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日本興起了以賭博為主題的老人護理中心。為了讓老人玩得更投入,有些中心還設計成豪華遊輪的賭場一樣,有麻雀檯、撲克檯和彈珠老虎機等。荷官是中心的護理員,籌碼是老人用鍛鍊的積分換來的,而所謂的鍛鍊,就是跟着 Lady Gaga 的音樂來做健體動作。雖然玩的不是真金白銀,但老人還是樂在其中,中心自此其門如市。為了提高興趣,橫濱市的一間日間護理中心每日還送出一座獎盃,給當天優勝的老人。
老人中心無懼用賭博這樣有爭議的主題,最主要原因是它真的有很好的復康成效。賭博有助活化腦部,增加手眼協調功能,預防失智、憂鬱症等。而一般老人中心的活動,對老人,尤其是男性老人來說,都很幼稚,引不起老人的興趣。他們寧願呆在家中,也不願到老人中心,被人當小孩子看待。久而久之,老人的生活愈來愈孤單寂寞。
這些以賭博為主題的中心,讓他們重拾生活的樂趣。在博彩遊戲的過程中,他們自然而然地與人交談,建立友誼,活動力也大大提升了。雖然博彩活動有這樣好的成效,但日本神戶市郤禁止這種以賭博為主題的老人中心,以免老人賭博成癮。其實,他們是過慮了。英國作 Johann Hari 指出,成癮,不管是毒癮、賭癮、酒癮的主要原因,是人「無法忍受現在所扮演的角色」。為了舒緩這種壓力,就以成癮物來代替與人連結的需求。在老人中心賭博的老人,可以藉著賭博,輕輕鬆鬆的與人連結,那又怎會因此而上癮呢!
一般來說,老人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是不被需要的角色。社會不再需要他們,涼薄的政府甚至把他們視作拖垮經濟的負累。家庭也不再需要他們,羽翼已豐的兒女甚至把他們視作寵壞孫兒的禍根。
與人連結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而那個跟自己結伴幾十年的身體卻愈來愈不爭氣。髮蒼蒼,視茫茫,齒牙動搖;不僅吃而無味,看報紙也要用放大鏡逐字尋索,不是膝蓋痛就是腰背痛。最慘的是,明明自己心智正常,卻被迫返老還童,被人當作小孩看待。護理人員最喜歡對老人用的字詞是「乖啦」和「好叻」,老人中心玩的遊戲幼稚的程度,基本跟幼稚園娃娃玩的差不多。想到人一老,就連起碼的尊嚴都要失去,夜裡又怎能安寐?整晚輾轉難眠,但早上又找不到一個起床的理由。老人是沒有明天的,誰會期待一個又痛又無尊嚴的明天呢!老人的自殺率最高,又豈非無因。
香港效法 衞道者恐阻攔
日本的老人在虛擬的賭博中尋回久違了的生趣,那香港的老人呢?香港會出現這種以賭博為主題的老人中心嗎?恐怕很難。相信一提到賭博,就會有人即時上綱上線,聯想起傾家蕩產,聯想起家散人亡,聯想起道德淪喪。就像文革時,隨地吐痰等於破壞衛生,破壞衛生等於散播病菌,散播病菌等於蓄意殺人。在香港,政治正確就是一切。如果吐一口痰的罪,可以等同蓄意殺人,在老人中心賭博(即使是虛擬的),不就等同敗壞社會風氣嗎!這樣的邏輯,誰能扳倒呢!這樣大的罪名,誰敢擔當呢!
衞道者一刀切的反對賭博,以捍衛道德而自傲。不過,難道帶老人玩幼稚的遊戲,侮辱他們的智慧又很道德嗎?難道讓老人百無聊賴,整天盯著電視,不能做喜愛的事又很道德嗎?
打麻雀是不是真的可以治百病?很多常打麻雀的老人都說真是可以的。起碼在專注牌局時,可以暫時忘了膝蓋痛,忘了去日苦多的無奈。不過,誰會聽老人說的話呢!誰比老人更弱勢呢!即使這個社會的繁榮富裕,是他們有份建立的。但他們已經老了,已經再無話語權了。
本來,小賭怡情,大賭亂性;但有道德潔癖的人對大賭小賭一律不分,只識一味譴責,一味反對。當道德的大旗揮舞時,已經容不下理性的討論空間,香港的老人只能繼續「不道德」地去賭了。
(封面圖片:Flickr/m-louis .®/C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