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香港的馬來西亞食評家謝嫣薇走訪世界各國,不斷追尋美食的蹤影,10年間貼身訪問近百位名廚、餐飲名人,從中挑選了19位最能代表飲食界前瞻改革人物,將他們的故事編著成《改變世界的味道——十八篇與當代廚界先行者的訪談錄》一書。
她應2021年香港書展主辦單位邀請,7月19日舉辦了一場新書講座,與讀者分享其中5間各具特色的餐廳及名廚們的故事,亦淺談如何拆解法菜。
香港驕傲:帶領中菜走入國際舞台
VEA Restaurant & Lounge的行政總廚鄭永麒(Vicky Cheng)只有30多歲,但他的餐廳在2016年已經榮獲米芝蓮一星。很多餐廳均會將中菜與法菜融合,卻只敢定位為「Fusion菜」,而Vicky則敢於挑戰,最終成為香港中式法菜(Chinese X French)的倡導者和立派人,不但為法國菜增添了全新的派系,更引領中菜界的潮流。
之所以能稱為中式法菜,不單是在西餐使用中菜食材,他之前更花了1年多時間鑽研海味,最終以中式方法處理海味,再用法式烹調及裝飾菜式,真正將兩國的烹飪風格揉合。即使他主要學習的是西餐,也希望加入尋根元素,在西餐菜式中保留住中菜的奧妙。
另一位是剛獲得2021「亞洲50最佳年度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2021)第一名的大班樓廚藝總監葉一南,這是首次有中菜餐廳奪得此項目的第一名。而他更顛覆了世界對中菜的認知,大班樓不僅拒用山珍海味,選擇較傳統、普遍的食材,更放棄粵菜的靈魂——上湯。他深知上湯對粵菜的重要,但它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同一鍋上湯難免會令所有菜式的味道被同化。
為了調出獨特的風味,大班樓堅持自己製作最基本但工序繁複的「煉油」,項目包括:雞油、豬油、蔥油、薑油、蟹油、蝦油、辣油、香茅油等多達8至10種。他們只用自家煉的油烹煮菜式,還會將各種熬製的肉類及海鮮類原汁,如牛肉汁、雞汁、蜆汁、魚汁等,用在烹調過程中。這種偏西式的食材處理方法把烹飪還原基本步,填補粵菜味道上的空隙,變得極富風味。
冷門異國料理:繼分子料理的新潮流
位於莫斯科的雙子花園(Twins Garden)是一間非常前衛的餐廳,雙胞胎主廚Ivan Berezutsky和Sergey Berezutsky被謝嫣薇形容為擁有「科學家的頭腦、廚師的內涵、詩人的情懷」,他們帶着革命性的思維製作料理。他們用牛油或蠟包裹蔬菜,以熟成的方式處理,改變了蔬菜的本質及味道,將它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例如以牛油熟成椰菜,在不添加調味料的狀況下,這種烹調方式會讓椰菜本身散發出牛味及鮮味(即日菜中的「旨味」,Umami)。
他們也對食物進行多種實驗,例如利用空氣噴霧機,將蟹的高湯化成水汽,並在旁放置菇菌類以吸收高湯的精華。他們又會嘗試用不同蔬菜的甜味取代葡萄,釀製蔬菜酒,最終成功研製了8款,有紅蘿蔔酒、番茄酒、南瓜酒等。
雙子花園有一道絕對是空前絕後且充滿詩意的菜式,名叫「陽光與時間」(Sun and the time),不是由他們烹煮,而是憑自然的力量完成的。他們把甜椒放進天台的太陽能烤箱,同時等待鍋中的液體翻騰變成芝士火鍋,30分鐘的靜候,換來獨一無二的菜式。
百味人生:引領改革的歐日料理大師
94歲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從事壽司師傅已有80年以上,曾引領了壽司新紀元。小野二郎以前每周有一天會到其他餐廳吃飯及觀摩,尤其喜歡法國菜,他留意到法菜的菜式排序是由淡味到濃味,而江戶前的壽司濃淡順序則相反。他認為法菜的排序對味覺及腸胃的適應較佳,於是改革了日本壽司界的秩序,時至今日,世界各地所有日式廚師發辦(Omakase)便一直沿用小野二郎的想法。
法國蔬食之神Alain Passard早在30年前就已宣佈放棄肉食料理,改為全蔬食菜單,開創了烹飪界的新時代。當其他廚師將賺到的金錢用來擴大業務、開連鎖店之時,他選擇買農地耕作。他認為只有自己種植的食材才能確保素質,也能最清楚了解蔬菜的狀態,這個擁有自家農地作為配套的觀念從他而起,亦承傳至今。
他的餐廳沒有固定菜單及食譜,每天都會視乎蔬菜的狀態來決定,如已註冊專利的立體玫瑰花狀蘋果批(Tarte aux pommes Bouquet de roses)通常是以肉桂調味,但也會根據當天的蘋果而改變口味,謝嫣薇就嚐過加入花椒的玫瑰蘋果批。
新書簡介:
書名:《改變世界的味道——十八篇與當代廚界先行者的訪談錄》
作者:謝嫣薇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