五)、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右四)、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總裁古靜敏女士(右五),以及一眾校友傳承基金執行委員會委員一起主持中大創業日2023開幕典禮。(中大提供)
灼見創科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4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影片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 香港中學生如何親炙詩人風采?川鄂詩詞之旅 以詩會友感受文人足跡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賞月賞月 常霖法師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 陳景祥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 李文基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 張建雄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譚寶碩
  • 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 本社編輯部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潘銘基
  • 陳嵐
  • 梁天卓
  • 蔣匡文
  • 陳景祥
  • 沈言
  • 程介明
  • 崔少明
  • 李立中
  • 陳文鴻
  • 吳文軒
  • 吳家豪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