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國民主黨大會的氛圍,全黨相當團結,11月有望將女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送入白宮,成為美國第一位女性兼印度裔總統。
民主黨的分歧
黨內公開的分歧只是進步派撐巴反以,與黨的傳統有別,但這次的反對運動不同。民主黨1968年同樣在芝加哥召開的全國大會,當年千計的青年在場外集結,要求民主黨推舉反戰議員麥高文(George McGovern)出選總統,怎知被警察打到頭破血流,全國沸騰。
美國青年當年反越戰,因為本屬中國此前的國共內戰,是越南人左派對右派,要美國人當兵,去萬里外為越南人打仗送死,當然不幹。但現在以打巴,毋須美青出戰,撐巴反以純粹基於「支弱反霸」的理念,缺乏社會基礎,要靠佔領公眾場所來嘩眾、自由派媒體幫腔來製造壓力。拜登政府只要批色列幾句,拖慢對以供應武器,即可打發過去。
對美國來說,真正切身的其實是難民持續從南邊的墨西哥湧入,但進步派不提。因為美國境內已有過千萬難民,即便民主黨也不敢拂眾意,收容更多難民。說到底,進步派也經過算計,並非只看理念辦事。
賀錦麗比拜登難應付
華人最關心的,毋疑是比拜登左得多、擁一半印度血統的賀錦麗,對華會否比拜登更「兇」。港的實時報道引述民主黨大會的黨綱,稱「強化應對大陸(對台的)脅迫首納對台六保證」。所謂的六保證,原來是照抄已故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1982年所提:
一、對台軍售不設限期(言下之意:是否終止由美國決定,不受大陸影響);
二、軍售前不會諮商大陸;
三、不會在台北與北京間斡旋(言下之意:不會幫大陸遊說台灣回歸);
四、未同意修訂《台灣關係法》(言下之意:是否修訂由美國決定,不受大陸影響);
五、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言下之意:是否改變立場由美國決定,不受大陸影響);
六、不會逼台灣與大陸談判。
但民主黨這次重申「一中」,遵循中方的底線。由此看,賀錦麗原則上不會比拜登更兇。
拋開文辭看真人,賀錦麗看似大笑姑婆,性格豪放。作為女性,感性強,重原則,不若男性重實利。她受成長地「美國延安」薰陶,年輕,精力充沛,或再加上印度裔背景(由於國家規模相若、精神文化相反、邊界爭議,印、中至今已明爭暗鬥了60多年,仗都打過不止一回),我猜賀錦麗客觀上比拜登難應付,尤其是中國至今領導層清一色男性,從外看行為較拘謹,與美國人的豪放差距較大。
原刊於作者網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