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0日,中國政府發布了《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指導方針,提出打破地方保護和消除市場分割,並破除影響經濟增長的障礙,這是在全國範圍內推動有效監管、公平競爭和完全開放市場的重要舉措之一。
統一准入制度 促進公平競爭
新的指導方針將允許企業家們充分利用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的優勢,這亦將加快構建中國高標準的市場生態系統、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並持續推動中國的深化改革和高品質發展。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構建將打破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可以促進商品、服務等要素在全國範圍內更加順暢的流通。除此之外,統一大市場的構建亦會提高生產和監管效率,從而進一步擴大中國國內市場的規模。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關鍵舉措之一是實施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同時為國內外企業進入市場提供統一的國內生產要素和資源。因此,在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的同時,亦可增強市場監管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事實上,中國政府提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想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因此,我們必須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待官方於近期公布的新政。
中國改革開放40餘年,但市場上依然存在許多舊經濟體制中遺留下來的問題。市場被分割成多個由當地法律法規管轄的區域,而這些區域受當地政府保護已成為常態。 儘管多年來,中國在消除阻礙市場發展的區域壁壘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嚴格來說,中國迄今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
科技打破壁壘 再思發展戰略
隨着環境的變化和內部驅動因素的影響,在現在這個時機推出這項新政策是可能的,也是可取的。此外,全球地緣政治、俄烏戰爭、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對中國在全球商業中的角色產生了重大影響,亦增加了貿易的不確定性。中國為了實現其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需要確保其內部商業和貿易的穩定,即中國政府經常提及的「內循環」。
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壓力下,中國正在積極地採取具體措施,從而加快建設高效、基於規則和開放的國內統一市場,並鼓勵公平競爭。這亦是國家深化市場化改革,為市場主體注入更多活力,同時推動國內本土企業和外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新舉措。
建設強大統一的國內市場,必須消除國內外企業的市場准入壁壘,構建開放的市場體系,促進商品和服務的內外暢通流動。而近年來,隨着中國科技的快速進步與發展,現在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打破不同地區之間的利益藩籬和政策壁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和地方政府更加需要仔細思考自身的競爭優勢,從而設計各自的發展戰略,而不是僅僅考慮一些預先具備的(因體制給予的)定位優勢。
為了確保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中國政府需要確保競爭環境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政府應該鼓勵適當與正確的競爭,同時確保規則的公平性與透明性。為此,我們可以期待未來更多的民營企業和跨國公司加入中國市場的競爭,這亦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的競爭和創新。
跨省市合作區域試點
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想法已經醞釀了一段時間。事實上,許多跨國公司多年來一直有一個疑問,中國是一個全國性的市場還是一系列的地方市場?按照中國的方式,中國政府已於好幾年前開始在區域層面,對這一政策進行試驗與探索,例如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京津冀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等跨省市合作區域。亦是這些試點地區的成功經驗構成了國家新政策的基礎。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另一個目標是通過促進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説明商品和服務的流通來降低交易成本。以此為契機,中國將進一步統一基本制度和規則,包括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和社會信用。中國需要在不同部門分別建立其基礎設施和平台,並實現其在全國範圍內的無縫連接,這其中包括物流、交易資訊以及交易平台的共用。而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各種生產要素,這些生產要素包括土地、人力資源、資本、技術、資料和能源。
除此之外,市場將會建立更加統一的商品和服務標準。而為了進一步打破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確保公開、公平的競爭,相關的市場監管、法律法規和政府執法亦將變得更加規範。
私企、外資仍是主要參與者
我們曾接觸過的一些公司提到,他們並不能完全了解這項新政策的實質內容。從我的觀察來看,造成這種情況的一部分原因是政策還未有交代得非常清楚。有些人認為這個新政策會將中國帶回「計劃經濟」模式。但事實上,雖然中國政府在這項新政策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未來的市場主要參與者,將會是更多的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基於規則的競爭將起着決定性作用,中國經濟的整體效益亦將會提高。
總而言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對平衡資源配置、促進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振興全國經濟增長起着決定性作用。中國政府已採取多方面的努力,不斷打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如打擊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消除地方保護主義,以及進一步開放不同產業等。
而新政策的提出,將通過採取更加統一和清晰的措施,與其它的政策一起,為本土企業和跨國公司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在新政策下所提出的市場開放,不僅將提高中國經濟,亦將更近一步改善全球供應鏈和創新體系,從而進一步促進國際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