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論分合、論族群、論向背

論分合、論族群、論向背

唐末宦官朋黨頃軋,中央混亂,派駐地方以鞏固中央及維護皇權的勢力,反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演變成前後十多個政權。至宋朝一統天下,為彌補前朝割據局面,決定崇文抑武,守內虛外,帶來200年繁榮。如此這般,周而復始,延至101年前的辛亥革命,清廷命官是看到十多個省份先後宣布獨立才倒戈,逼清帝遜位,結束帝制。這也說明,合不一定好,分不一定壞。

黃賢 作者: 黃賢
2014-10-21
品味歷史

標籤: 分合向背帝制族群歷史
論分合、論族群、論向背

論分合、論族群、論向背

論分合、論族群、論向背
0
SHARES
465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圖三是千年帝制分、合統計,標出統一和分裂的年代及各種統計結果。
關鍵問題是分、合的程度,即:合多久即分,分多久才合。有兩種衡量方法。簡單的是數年頭,有多少年國家是統一的,有多少年是處於分裂狀態。較深度的分析方法,是從朝代壽命分析分、合的性質。
按數年頭來計算,在帝制2132年內,有558年國家是處於分裂狀態,佔26.17%。在此期間,平均統一時間是315年,平均分裂時間是140年;也就是說,平均合315年就分,分140年才合。平均分裂時期比各朝代平均壽命(93年)還長!
分析統一、分裂時期各朝代的壽命,可以更深入認識分、合程度。分別處於分、合年代各朝代的總壽命,是1544和1632年,平均分別為64和163年。分裂各朝代總壽命相等於2132年的帝制的72.42%,雖然分裂年代僅是26.17%。
從數據可以看出,帝制年代中國的常態是超穩定的統一;然而一旦統治方式失效,權力失衡,便陷入長期四分五裂狀態,直至新的統治方式出現,國家回復統一。這周期性其實遠在古代已開始(註5)。秦朝統一六國,結束幾百年的戰亂,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為漢代幾百年管治打好基礎。漢末中央混亂,地方勢力崛起,導致幾百年的動盪,士族掌權,皇權旁落。隋朝彌補前朝弊病,設三省六部,完善科舉制度、設府兵制,鞏固中央集權,為唐朝奠定近300年的統治。唐末宦官朋黨頃軋,中央混亂,派駐地方以鞏固中央及維護皇權的勢力,反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演變成前後十多個政權。至宋朝一統天下,為彌補前朝割據局面,決定崇文抑武,守內虛外,帶來200年繁榮。如此這般,周而復始,延至101年前的辛亥革命,清廷命官是看到十多個省份先後宣布獨立才倒戈,逼清帝遜位,結束帝制。這也說明,合不一定好,分不一定壞。
合也好分也好,因為沒有建立以民為主的法治制度,無論什麼統治方式,最後也避不了「天災人禍、宦官弄權」一劫。

論族群,所謂: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帝制開始時,沒有漢人漢族,只有所謂秦人、華夏人,到了東漢才稱漢人,是眾多民族、部落融合而成的文化認同體,但逐漸演變成類種族的民族概念,即漢族。按基因分析(註6),漢族經過三次大遷徙,南北不同、東西有異,雖以03型基因為主,實則亂七八糟。當今是歷史上第四次大遷徙:前三次是上文提到的長期分裂時期,這一次是上億農民大舉跨省進城市。
以上為序,假以說明,劃分漢族/非漢族統治年代的困難。這並非庸人自擾,蓋此歷史迷思,曾驅使孫中山先生早期宣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問題依然困惑今人:唐朝李氏是否漢族?網上還在爭論,正是「唐朝千年的風沙,現在還在颳」。(註7)
圖中數據難免顛覆一些成見。
首先,帝制年代(2132年),全國由漢族統治的時間只略過半(53.24%),由非漢族統治的時間約佔六分之一(17.12%),分治的時間則為十分之三(29.64%)。
其次,一般被認為是中國核心地帶的中原地區,幾乎有一半時間(47.14%)由非漢族統治。其影響之一是促使中古漢語發音中入聲的消失(註8)。遼金年代(南宋)此趨勢已經明顯,到了元代編《中原音韻》,入聲就完全消失了,後來連鹹韻也丟了,成為今天普通話的前身。
再者,非漢族朝代統治的年代和壽命,一點也不遜漢族。非漢族和漢族平均統治年代,分別是335年和376年。而各朝代的平均壽命,分別為90年和96年。
最後,清朝是壽命最長的非漢族朝代,也是僅次於唐朝而和明朝並列為帝制第二長的朝代。當然,清朝開國盡享天時地利:土豆番薯玉米和高粱的種植相繼普及,是康乾盛世的物資基礎。
然而不管是哪個族群的政權,因為沒有建立以民為主的法治制度,無論什麼統治方式,最後也避不過「天災人禍、宦官弄權」一劫,被崇尚科學、民主的國度侵略。

論向背,所謂:作嫁衣裳,功不可沒

秦和隋兩個平均壽命才26年的朝代,幾乎沒有統計意義。但進一步檢視數據即可發現,二者壽命雖短,其後繼朝代的壽命卻特別長,短長組合極具統計意義。這就是秦漢、隋唐兩組組合,對於中國歷史的發展至關重要。
對秦隋二朝的評價,見仁見智。茲拉濶視野,把二朝與各自前後的朝代一併考慮,探討這種短長組合的幾層意義:何以興?何以功?何以歿?何以警世?
秦隋之興,在於天時地利人和。上文討論國家分合,已經提到二朝統一全國以前,國家都處於幾百年的分裂混亂,人心思治,此乃司馬遷所謂:「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註9)。而當時外圍沒有強國,盡佔地利。(註10)
秦隋之功,在於彌補前朝積弊,奠定後世基業。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不僅統一文字,制定度量衡禮樂,但更着重修馳道、建長城、興水利。隋朝更新國家管理機構,不僅實行兵農合一、興辦科舉納人才,但更着重修運河、建都市、拓長城。秦隋兩朝的軟硬建設,均由隨後的漢唐兩朝沿襲,開拓幾百年盛世。
秦隋之歿,在於「本末並失,故不能長」(註11)。「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註12);隋亦是。魏徴評論隋朝最透徹:「恃其富強,不虞後患⋯⋯宮苑是飾,臺榭是崇⋯⋯外示嚴重,內多險忌⋯⋯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殞於匹夫之手。」(註13)秦何嘗不是?
秦隋之警世,在於民心向背。最強盛的兩個朝代,其制度最能克服前朝積弊,其建設最宏偉超前實用,卻不能長久,卻敗於匹夫之手。何謂匹夫?帶頭推翻秦朝的匹夫,是市井小民陳涉(陳勝);司馬遷認爲不可思議,並以四個「不」五個「非」來形容他:「不用不及不用不藉非有非尊非錟非抗非及」,即:無德無能無智無勇無謀無勢無權無兵無將。然而「一夫作難而七廟墮,⋯⋯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註14)歷史無情開了兩次玩笑,秦隋經二世而亡,還被罵了過千年。其功績,為漢唐作了嫁衣裳。
秦隋沒有建立以民為主的法治制度,所以無論多強,都無法避免「天災人禍、宦官弄權」的厄運;或許還因爲「恃其富強」,加速滅亡。

結語

一言以蔽之:「往事乃序幕,來者此你我之責。」(註15)
雖然過了103年,帝制年代的張力,如分合、族群等問題,目前依然看不到消弭的跡象。而當今世代又增添更多、更複雜的內外張力。能否建立以民為主的法治制度,「要下定論,為時過早」。
2047年,「一國兩制」要告終。屆時香港是怎樣的境界?恐怕要看中國內地的發展,要看人民共和國給民國年代寫個什麼樣的「大數據歷史」。
註5:商朝有三千餘國,周武王時有千七百七十三國,齊桓公二年尚有千二百國,至於戰國,存者十餘。唐•杜佑《通典》卷七・食貨七。
註6:黃艾禾、孫展、邸笑飛《中國人從哪裡來》。
註7:《爺爺泡的茶》作詞:方文山,作曲:周杰倫,編曲:林邁可。
註8:入聲的消失,看似學術問題,卻又是網友憤青爭論的題目之一,涉及民族沙文主義和歷史迷思。這裡採取折衷立場,即:輔音後綴即入聲尾本來就在消失,非漢族的統治僅僅加速這過程。
註9:「秦併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嚮風,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歿,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彊侵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註10:「其勢居然也。」同上。
註11:西漢・賈誼《新書》卷一。
註12: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註13: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一・君道第一。
註14: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註15:“… what’s past is prologue; what to come, In yours and my discharge.” 莎士比亞《暴風雨》II,1,拙譯。本來想用:「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但擔心那是句山寨版列寧語錄!

更多精采文章

  • 千年帝制探興衰 百歲民國問短長千年帝制探興衰 百歲民國問短長
  • 抗變與盼變的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抗變與盼變的馬來西亞華人社會
  • 三居其一還是中國獨步天下?三居其一還是中國獨步天下?
  • 德國總理下跪 反思極權主義德國總理下跪 反思極權主義
  • 西方虛假文宣 絲路風險深淵西方虛假文宣 絲路風險深淵

0

黃賢

生於香港,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及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獲法律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最大的國際事務法律事務所工作。1978應邀回國,在北大(77、78級法律系)和外經貿大學(1979碩士班)講授國際經濟法、公司法、兼任中信和多個中央部委法律顧問,也參與多項立法工作。曾擔任北京吉普車、訊達電梯、平朔煤礦等等眾多涉外談判的法律顧問。主持翻譯《美國標準公司法》。1982因間諜罪坐繫秦城;1989秋,罪名推翻。1992返港,今在兩岸三地從事策略顧問工作。黃氏自1970起即參加保衛釣魚台運動。
View all posts
標籤: 分合向背帝制族群歷史

編輯精選

香港今年首次被剔出美國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度指數」評級,與澳門一起列入中國評分。(Unsplash)
灼見報道

香港被剔出經濟自由度評級 政府指傳統基金會有政治偏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5
葛來儀認為拜登政府沒有將中國標籤為「敵人」,為改善對華關係敞開了大門。(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美智庫專家爆料:華府將鼓勵兩岸重啟對話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3
林行止指出,本地金融機構明顯很難在中、美之間作出選擇;香港註冊的銀行,已陷入進退失據的兩難困局,而當中以滙豐銀行的處境最艱難。(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反制美國力度升級!一拍兩散共踐雙贏?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3
夏寶龍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權要掌握在愛國者手中。這是中國共產黨提出一國兩制方針的初心。(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政治

深圳座談會討論改革香港選舉 夏寶龍重申「愛國者治港」原則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2
林行止評論新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認為基本上並無凱恩斯鼓吹功能理財(Functional Finance)的痕跡。(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2

影片

  • 湯文亮:香港年輕人還有沒有機會?成功須腳踏實地 加強競爭力《灼見財經》
  • 雷鼎鳴:美國智庫對中國國情嚴重錯判 港人誤信「支爆論」害己害人《灼見財經》
  • 雷賢達:全球資金流向新興市場中港受惠 牛年股票貨幣投資策略《灼見財經》
  • 曾鈺成:《國安法》增門檻 黎智英案改變保釋規則 符合《基本法》與否法院無權覆核《主席開咪》
  • 黃錦輝教授:與疫情共存成新常態 人工智能新技術如何改善生活《灼見財經》
  • 白先勇主講:文壇大師與崑曲相遇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 鄭赤琰教授:緬甸軍事政變提防美國顏色革命? 中國、新加坡擔當關鍵角色《灼見政治》
  • 黃錦輝教授:預算案百億推動創科成及時雨 河套區發展太慢將被深圳拋離《灼見財經》
  • 曾鈺成:罵共產黨?一般市民可以 治港者不能!《主席開咪》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 胡孟青
  • 第一名第一名 常霖法師
  •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 本社編輯部
  • 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 本社編輯部
  • 美國政府能從在華經營的跨國企業中學到什麼?美國政府能從在華經營的跨國企業中學到什麼? 謝祖墀
  • 公務員這座大山公務員這座大山 林沛理
  • 中美得人驚的變化中美得人驚的變化 張建雄
  • 林行止:反制美國力度升級!一拍兩散共踐雙贏?林行止:反制美國力度升級!一拍兩散共踐雙贏? 本社編輯部
  • 馬雲「落馬」 網紅落井下石馬雲「落馬」 網紅落井下石 黃錦輝
  • 茶道今生之心無罣礙茶道今生之心無罣礙 文相濡
  • 艾利森、胡祖六:對華政策應以利益為重 勿感情用事艾利森、胡祖六:對華政策應以利益為重 勿感情用事 本社編輯部
  • 國防大學劉明福:超越和戰勝美軍,建立國際軍事新秩序國防大學劉明福:超越和戰勝美軍,建立國際軍事新秩序 尹瑞麟
  • 教子之方教子之方 釋證嚴
  • 跑馬地神秘百年藝術樓「V54」,鍾家耀和林嘉恒從保良局、梁安琪談到香港電影海報跑馬地神秘百年藝術樓「V54」,鍾家耀和林嘉恒從保良局、梁安琪談到香港電影海報 李偉民
  • 霍小玉紫釵遺恨霍小玉紫釵遺恨 楊興安

推薦作家

  • 陳文鴻
  • 王耀宗
  • 湯文亮
  • 譚寶碩
  • 鄭明仁
  • 黃氏
  • 白先勇
  • 呂大樂
  • 盧兆興
  • 彭泓基
  • 楊興安
  • 羅海雷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