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北韓領袖金正恩在河內舉行第二次峰會,結果特朗普提早離場,理由是不能接受北韓在沒有承諾全面棄核下,提出撤銷全部制裁的要求。北韓外相李勇浩隨即夤夜召開記者會,聲稱朝方只要求撤銷部分制裁,換取讓美國監督拆毀設在寧邊的核設施,以及承諾永久停止核試和試射洲際導彈。我們應如何分析這個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特朗普逼對方就範
首先,兩國計劃安排峰會,目的是簽署一份關乎國家重大利益的協議,事前定必經過雙方官員反覆商討,擬定文件,只是留下最核心的分歧,交由兩國最高領導在會面時作最後決定。事實上,假如兩國領袖聽完官員匯報後,沒有把握可以在分歧上達成協議,峰會便不會舉行。因此,我相信北韓外相的說法可信。問題恐怕是出在會上美方突然提出新要求,而朝方拒絕接納。這個新要求可能是美國要求北韓承諾分階段銷毀現存核武器,或拆毀更多核設施(有報道稱美國情報局發現北韓在寧邊以外地方設有備而未用的核設施)。沿此路進,倘若美方提出新要求,朝方自然也提高叫價(例如要求撤銷全部制裁)。
再說,美國在最後關頭提出額外要求,符合特朗普做生意時逼對方就範的手段。他拿不到好處便離場,待下回再談的招數,在他找槍手寫的《交易的藝術》一書中有提及。不過,政場不同商場。金正恩既有核武,又看穿美國不會動武,今次簽不成協議,沒有損失之餘,更顯他的強勢。至於全面制裁維持不撤,其實對北韓的影響已大不如前,因為她現在與南韓修好,更有中國撐腰。只要北韓繼續暫停核試,讓特朗普保留面子,後者相信會樂於保持現狀,並把精力放在中美貿易談判及稍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上。
不少評論認為,特朗普不能與北韓達成協議,會令他急於從中美貿易談判中取得成果,而他會因此願意在美方要求中國結構性改革上作出讓步。這個想像未免把事情看得太簡單。除了包圍他的鷹派官員外,特朗普也須面對國內強烈的「抗共」民情。此外,今次特金會破局,美國國內民意沒有批評特朗普,認為沒協議好過壞協議。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