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往注重外交禮儀,古代的強勢大國政要,還有退回「性貢品」的謙讓之舉。
唐太宗((598—649)時,鄰國高麗「獻二美女」,太宗謂:「美色者,人之所重」,但「憫其離父母兄弟於本國」,不可「愛其色而傷其心」,退回了「性貢品」(《舊唐書》第199卷)。
唐太宗睦鄰 謙退性貢品
國與國需賴外交禮儀維繫對話、溝通,民間亦了解禮儀在多元社會中的「潤滑劑」功能。《紅樓夢》的大戶,就留意對外交往中的「禮數」。
榮國府中,賈寶玉喜歡在女孩堆胡鬧,還與大丫環「初試雲雨情」,但見外人、長輩時莊重得體,並不胡來。第56回寫賈母笑道:
「見了外人,……見人禮數竟比大人行出來的還周到,……殊不知他在家裏無法無天,大人想不到的話偏會說。」
如把56回的場景移置於當今現實,熱中鬥爭的戰狼,大可對內喊「偉大鬥爭」、唱主旋律,對外交往則注重外交禮儀、避免赤膊上陣。剛柔互濟,豈不可營造「親和力」、打開溝通對話之路?「內外有別」的邊界消失,與「韜光養晦」(註1)大異其趣。
喊人口大國 說擁戴程度
隨著阿拉斯加會談開場白「罵戰」、相互制裁,中美關係續惡化,戰狼愈勇愈狠,其發話常令局外人「難以理解」。
多年前,面對外國記者責問:你知道不知道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現在,則宣揚人口大國,意即14億人擁戴黨和核心人物,權威性高不容置疑。
人口多並不等於強國、富國。據聯合國的數據,人口多的前10位依次是:中、印度、美、印尼、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利亞、孟加拉、俄、墨西哥(從14億多到1.28億)。除了美國是經濟發達國,人均GDP(IMF 2019數據,美元)超過6.5萬,俄羅斯剛達全球平均數1.1萬,大都是1千至4千多的窮國。
紅中則剛過萬元,仍低於平均數(華人聚居地的新加坡6.4萬,香港4.9萬,台灣2.3萬)。
人口眾多並非絕對富強,更不一定民意認受性高。人口眾多,經濟規模(GDP總量)大是很自然的,但亦未必是經濟發達國家,還得看相關的人均指標,如人均GDP、教育程度。
面對國際爭端,天天喊大國崛起、富起來、「中國智慧」引領全球治理。先是反覆強調經濟總量居第二位,避提人均量低,現在是突出人口大國民意認受性高,實無緩解糾結的說服力,反而引起西方的共同抵制。
在國際談判中,外交禮儀是各國很關注的事。
《禮記》是中華歷史文化和秩序文化的經典,其〈曲禮〉言:「禮,不踰節,不侵侮」(尊重禮儀則言行不疏離規範、不侵犯侮辱怠慢他人);又稱「禮從宜,使從俗」(受禮儀約束,做合乎準則的事;有使者身份的人,要順應當地的風土習俗)。
在當今的外交往來,《禮記》的「啟蒙」價值仍高。
毛曾經警告 勿吹得太大
在「一黨領導」體制下,強硬外交是對外政策的主流,但不少時段尚能留意外交禮儀。
毛文革(1966—1976)前,外交以反美為重中之重,但對外交官或其他幹部有禮儀(或策略)的約束。1950年6月,毛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的講話,告誡「不要四面出擊」。
1954年6月,毛提到「我們是一個6億人口的大國」,但大概50年才能建成「像個樣子」的社會主義國家。他說:「現在……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翹起來」,「到50年後像個樣子了,也要和現在一樣謙虛。……100年也不要驕傲,永遠也不要翹起尾巴」(註2)。
當時,毛對外還比較謙恭,並不以為人口大國要翹尾巴訓人。
對外勿傲慢 戒大國主義
1958—1960年大躍進、全民煉鋼(註3)期間,毛的對內政策是極左的一套,但對外交官的禮儀仍有約束。
1959年2月,他審批的紅頭文件〈中共中央關於在對外關係中切實糾正驕傲現象的指示〉,提到幹部「滋長著一股驕氣」,「在對外關係中也有明顯的流露」,「處處用我們的框子去衡量人家,多方挑剔和指責人家的缺點,……對帝國主義存在著輕敵情緒」,「突出的表現,是態度上的傲慢、宣傳上的浮誇和處理對外事務的輕率」。
文件告誡:「在對外關係中,必須保持謙虛謹慎,……必須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大國主義」;「成績愈大,我們就愈加需要保持謙遜和冷靜的態度……決不可因此高傲自大起來。」
去韜光養晦 戰狼太張揚
毛文革期,「造反外交」的衝擊很大。直到1980年代,才有真正的「撥亂反正」。八九學潮後,接趙紫陽當總書記者,提出「講政治」、強化反自由化、加強專政職能。
1980年代以來,紅中的外交政策,改變「革命鬥爭」模式,轉為對話協商為重。
這種改變,與對全球「大勢」的論斷(假定?)有關,毛強調全球戰爭不可避免,要向第三世界輸出革命,堅持對兩霸(美帝、蘇修)的鬥爭,毛思想必然勝利。
1980年以來,戰爭與和平觀大轉變。時任總書記的胡耀邦提到全球戰爭有可能避免,和平與發展是全球的主題(1982/1984)。後來,大家長鄧小平,論析和平與發展的全球戰略,並於1989年後提出「韜光養晦」。
鄧小平反對發起以反和平演變為名的政治運動,呼籲堅持發展經濟,強調「韜光養晦」:
「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站穩腳跟,韜光養晦」(註4)。
1992年,他說:「再韜光養晦地幹些年」(註5)。
「韜光養晦」的意涵,本欄的解讀是:
「有所作為,有所不為」,堅持抵制美國霸權主義,防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該發聲的發聲;但是,不要當頭、大肆張揚、到處樹敵、捲入太深,靜觀蘇聯東歐變化;留意國際交往的禮節,收斂鋒芒,謙虛謹慎,不要傲慢。
以「韜光養晦」的謀略推展睦鄰外交,注重「禮數」,樹立崇尚和平、和諧的國際形象,而非到處惹起火頭的戰狼模式,或有較多的「外交成效」。收斂鋒芒,必須沉得住氣,得有「克己復禮」的耐性。
註:
1, 中美建交40年 不提韜光養晦
http://www.celebritiespress.com.hk/01190103.htm
2,《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冊,506頁。
3,光明日報1994.6.14,5版。
4,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5%8C%97%E4%BA%AC%E4%BA%BA%E8%AA%AA%E6%B0%9B%E5%9C%8D-%E5%86%8D%E8%AD%B0%E5%9C%9F%E6%B3%95%E7%85%89%E9%8B%BC/
5,《鄧小平年譜(1975—1997)》,1346頁。
本文原題〈謙退高麗美女 消除大國主義〉,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附表後,授權本網站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