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香港經濟負面的數據不斷湧現,9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8.2%,10月更是下降了24.3%,11月份尚未公布,但看來也不會是什麼好數字。政府對今年經濟預測也早已下調至負增長,並表示今年會出現財赤。
其實,這可能都是冰山的一角,香港的長期平均經濟增長率早已呈現下滑現象,從2004至2013年的10年中,香港雖經歷過金融海嘯,實質GDP的年均增長率仍可維持在4.51%,但自佔中開始後,從2014至2018年這5年平均年增長已跌至2.84%,今年幾乎已可鐵定為負增長,明年及更漫長的一段時日,除非社會有重大改變,否則香港應是處於一種停滯或慢慢萎縮的一種狀態。此等形勢,倒是比幾年前的預期要糟糕。
2013年我參加過一個「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當時對未來經濟的假設是,開始時GDP可保有每年3.5%的增長,很快會跌至2.8%,當時很多人,包括部分政府中大員,認為這過分悲觀,不切實際,現在看來,我們其實還是太樂觀了,究其原因,我們當時並未有把佔中對長遠經濟的傷害考慮在內,更遑論那時會見到黑衣暴力對香港傷筋挫骨的破壞。
萬億儲備恐短期用光
在2013年,我們倒是預見到財赤的出現,但這主要來自人口結構的變化,光是人口老化、退休長者增加,醫療福利開支難以不上升,但工作人口減少,乏人交稅,若不早作籌謀防備,財政赤字應該在距離今天3至5年左右後出現。但今年局勢急轉直下,不但過去幾年的一些努力一掃而清,赤字還提早出現,而此等赤字還有可能是結構性的,不易化解。
據金管局數據,11月份其代管的財政儲備共1.096萬億港元,在正常情況下,這是一筆頗豐厚的資產,亦是香港經濟穩定的定海神針。不過,在經濟持續受重創及復甦乏力的條件下,我們便難免要問,吃香港上一代人這麼多年積下來的老本,可以吃得多久?香港2018年的GDP是2.85萬億港元,亦即香港的財政儲備,只是等於4個月18天的GDP。若經濟能保持增長,這筆儲備已有足夠保障性,但若前景灰暗,年年月月財爺都受壓要「紓困」,那麼萬億儲備的用光用盡,恐怕10年8年以內便要出現。倘若未來一段時間內,香港的自殘行為還是不斷出現,香港便要更快進入舉債俱樂部了。
此等境況對港人絕無好處。黑衣人說要「攬炒」,但這是不可能成功的。對於香港已「上了岸」的人而言,他們的資產早已區域化,甚至全球化,香港經濟不好,他們或許便把投資組合加多一項在大灣區買棟價廉物美的房子,或減少港股的持有量罷了,沒什麼大不了。對中國而言,其他的城市也許還躍躍欲試,吸納部分香港的生意或資金,香港經濟就算一沉不起,它們也沒什麼。有說內地72%的外資直接投資來自香港,但只要一查香港的官方數據,便知這筆所謂香港資金基本上都是大陸資金出口轉內銷,來到香港又再拐回內地,香港爛了,這筆錢不走這路綫便是。
攬炒受害的是年輕人
在攬炒中真正受害的,只是一般市民,年輕人更不妙,近日不斷聽到政商學界耳語,未來幾年的畢業生,很多公司都不願僱用,因怕引狼入室云云。這當然對一些勤奮向學、舉止莊敬自強的年輕人不公平,但他們很難不被黑衣人拖累。我懷疑在公司中有工作、有暴亂傾向的分子,若是隱藏不夠深或不知悔改的,將來一樣有可能失業。
經濟未來可靠什麼復甦?香港的進出口貿易物流業已從過去等於GDP 30%萎縮至21.5%,將來只會繼續沒落。旅遊業在2003年自由行之前佔港GDP約1.5%,上升至今天的4.5%,但看來這將打回原形。金融服務業及銀行仍守得穩佔GDP的18.9%,但這主要得力於內地的企業來港上市及大型內地銀行在港開業。專業及工商業支援也尚可守住佔GDP的12.2%,但若香港與內地經濟互動減少,這板塊也會縮小。
從上可知,香港經濟要尋找新動力,尤其是創新科技的動力,但這些行業要靠肯獻身的年輕人去做,整天沉醉在鬥爭思維的年輕人會去創業嗎?若要創業,也要去大灣區這全球經濟活力最強的地方才有更好的機會,但香港的年輕人懂得這道理嗎?這方面香港的「成年人」倒是可提醒他們一下,下周再談。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