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記憶係一件好奇怪嘅事

記憶係一件好奇怪嘅事

朋友都鐘意問我,俾我揀一樣代表香港嘅Identity,你會揀啲乜?其實唔駛點諗,最能代表香港,最具香港特色嘅一定係粵語。

黃氏 作者: 黃氏
2019-01-14
粵語古趣談

撰文:盧永強( 設計師、品牌顧問)

標籤: 中文廣東話捕蛇者說粵語黃樹堅
無論係邊個年代,喺香港生活,學識粵語,唔止係搵食咁簡單,重係一種對本地文化嘅尊重。(Wikimedia Commons)
無論係邊個年代,喺香港生活,學識粵語,唔止係搵食咁簡單,重係一種對本地文化嘅尊重。(Wikimedia Commons)
0
SHARES
3.9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記憶係一件好奇怪嘅事,中學嗰陣,人懶又心散,5年課程,轉咗5間學校、重讀咗7年先畢業。會考之後,差唔多所有學過嘅嘢都畀返老師,不過重有幾課中文,30幾年後重係印象深刻,其中一篇係《捕蛇者說》。

1984年,中四,轉校入男拔萃,嗰陣拔萃嘅老師,個個都係性格巨星,好似「荷蘭豆」、「肥雲吞」、「金毛佬」、「短褲佬」等,聽個名都知道唔係善男信女。教我中文嘅黃樹堅老師,反而係一個無花名、無外號嘅少數派。黃老師溫文儒雅、脾氣好,有時候聽到我哋講粗口,都係笑瞇瞇一句「盧永強,小心啲講嘢。」就算,印象中老師從未發火。

老師教書風格滋油淡定,唯有教讀音嘅時候特別嚴謹、甚至有啲囉嗦,記得佢嗰次教《捕蛇者說》,花咗好長時間解釋「若毒之乎?」個「若」字點讀、同咪點解要咁讀,我哋重複又重複咁「若」咗成堂,是為中學夢魘之一。老師囉嗦嘅好處,或者神奇之處係,到今時今日我重背得出成篇課文。

呢一堂俾我好多啟發,

第一、因為一個字而記得成篇課文,我曾經將呢個經驗,寫落大學時一份關於符號和記憶嘅功課入面;

第二、因為呢個「若」字,我知道文言文中,發音、特別係正音嘅重要性;

第三、黃樹堅老師對粵語嘅研究絕對係非一般嘅堅持。

大約七、八年前,睇完黃老師關於粵語研究嘅《粵語古趣談正續編合訂本》同《粵語古趣談三編》後,更加證明我當年嘅想法正確。老師對弘揚粵語文化,有着一股堅定不移嘅使命感,更站喺最前線,用一枝筆保衛呢種有成6600萬人講緊嘅語言,好熱血!

最近老師重新編訂以上兩本著作,重加多一本《保衛粵語.保衛方言》,同學當奴黃問我,可唔可以寫番篇文章講下老師嘅書,或者就咁講下粵語都得。由於唔少師兄弟同其他媒體都已經有詳細介紹,我唔想重複嘞,反而想從另一個角度講下粵語。

我係一個設計師,做得最多嘅工作係企業識別,即係Corporate Identity。Identity、識別、形象、特色、身分呢啲字眼,成日喺我工作同生活中出現,朋友都鐘意問我,俾我揀一樣代表香港嘅Identity,你會揀啲乜?其實唔駛點諗,最能代表香港,最具香港特色嘅一定係粵語。

有人會問,咁廣州呢?唔……佢可能好少返大陸。

粵語嘅凝聚力

我喺黃大仙下邨長大,六、七十年代嘅時候,嗰度係一個江湖,街坊嚟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紅藍左中右黑白道,真係乜人都有。最過癮嘅係,無論你係邊個鄉下,講乜話,大家都自然咁用粵語溝通,就算有啲街坊講到甩頭甩骨,佢哋都好努力咁學習,一啲都唔怕面懵。

年少無知,記得問過隔離屋嘅外江亞叔,點解你啲廣東話咁核突?

「鳥!我20幾歲走日本仔嚟香港,喺呢度揾食,梗係要識講白話喇!做戲個于素秋唔識講都要配音俾你睇啦細路!」我真係從阿叔把口先知粵語長片個俠女唔識講粵語,重學曉世界上有一樣嘢叫配音。

就算今日,我哋去譚仔食米線,成日笑班阿嬸講譚仔話,即係甩甩咳咳嘅粵語,我哋香港人都好尊敬佢哋對講粵語嘅堅持。

無論係邊個年代,喺香港生活,學識粵語,唔止係搵食咁簡單,重係一種對本地文化嘅尊重。

我喺黃大仙下邨長大,六、七十年代嘅時候,嗰度係一個江湖,街坊嚟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紅藍左中右黑白道,真係乜人都有。(Wikimedia Commons)

粵語嘅靈活性

舊時無乜娛樂,基本上幾代人都係電視撈飯長大,以我為例,睇得最多嘅除咗卡通片,就係「粵語長片」。鍾意「粵語長片」嘅原因好簡單,貪佢片種多又垃垃雜雜,啱晒我呢亭蠱蠱惑惑嘅細路。小學時最鍾意睇新馬仔嘅戲,因為入面嘅粵語對白夠盞鬼,佢求其一句「哎吔,弊傢伙喇今次。」唔知點解就喜感十足;龍剛嘅電影就成日用「做乜撚化我?」由於聽落似粗口,又係笑死我。後來識咗個老導演,先知道除咗唱大戲之外,新馬仔同鄧寄塵嘅時裝片,九成九都係無對白稿,全部爆肚!嗰陣年紀輕,只覺得粵語好獨特,淨係發音同語調已經變化萬千,有好多個層次。

粵語除咗通俗多變之外,重有佢優雅同優美嘅另一面,初中開始識得欣賞粵曲,最鍾意聽《再世紅梅記》同《帝女花》,尤其係《帝女花》嘅《庵遇》,每次聽到「飄渺間往事如夢情難認。」「百劫重逢緣何埋舊姓。」都會毛管戙。可以咁講,真係只有粵語先可以唱到呢種如詩如夢嘅境界。

粵語係香港嘅軟實力

嫌我睇「粵語長片」老土?咁有幾多香港人唔係睇無綫嘅電視劇長大嘅呢?遠至《狂潮》,近至悶到嘔嘅《溏心風暴》,幾十年嚟都係牽動各位電視迷嘅神經;事實上,香港出產嘅電視劇、港產片,一直都係數以千萬計嘅海外華人嘅精神食糧。

煲劇嘅先决條件,就係要識粵語。

所以那些年,香港透過影像輸出粵語、同普及粵語,足足影響咗幾代華人。重未講我哋稱霸華人樂壇幾十年嘅粵語流行曲,你今日去北京或台北,差唔多所有夾Band嘅都唱《海闊天空》,首歌嘅地位係等同Hotel California。

今日

回歸21年、一國兩制下嘅香港,粵語仍然係我哋嘅主要溝通語言,但係今時唔同往日,我個人角度,唔少粵語已漸漸流失,或以粵音普通話取代,雖然個個都話變幻原是永恆,粵語之後喺香港嘅地位、發展,真係有賴黃老師同各方專家持之以恆嘅研究同保育,而我哋呢班以粵語為母語嘅香港人,亦都要身體力行支持。

後記

90年代,全港市民都流行學倉頡,我家姐上幾堂工聯會進修班後都學識,而我呢個日日對住電腦做人嘅細佬學極都唔曉,我諗原因有三:

第一、情感上覺得倉頡以字形取碼唔合邏輯,先入為主,無乜心機;

第二、我記性差,點都記唔入腦;(應該呢個係最大可能)

第三、相信科技發達,世間上一定會有其他比較容易嘅中文輸入法。 最後,我發現一個叫「廣東話輸入法」嘅網站,一切以粵語拼音或英文為主,簡單易用,一直用咗十幾年到今日。 後嚟做雜誌,同某編輯為中文輸入法辯論,佢話打中文、用倉頡先係王道,廣東話輸入法粗俗又唔專業。 我同佢講,基本上我可以用粵語拼音打晒所有我需要嘅中文,包括呢篇!粵語粗俗?真係睇你點睇自己嘅方言,你唔識發音,一定打唔到隻字,識得發音,又打得啱,我真係恭喜你,因為你除咗識多一種輸入法外,重代表你能夠讀出最優雅嘅中文。

講多啲粵語,已經係保衛粵語。

黃氏讀後感

盧永強的粵語行文極有味道,令人驚喜!相信所有上世紀中期出生的人讀來都會特別有共鳴,而年輕一輩讀來也會覺得饒有趣味!文中有很多地方說出了我心中的話。現在略舉三處如下︰

一、揀一樣代表香港嘅Identity,你會揀啲乜?其實唔駛點諗,最能代表香港,最具香港特色嘅一定係粵語。有人會問,咁廣州呢?唔……佢可能好少返大陸;

二、無論係邊個年代,喺香港生活,學識粵語,唔止係搵食咁簡單,重係一種對本地文化嘅尊重;

三、講多啲粵語,已經係保衛粵語。

最近,短期內讀了黃永及盧永強兩篇文章之後,我更加覺得,香港人應該建立一個粵語文壇,鼓勵所有香港人用粵語創作散文(包括各種抒情文、說明文、議論文、新聞稿、通訊……)、詩、歌詞(用百分之一百「粵語詞」寫的歌詞──現時符合這個要求的,似乎大致上只有黎彼得先生的詞)、劇本(包括各種話劇劇本、電視劇劇本、電影劇本、粵劇劇本)、對聯……,而可以肯定的是,黃永、盧永強在這方面一定會有更大貢獻!

更多精采文章

  • 用危機管理角度睇粵語用危機管理角度睇粵語
  • 生、生人、生豬、生牛、生雞、生蝦……生、生人、生豬、生牛、生雞、生蝦……
  • 子(仔)、生仔、耳、丩子(仔)、生仔、耳、丩
  • 普通話教學 滅廣東雅言普通話教學 滅廣東雅言
  • 母語為「生命體」母語為「生命體」

0

黃氏

土生土長香港人,醉心於研究粵語,著有 《粵語古趣談》、《粵語古趣談續編》(此二書其後曾合訂再版)、《粵語古趣談三編》及《保衞粵語、保衞方言──不容普通話獨攬中國語言文化之解讀權、演繹權與發展權!》(此書其後有增訂版)四書。2010年黃氏寫成《略論今日粵語最重大之危機》一文,並獲文灼非先生收錄於當年8月號的《信報月刊》中。2015及2016年,連續兩年,黃氏獲香港教育學院(2017年正名為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邀請,為其粵語課程的三年級學生作一個三小時的演講(黃氏自定題目為「粵語與中國語言文化」)。目前黃氏仍然不斷在古代典籍中尋找粵語,期望一兩年內寫成《粵語古趣談四編》。黃氏不但早在2009年就在其著作中一方面提出「粵語滅亡」的憂慮,另一方面又呼籲各界力挽狂瀾,更自當年起視「保衞粵語」及「弘揚粵語文化」為其終生事業。 黃氏學生協助老師將其著作陸續數碼化的「粵語詞彙硏究所」網站(網址 www.yuetlab.com),用戶可在網頁上欣賞到黃氏的考究。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文廣東話捕蛇者說粵語黃樹堅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特區政府財赤創新高,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也相當「睇餸食飯」。(陳茂波個人Facebook專頁)
灼見報道

谷經濟紓民困 財爺:派5000元電子消費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4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4日表示,2021年香港經濟將恢復正增長,但復甦進程將視疫情發展而定,預測今年經濟實質增長率介乎3.5%至5.5%。(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陳茂波料今年經濟「追趕式增長」 唯上半年挑戰仍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4
白先勇教授在台北接受蔡青兒專訪,侃侃而談他最愛的崑曲。(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專訪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文學大師白先勇與崑曲的相遇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3
英方「名利雙收」,已成定局,問題只是收成有多大而已。(Unsplash)
名家觀點

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3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到「反中亂港分子」和港獨等激進分離勢力,通過各類選舉進入特區治理架構,包括立法會、行政長官選委會及區議會等。(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夏寶龍:落實愛國者治港 須完善選舉制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2

影片

  • 雷賢達:全球資金流向新興市場中港受惠 牛年股票貨幣投資策略《灼見財經》
  • 曾鈺成:《國安法》增門檻 黎智英案改變保釋規則 符合《基本法》與否法院無權覆核《主席開咪》
  • 黃錦輝教授:與疫情共存成新常態 人工智能新技術如何改善生活《灼見財經》
  • 白先勇主講:文壇大師與崑曲相遇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 鄭赤琰教授:緬甸軍事政變提防美國顏色革命? 中國、新加坡擔當關鍵角色《灼見政治》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恭喜你!恭喜你! 常霖法師
  • 科興疫苗效益大於風險?科興疫苗效益大於風險? 梁天卓
  • 堅持不懈 ‧ 勇往直前──專訪周黎明校長堅持不懈 ‧ 勇往直前──專訪周黎明校長 黃智華
  • 莫為難BNO  娘嫁人擋不住莫為難BNO 娘嫁人擋不住 丁望
  • 「辛丑說牛」──從文物館的展覽說起「辛丑說牛」──從文物館的展覽說起 馮珍今
  • 教師中心無聲消逝教師中心無聲消逝 曹啟樂
  • 陶傑:人離鄉總是賤?陶傑:人離鄉總是賤? 編輯精選
  • 培養學生掌握多種語言  締造未來優勢培養學生掌握多種語言 締造未來優勢 曾家洛
  • 梁家榮提前離任 李百全接任廣播處長 港台檢討報告揭多項缺失梁家榮提前離任 李百全接任廣播處長 港台檢討報告揭多項缺失 本社編輯部
  • 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 本社編輯部
  • 拜登可用的3種對華手段拜登可用的3種對華手段 雷鼎鳴
  • 海外留學:五眼聯盟以外的選擇海外留學:五眼聯盟以外的選擇 邱國光
  • 袁彌昌:愛國者治港,之後又怎樣?袁彌昌:愛國者治港,之後又怎樣? 編輯精選
  • 看不見的火牛陣看不見的火牛陣 劉銳紹
  • 特首率司局長接種疫苗  5組別200萬人優先預約特首率司局長接種疫苗 5組別200萬人優先預約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高希均
  • 李偉民
  • 湯文亮
  • 馮珍今
  • 鄭明仁
  • 鄭宏泰
  • 白先勇
  • 盧兆興
  • 徐家健
  • 楊興安
  • 王永平
  • 金耀基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