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許冠傑燈塔情歌

許冠傑與劉敏儀於1974年在鶴咀燈塔拍攝〈雙星情歌〉的音樂短片。(YouTube截圖)

許冠傑一片冰心,深愛香港,在新冠肺炎陰霾籠罩之時,以勵志歌聲,為抗疫打氣,於2020年4月20日以online形式,全球直播演唱會。

那舞台似是很小,其實很大。尖沙咀海港城天台的最角落,濤聲在耳,天邊在望,華廈林立,海天一色。維港無限嫵媚,風華勝極,兩岸海景皆成為舞台。全球知音255萬,坐在電視機和電腦屏幕前,似遠又近,既興奮又喜悅,聽一首首人人會唱的名曲,聽結他伴著海風,最動人是許冠傑深情誠懇地高唱〈雙星情歌〉。

情歌不老,唱了幾十年仍款款情深,〈雙星情歌〉之拍攝卻另有歷史意義。當年與許冠傑「曳搖共對輕舟飄」者,是玉人頎長的呂有慧。那是電影版本,電影《鬼馬雙星》最浪漫的一段,拍於1974年。同一年又拍了音樂短片(music video),女角是「若顰若笑,難辨心中意」的劉敏儀。情歌背景則移師到鶴咀燈塔,噢,燈塔。燈塔所在,正是在天之涯海之角,極目千里,碧波浩瀚,多像今夕演唱會的舞台。

許冠傑對取景燈塔印象深刻

許冠傑對取景燈塔似乎印象深刻,所以無綫電視為他拍的特輯《人生多麼好》中,特別提起曾赴燈塔拍攝外景。音樂短片中,情侶在破敗大屋裏對坐,抬頭仰望,但見燈塔巍然,許便牽着情人走進燈塔,登上螺旋型窄窄的石板樓梯,一轉再轉三轉,登臨塔頂。憑着圍欄,縱目汪洋,海風拂面,心曠神怡,真個是「願化海鷗輕唱悅情調……美景醉人,心相允」,朝着東南遠望,橫瀾島燈塔隱隱在望。怎料伊人忽然逝去,許直奔燈塔,空見四海茫茫,唯有低唱「淚殘夢了燭影深,月明獨照冷鴛枕……」。

這短片有多重價值,可堪玩味。香港水深港濶,擁有天然海港的優越條件,所以開埠之初,英國政府已積極把香港開發為自由貿易港。在1851至1870年的20年間,進出香港水域的船隻,由1000多船次急增到4000多船次,船運昌盛,為了保障輪船安全,燈塔之興建乃刻不容緩,其實新加坡早在1855年(清咸豐五年)已把燈塔建好。1867年(清同治六年),英國指揮官Commander Reed認為燈塔選址,以橫瀾島(港島東南)、青洲(港島西)和蚊尾洲(港島南)三個地方至為理想。可是橫瀾島不屬於香港版圖,而屬於清政府,殖民政府多番斡旋卻未能成事,為了海上平安,免得拖延誤事,唯有改在港島最東南的鶴咀興建。工程由本地建築工程師和工匠來肩負,沉重的石材則由苦力從臨時碼頭扛抬上山,這班「打工仔」憑着拓荒的意志,一步一艱辛,圓錐型的燈塔在1875年(清光緒元年)聳峙鶴咀,成為香港第一座燈塔。鶴咀本來是選址的次選,終而以黑馬姿態摘得桂冠,也是「世事如棋,每局都恍似傳奇」。

圓錐型的燈塔在1875年(清光緒元年)聳峙鶴咀,成爲香港第一座燈塔。(作者提供)

鶴咀燈塔建於1875年

鶴咀燈塔9.7米高,約32呎,比3層樓高。用料極為講究,以花崗岩砌成,燈是一級燈。後來清廷改變初衷,橫瀾燈塔終於落成,取代了鶴咀,連燈室也移往青洲,只剩下岸偉的塔身。鶴咀那盞一級燈,造價極其昂貴,照明理想,可是青洲燈塔底座太小,無法撐起這一級燈,結果舊塔不拆,就在旁邊另造新塔,如今雙塔並立。青洲三級舊燈則搬到哥連臣,哥連臣四級燈送往尖沙咀訊號山上去。一番折騰,燈影搖動,見證了前人不畏艱苦的歷程。1975年正是鶴咀燈塔落成百年之慶,燈塔不止給列為香港古蹟,燈塔管理也步入新階段,可以自動化照明了,於是新燈一盞,再送光芒。平日燈塔謝絕參觀,難窺堂奧,〈雙星情歌〉短片讓人略觀一二,寸寸菲林,印證了建塔守塔的苦心,尤其可貴。

1974年許冠傑登臨此塔,年僅26歳,而燈塔已經99了。燈塔古雅寂寞,歌手風華正茂,古蹟遇上青春,建築承載足印,地靈人傑,彼此煥發,燈光與歌聲「共渡過滄海」。

花崗岩構建了鶴咀燈塔,不説不知,這些花崗岩是香港特產,當年名揚中外。花崗岩石質堅貞,挺立於天地,霜雪不改其志;愛情地久天長,永繫於兩心,風雨不改其誠。在花崗岩的空間裏把情歌高唱,兩者奇妙地璧合,何止是《最佳拍檔》?簡直是牽手譜寫香江回憶了。情歌在圓壁響起,激起迴音,迴音往復,一唱三嘆,多少年後,盟心之句恍惚印在花崗石上,清音猶飄飄可聞。

鶴咀燈塔的建築圖則。(作者提供)

燈塔之旅別忘了〈雙星情歌〉

燈塔不因衛星導航而失去價值,反而燈塔之旅漸漸興起,許冠傑可謂早具慧眼。許冠傑歌,既有香港特色,更富香港情懷,「此曲望您惜取」。他日若發展文化之旅,追尋歌手的成長足跡,會發覺那歷程真能讓他「每刻溫暖在我心,豁達滿足,仁愛施恩」。他3歲隨家人由廣州逃難到港,在港的第一站是租住鑽石山上元嶺的石屋,住對面的傳教士給他們送奶粉,石屋不復可尋了。那麼何妨以蘇屋邨彩雀樓為起點,那是他一生最快樂的時光;聖方濟書院的修士怎樣把他管教,又怎樣教他英文;英華書院校長怎樣包容他留長頭髮、陳耀南老師怎樣啓迪他中國文學;然後由香港大學驅車到電視台做《Star Show》……那麼,自會更明白他為何寫「路仍康莊,哪用驚惶?望齊心一致,再破萬重浪」。

「捕魚小島,遍歷風浪…困境風波一起擋」,燈塔領航,指引千帆,造福香江,所以別忘把遊人帶到鶴咀燈塔下,許冠傑曾經在燈塔高唱〈雙星情歌〉哩。

資料及相片: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古蹟燈塔研究小組(潘新華、鄧穎、馬冠堯、文家輝、錢棣華、梁榮武、花圍路、黃秀蓮)

(節錄版已刊《明報》世紀版 2020年4月24日)

原刊於《明報》世紀版,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廣東開平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師承余光中,曾任中文大學圖書館任白珍藏展-「九十風華帝女花」策展人。著有散文集《灑淚暗牽袍》《歲月如煙》《此生或不虛度》《風雨蕭瑟上學路》《翠篷紅衫人力車》及任白評論集《生時不負樹中盟》,其中數篇文章入選中學教科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