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論新常態的生產與消費

論新常態的生產與消費
自從2014年5月習近平主席提出應當注意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以來,國內人士十分關注新常態的問題。新常態的問題有兩方面。第一是經濟發展的現實。當政人士覺得中國經濟結構不完善。這種觀念的發生一般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變慢了。發展速度變慢是當每個發展中國家人均生產量達到比較高的程度時必然發生的。中國亦不能例外。第二是在新常態環境下經濟發展的新政策。這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我們應當用什麼適當的經濟政策來應付這個令人不滿的環境。
 

市場競爭與生產效率

 
根據「十三五」和政府其它的啟示,我們應當注重生產的素質而不是生產的數量。應當注重創新、應當注重人民的消費。在新常態環境下的適當政策可以從經濟學最基本的生產與消費理論探討。
 
提高生產效率、生產質量、技術創新,前題是給予私有企業良好環境,讓它們用新技術,以高效率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根據2014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在2013年全中國工業總盈利是48,232億元,其中國營企業佔4,031+7,435(後者屬有限責任公司)= 11,466 億元,私營企業佔20,876+12,300(後者屬有限責任公司)= 33,176億元,約等於國企的2.9倍。(因有少數他類企業,二者之和44,642少於48,232億元。)私營企業用了高效率出產了大量有價值的產品。因為市場競爭能提高生產效率與推動產品創新,政府應當鼓勵市場經濟的發展。今年1月中旬,筆者有機會到廣東省中山與東莞縣參觀當地的企業。發現能幹的企業家開創與領導無數的中小型企業用高效率生產中國與國外市場需要的產品。
 
對外貿易與對外投資是增加生產的方法。外貿用交易的方法獲得本國難以生產的貨物,這便是增加生產。對外投資把國有的資源投到外國,來增加它的生產效率。一帶一路是施行對外貿易與對外投資政策的總結。政府把舊有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改變為一帶一路,擴大對外貿易與對外投資,促進增加生產數量與生產效率的範圍。
 

人民消費與中國傳統

 
關於人民消費的政策,近十多年來,中國國家總消費與國家總投資的比例繼續減少。根據2014年的中國統計年鑒,總消費與總投資的比例從2000年的 61,516/34,843 = 1.766 減到2013年的 292,166/280,356 = 1.042。消費比例減少有兩個原因:一是消費佔收入的比例低;二是人民收入佔總生產的比例低。第一原因的數據,可見於中國統計年鑒2014,全國人民收入與消費的比例是13,220.4/18,310.8 = 72.2%。這個百分比是很低。美國的是近於90%。這個低的比例有以下三個解釋。活在中國的文化傳統儲蓄是一個好的習慣。其次,中國的社會保障體制尚不完善,包括醫療保險、退休養老、失業保險等。因此民眾需要增加儲蓄以備未來不時之需。還有獨生子女政策使居民增加儲蓄為養老之用。改變傳統習慣,社會保障體制和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是不容易的。
 
要想把消費提高只能把人民收入佔總生產的比例提高。人民收入佔總生產的比例低部分可以從工資增加的速度觀察。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4,2000年與2013的平均每年工資分別是9,333與51,483元。增加率51483/9333 = 5.516。同時人均 GDP 的增加率是6.3748,比前者多了14.65%。讓我們考慮是否應當把居民消費或收入與 GDP 的比例提高。一個市場經濟的增長,是靠把 GDP  的一部分用作投資。如果投資不是浪費的,投資在 GDP 的比重愈高,增長速度愈快。當一些國營企業把投資的資源浪費了,政府應當控制它們的投資。一般來說,能在市場競爭環境生存的私營企業會作適當的投資。處於經濟的新常態中國 GDP 的增長慢了。增加有效率的投資,是適當的政策來維持現有的 GDP 增長率。
 
上面提出的政策,包括給予私有企業良好環境、增強對外開放的範圍,都是用來為中國建立完整的市場經濟。一面鼓勵私營企業增加生產效率,創建新的技術與產品,一面擴大中國的市場來增加國家的總生產,這些都是在新常態環境下應當實行的經濟政策。
 
(圖片:亞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