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讀中學那個年代,玩運動被視為沒出息,喜歡踢波,便被標籤為波牛。到了我向同學和老師說打算讀體育,他們都異口同聲說:「讀體育冇出路」。
被瞧不起的體育系
到我真的決定參加當年台灣在港的大學聯合招生考試,我揀選了師範大學的體育系為首個入讀志願,但最終我被第二個志願的教育心理系錄取了,原因不是入體育系的分數不夠高,而是那年體育系沒有任何名額給予香港考生。因此,當我到了師範大學報到那天,已經決心申請由教育心理系轉到體育系。以收生成績,教育心理系比體育系的高,所以轉入體育系沒有困難,但在教育系迎新(當時還未確定轉系的結果)那天,學系上的師姐知道我已經申請轉讀體育系時,很不高興地對我說:「為什麼你要轉往一個垃圾系,難道你不知道我們的學系是多麼難考上的嗎?」當我聽到「垃圾」兩個字當然很生氣,但要知道在別的系一些同學眼中,體育根本就跟垃圾扯上關係,從那刻起我明白到要不被人看不起,便要自強不息,把自己喜歡的體育的形象提升。
今天,讀體育有出息和出路,就以我們浸會大學的體育及康樂管理課程為例,每年畢業生都不難找到工作,而且工資比很多其他學科的畢業生要高,以去年為例,我們的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工資,在浸會大學各個學科畢業生工資的總排名佔第二位。當畢業生有出路,自然受到高中生歡迎,在過去5年,我們這個體育及康樂管理課程,在大學聯合招生多個不同學科課程中,排名前五位,屬最多人競爭的課程,這代表申請入讀學生的人數和該課程名額的比例。如果10年前告訴你體育有出路,你不會相信,但近5年,你不得不信,因為事實證明一切。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