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談尊重

談尊重

國際關係的和平與人際關係的和睦,其實都得來不易,要大家都學習尊重包容和求同存異。

陳家偉 作者: 陳家偉
2020-08-24
仁愛滿香江

標籤: 人際關係儒家和而不同子路孔子孝順尊重恭敬
「敬」是第一步,自尊自敬。待人的秘密是你愈尊重別人,別人便愈尊重你;你愈敬重人,人也愈敬重你。(灼見名家製圖)
「敬」是第一步,自尊自敬。待人的秘密是你愈尊重別人,別人便愈尊重你;你愈敬重人,人也愈敬重你。(灼見名家製圖)
0
SHARES
1.3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世界上有近70億的人口,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風俗習慣,要各個國家的人和平相處,就必須互相接納和包容,抱着和而不同的態度,關鍵在於懂得彼此尊重(mutually respect)。一個小小的社會裏也有着不同姓別、年齡、職業、階層、宗教信仰、個人喜惡的市民居民,所以人人都能在同一個城市或社區安居樂業,愉快生活,大家都必需學懂好好地與人和睦相處,互讓互諒。如果做到孔子所謂的「里仁」,能居住在一個能互相尊重的鄰社,有懂得守望相助的鄰居,友善相熟的街坊,那是多麼的幸福的事。可是國際關係的和平與人際關係的和睦,其實都得來不易,要大家都學習尊重包容和求同存異。

溫、良、恭、儉、讓

怎樣才可以與人融洽相處,互相合作呢?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視「敬」即英文的(respect)。孔子的待人處世的態度是「溫、良、恭、儉、讓」即五種態度(manners)令人親近。「溫」是態度溫柔,和顏悅色,不易動怒,不易生氣。「良」是懷着善意去做事,不生邪惡歪念去害人;「恭」就是待人恭敬有禮,事事也會從別人的立場去想,避免別人不高興或感到不安;「儉」較簡單,就是不作無謂的浪費,一切從簡,不麻煩別人。最後是「讓」,當遇到雙方的意見不同也要懂得讓步,避免矛盾擴大,引起紛爭,破壞關係。孔子這待人以誠,對人以禮的態度,實值得現代人學習。

對任何人都充滿敬意和愛心

尊重要來自內心的敬?現試先説説「敬」字的意思。敬是個會意字,從攴,即以手執杖,表示敲打;從苟,有緊急之義,本義是恭敬。恭在外表,敬存內心,所以通常恭和敬同用!《説文解字》:「敬,肅也」。而敬也有「警」的意思,所以要謹慎、嚴肅、認真地對待,人們會用「肅然起敬」去形容為民請命、為國效忠的人士。

對一般人而言「敬」字是我們日常用字,例如寫信時上款會寫尊敬的老師、敬啟者,下款寫敬候、敬上、敬賀、敬奉等,詞語都表示對對方的重視和尊重。尊重實在太重要了,心理學家們都同意人類的的心理需要都是要被人的認同(recognition)和受人尊重(respect )。早在19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Maslow 就提出「人類心理需要的層級理論(hierarchy of need)。被尊重是其中一個極重要的心理渴求,所以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令對方感到被受尊重也極為重要,特別是較弱勢的人士,例如小孩子、老人家、殘疾人士、窮人、難民,因為他們無權無勢,對別人來說沒有利用價值,同時也沒有威脅性和殺傷力,所以一般人都會輕視甚至歧視較自己弱勢的人。世態炎涼,以強凌弱,以富欺貧,恃勢凌人的行為,處處皆是,不以為奇;但中國文化的傳統一早就不是那麼自私自利,相信要推己及人,即孔子的「立己立人、達己達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是人性的光輝,對任何人都充滿敬意和愛心。

孔子的待人處世的態度是「溫、良、恭、儉、讓」即五種態度(manners)令人親近。(Wikimedia Commons)

「敬」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敬」是不問富或貧,不理強弱賢愚,都可以一視同仁。孔子說「居處恭,執事敬」,對所有人都予以尊重,做所有事都認真。孔子的方法是「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所以他到處都大受歡迎,不論男女老幼的敬重他,不單弟子願意追隨他學習,不離不棄;各國的君主對他也以禮相待,向他請教為政之道。

中國人有敬的傳統。具體來説「敬」是指慎重地對待別人,不怠慢也不苟且地做事(Treat people respect fully, do things seriously, carefully)例如「敬事」即謹慎做事,「敬業」即尊重自己的工作及崗位,「敬師」即尊重老師的教導。還有夫妻之間也要「相敬如賓」,雖然已是相處多年的親人,但兩人也要對對方有一定的禮貌和尊重,不能「以熟賣熟」無禮對待。中國人強調「待人以禮」和「禮尚往來」互相尊重,所以做到「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俗語説「禮多,人不怪」敬包涵了「禮」。

孝是德之本

「敬」當然與「孝」有密切的關係。無可致疑,最值得我們尊敬(respect)的人當然是自己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願意花了一生的精神、時間和心血養育子女,父母之恩,昊天罔極,所口做子女的當然要報答父母。孝是德之本,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無限敬意。除了自己父母,中國人也強調「敬老尊賢」、「敬老慈幼」、「敬老憐貧」,可想而知,中國人對敬老特別重視,因為年長的長輩們曾為下一代努力付出,社會人士都希望他們老有所依,安享晚年。孔子自己一生的志向是「少者懐之,朋友信之,老人安之」。意思是關顧老人愛護孩童,並得到朋友的信任。

但怎樣才可以做到「敬」呢?孔子説「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即認真和有禮待人,但最重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待人要將心比己,自己都不想遇到的行為和對待,當然不應施予給別人,與人相處不應只顧自己,應多為他人着想(to understand others)多感受別人的感受(to have more empathy),就可以在外與朋友同事無爭鬥和在家與親人無怨!

實踐以德報怨

因此,我相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待人處事的金科玉律,不二法門。有一天子貢問孔子説「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Respect包含有寬恕(forgiveness)的意思。「恕」字即如心,要如別人一樣去思想,嘗試明白別人的立場和所遇的困難,並加以接受、體諒和不計較(forgive and forget)。正如基督耶穌所説「原諒你的敵人」。耶穌真的能寛恕加害自己的人,並能實踐以德報怨,確實是待人的最高境界!

另外,孔子也説要做君子要有多重的思考,所謂「君子九思」,其中兩項思考就是「貌思恭」和「事思敬」都是要人們要做到「恭」和「敬」。

其實兄弟之間要做到「兄友弟恭」也是要雙方面都懂得做好自己的角色,弟弟不是天生出來便去恭敬哥哥的,要弟弟恭敬哥哥,哥哥先要友愛弟弟,弟弟便會心悅誠服地尊重哥哥。孔子有一位學生沒有親兄弟的學生司馬牛,因為他沒有兄弟,感到很孤單失落,便向孔子請教,孔子的另一學生子夏安慰他說:只要他待人以禮,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對你如親人般好,即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其實,人與人相處除了親情外,還有友情,但友誼的建立與維持,都要懂得敬(respect others)便也可以做到和同學朋友都「情同手足」呢!

修己以敬

最後,我很想説説「修己」與「敬」的關係,因為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精神。子路和孔子有一次非常精彩的對答出自《論語.憲問》,子路向孔子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子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子曰:「修己以安百姓」。真多謝子路的兩次追問,「就只是這樣簡單?」子路的問讓世人清楚知道做君子的三個層次:包括自己先做到敬的要求,然後安人,再之後安百姓。一層一層提升,由做好自己開始,然後安頓身邊的人,最後更可以安頓全城全國的人民。而所謂「修己以敬」就是謹慎做事,待人恭敬。「敬」是第一步的,自尊自敬(self respect)。待人的秘密是你愈尊重別人,別人便愈尊重你;你愈敬重人,人就愈敬重你。因為人際關係是對向的,簡單而言「你想別人怎樣待你,你便要怎樣待人」。尊重是人際關係中的一把鑰匙,可以開啟和睦相處之大門。尊重當中包括了恭敬、禮貌、守規、溫柔、善良、謙遜、同理、寛恕、包容、眾生平等、無分彼此、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以德報怨等美德。我深信「恕」是值得我們一生追求的境界。

更多精采文章

  • 談團隊談團隊
  • 曾點和曾參曾點和曾參
  • 談正(Positive)談正(Positive)
  • 懂得尊重老師的孩子有福懂得尊重老師的孩子有福
  • 最高境界的炫富最高境界的炫富

0

陳家偉

仁愛校長會創會會長,資深教育學者。從事教育工作30餘年,期間曾任中小學校長20年;現任德萃學校教育總監,主要負責16年一貫的全人發展(Whole person development),專責品德培育,資優教育及家長支援。 近年,他致力優化多元智能理論,提出要發展孩子的「文化智能」及「心靈智能」,並提出HEART 的培育框架,鞏固學生五大核心價值。 陳總監為哲學博士、中國文化碩士及工商管理碩士,曾往英國及澳洲修讀教育及工商管理及資優教育,並在香港及北京深造中國傳統文化。陳博士曾獲香港教育行政卓越獎、並獲華南師範大學邀請出任首屆全國國培校長領航培訓的實踐導師之職,為香港唯一榮獲此邀請的香港校長。近這十多年,陳總監亦替多間大學培訓擬任校長、在職校長不同所課程,並擔任指導導師,貢獻良多。 陳博士一向重視家校合作,認為家長是學校最重要的伙伴,對資優、品德、環保、創意及幼小中銜接等範疇見解尤深。陳博士為優才書院創校校長,曾在校內創辦綠色學會,與家長攜手宣揚環保及德育訊息,並榮獲行政長官嘉許狀(德育及訓育輔導)及全港卓越環保大獎小學組金獎。 陳博士酷愛閱讀及寫作,筆耕甚勤,先後出版十多本著作,近作如《漢字的智慧》和《孩子教育的黃金十年》均大受歡迎,前者被廣泛中小學校採用,在推動中國文化方面備受認同。陳亦在多個媒體發表文章,及在電台電視擔任節目主持,希望向社會大眾弘仁傳愛。陳博士的信念是「天生我才,自強不息」,以培養「德才兼備,中英兼擅」的孩子為己任。
View all posts
標籤: 人際關係儒家和而不同子路孔子孝順尊重恭敬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10日(周六)日假饒宗頤文化館舉行初賽最後一日賽事。
腹有詩書

「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0
自發生疫情以來,巴西大約有33萬3000人死亡,1300萬宗感染病例和1100萬康復病例。2021年4月初,巴西許多城市的醫療系統據報已瀕臨崩潰。(Shutterstock)
大中華視野

巴西應向東亞學習 遏制新冠病毒蔓延

作者: 盧兆興
2021-04-09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表示,她將研究規管投白票的行為,但如何規管呢?(灼見名家製圖)
褚簡寧專欄

審查參選人資格抑或獵巫?

作者: 褚簡寧
2021-04-08
每個國家的所謂民主制度都有其弱點,沒有一個民主制度是十全十美的。(灼見名家製圖)
巾幗經綸

好文分享:什麼是民主?

作者: 葉劉淑儀
2021-04-07
自由和法治,是香港成為國際文明大都市的根基;司法的獨立,則是實現法治不可或缺的元素。(Shutterstock)
今天與時光隧道

如無司法獨立 香港文明衰退

作者: 丁望
2021-04-02

影片

  • 黃錦輝教授:後疫情中國未來五年發展布局 香港再工業化如何善用內地資源?
  • 曾鈺成: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今年9月不可能進行 或應再延遲一年
  • 施永青:為政治理念移民外國註定失望 人離鄉賤將無法影響中港政局
  • 羅乃萱:新世代少挫折 不堪一擊 父母正向引導 關愛同行
  • 術數名家文相濡:五個玄機推測拜登今年有血光之災? 美國金融大動盪有分裂之象
  • 嚴浩:防新冠肺炎主動出擊 油拔法有效消除病毒
  • 曾鈺成:政改以往透過「循序漸進」已成絕路 以「愛國者治港」重新出發達至雙普選
  • 雷鼎鳴:拜登要扭轉特朗普對華政策錯誤合縱連橫、軍事力量、普世價值三招已經失效
  • 金耀基教授:中國快速崛起因擅於吸收西方文化 未來願景是建構現代文明強國
  • 譚耀宗:香港官員缺乏管治能力及政治判斷力 新形勢下需要什麼治港人才?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中國究竟超越了什麼?中國究竟超越了什麼? 張建雄
  • 反制西方「三絕招」的辦法反制西方「三絕招」的辦法 張建雄
  • 好文分享:什麼是民主?好文分享:什麼是民主? 葉劉淑儀
  • 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 施永青
  • 價格與價值價格與價值 譚寶碩
  • 寂寥天地有知音:錢穆與錢鍾書寂寥天地有知音:錢穆與錢鍾書 管仲連
  • 送給老師最珍貴的禮物送給老師最珍貴的禮物 陳家偉
  • 審查參選人資格抑或獵巫?審查參選人資格抑或獵巫? 褚簡寧
  • 《書劍》的傳奇《書劍》的傳奇 陳家偉
  • 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 丁望
  • 零議價反令業主傷心零議價反令業主傷心 湯文亮
  • 首版的一國兩制 是香港的最佳版本首版的一國兩制 是香港的最佳版本 施永青
  • 感恩?感恩? 陳家偉
  • 選舉制度是完善了?還是倒退了?選舉制度是完善了?還是倒退了? 施永青
  • 從會談互嗆看中美關係:拜登上任也回不去了  北京將反守為攻從會談互嗆看中美關係:拜登上任也回不去了 北京將反守為攻 朱雲漢
  • 核桃芝麻粉 勞心者常食核桃芝麻粉 勞心者常食 朱鶴亭
  • 《大學》一書的由來《大學》一書的由來 陳家偉
  • 世界閱讀日的反思世界閱讀日的反思 吳凱霖
  • 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 楊興安
  • 新疆棉事件給予外企的啓示新疆棉事件給予外企的啓示 謝祖墀

推薦作家

  • 陳家偉
  • 海星
  • 洪蘭
  • 丁惠芳
  • 李文基
  • 靳杰強
  • 張玉峰
  • 楊興安
  • 許志榮
  • 胡孟青
  • 鄭楚雄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