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後3次到嶺大(前稱嶺南學院,1999年正名為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書,為時長短不一。1996年,仍在香港大學念哲學博士的我,到嶺南中文系做人生第一份工作──Conversion Programme Coordinator統籌員。一年半後約滿,取得博士學位,並返回港大任教。2000年,曾應邀到嶺南中文系任兼職講師,為諸生講授「現代漢語」,為時一學期。
自2001年應聘到嶺南中文系擔任助理教授之職起,我便在此安身立命,一晃就是20餘年。未到嶺南,久聞劉紹銘教授大名,如雷貫耳,想見其人。且內子常說,本科之所以主修中文,是因為中學時讀過劉教授的散文集,受其啟蒙,從此對文學情有獨鍾。我有時會想,如果她沒讀過劉教授的作品,就不會到香港中文大學念中文,我倆也許就不會在那裏相遇,也許就不會因文學結緣而成就這段美好姻緣。
雖然對劉教授其人其書並不陌生,但第一次一睹廬山真面目,卻要晚至2001年的求職面試。面試過程令人愜意,直到協理副校長問起,應徵文件為何獨缺自我推薦?稍遇驚濤。我雖辯解說,不覺有明文要求,如有需要當即補交,但也不免為此感到羞慚。慶幸劉教授說,自我推薦信並非必須,一錘定音。面試過後,我也得償所願,順利成為嶺南中文系的一員,有幸跟劉教授共事,為這個大家庭服務。
贈書如明燈 潤物細無聲
我與劉教授結下書緣,始於有一年我在內地書店看到一本中文書(時隔太久,書名已記不起),書中有一篇題材罕見的文章,與劉教授某篇作品內容相關,就買來送給劉教授。我稍作說明,劉教授把書翻閱了一下,甚為歡喜。自此之後,劉教授除贈送自己出版的新著外,更陸續送我不少他人所寫的英文學術著作。只舉我仔細讀過、受益匪淺的,就有筆名Simon Leys的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Lionel M. Jensen的Manufacturing Confucianism、David Crystal的Language Death, Arthur H. Smith的Proverbs and Common Sayings from the Chinese等等。書內扉頁不但有劉教授收藏此書時的親筆簽名,更有字條,彌足珍貴。
劉教授知道,儒學和語言學是我的研究對象和學術專長。這些書,都是劉教授在自己的藏書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對我來說,在不同階段讀不同的書,從中得到啟發,開闊視野,有助於繼續開展研究工作。劉教授適時適切的贈書,就像指路明燈般,給我啟發,指示我努力的方向。像劉教授這般提携後輩,循循善誘,潤物無聲,令人不知不覺間得以長進,在在展現大學者的風範。
劉教授以散文名家,文筆精練利落,融古今文學、中外事類於一爐,其文字於老練中飽含諧趣與幽默,寫意輕鬆,有時又帶點諷諭,興味盎然,獨步天下。有一次,劉教授着我好好閱讀董橋散文,說要一讀再讀,咀嚼文字,自有得著。劉教授曾有晨起讀董橋的生活習慣,體會真切,豈止是金針度人,直是肺腑之言。我領受教益,珍惜萬分,自是不敢懈怠,當即買了《舊時月色》細讀起來,之後又讀過劉教授送的《品味歷程》等書。
當時,我把董橋散文當作睡前讀物,出遊外地也隨身便讀。曹丕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劉教授卻是不可多得的例外。此種超越古今文人陋習的胸襟氣度,令我由衷敬佩。性情與學養使然,同別人一樣,我有自己的口味,閱讀古今人書亦有偏好。讀其書貴乎知其人,知其人不能不讀其書。自覺頗能感知劉教授作品的情懷與用意,一有餘閒,便細讀劉教授的大作。《愛玲小館》,一讀再讀。劉教授的文字,舉重若輕,信筆揮灑,不拘一格,處處閃爍着智慧的靈光。若非他學貫中西、博學睿智、洞悉人生百態、看透世間萬事,何來雋語連篇、勝意紛陳,令人飽嘗aftertaste?
窩心之舉 教人感動
劉教授性情溫厚,照顧後輩,人所共知。2004年,中文系籌備開辦中文文學碩士課程,劉教授委此重任於我,讓我有機會吸收行政經驗。2005年該課程順利開辦,成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之外的第二個相類課程,至今18年運作暢順。在學問提點之餘,還關心我的生活和工作。17年前,我第一次踏足英倫,卻因水土不服,加以夜睡沙發,不得安眠,遂致賤體抱恙,狼狽不堪。返港後給劉教授講述遊英經歷,藉機訴苦,劉教授莞爾而笑,說:「卿本佳人!」我意會到,劉教授是說我奈何遠涉他邦,作賤自己。我得此幽默而頓感釋懷。
20餘年來,與劉教授共事相處,無論是工作上聽命從事,還是工餘相聚,都感到溫馨。大大小小的無數飯聚,劉教授在席上無所不談,有時評說時事,妙語連珠,都使人非常愉快。印象最深刻的是,劉教授關心時事,每當香港社會經濟遭遇困難之時,劉教授都會語重心長地說「香港是福地」,勉勵我們樂觀面對。劉教授熱愛香港,對這塊福地信心滿滿,可見於茲。
3年疫情期間,社交聚會幾乎中斷,每次邀約劉教授見面吃飯,都特別令人充滿期待。而劉教授一如以往,總是喜臉相迎,給人溫暖。過去20餘年的7月9日或稍前,我們都會相聚,為劉教授慶生。而我們最後一次聚會是去年11月7日。想起當初數年,餐聚後我每開車送劉教授回家。車上短暫對話,至今記憶猶新。劉教授總會教我如何品味人生、如何提升生活智慧。看見我手上帶着不同的手錶,就會傳授古董手錶的知識;喝過紅酒,教我說美國加州Mondavi很不錯,200餘元的尤其值得品嚐,不必買貴價的品牌。
有次席間提及我需服食維生素B雜,第二天劉教授就把自己從醫院取來的傾囊相贈,窩心之舉,教人感動。話說2015年,我忝任署理系主任之職,急於處理許多棘手問題,卻遇上辦公室同事發生磨擦,未能合作。情不得已,只能倚重某位同事。有次如常送劉教授回家,得到劉教授婉轉提醒,乃知處理行政,必須兼顧雙方感受,盡可能協調平衡。
領受各種智慧 豐富人生閱歷
自執掌系務以來,劉教授每次見面,都會問我系內如何,都會說行政苦差不足為外人道。總之,20多年來領受劉教授的各種智慧,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許多感人的肺腑之言都刻鑿(etched)在心中,永志不忘。劉教授於我,既是合作無間的同事上司,又是特別投緣的師友,更是我心目中的「家」中長輩。能與劉教授結緣是我人生中的一大福氣,叫人珍惜,無比感恩。
「人生酒一杯,不管是苦是甜,總要一飲而盡,一滴不留。」可用於表達劉教授曠達的人生態度。劉教授是性情中人,其肺腑之言,往往感人至深。行文至此,往事歷歷,逝者已矣,悲不自勝,掛一漏萬,不知所云。
謹撰一聯,以表追思劉教授之情:
文字感人深且淡
赤誠入世老猶濃
祈願劉教授一路走好,在天家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