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說二十:觀卦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觀卦由巽卦和坤卦組成,上「巽」下「坤」,「巽」是風,「坤」是地,所以說「風地,觀」。
「觀」字,甲骨文字形寫成 ,是一隻貓頭鷹的象形,貓頭鷹夜間看物清楚,所以也用作「觀看」的「觀」字,如一片甲骨上寫道「王其雚日出」,是商王觀日出的祭祀行事卜辭。到了金文,便有了加「見」為義符的「觀」字,寫作 ,成了一個形聲字,字義仍是「觀看」、「觀察」。這個字義,由古至今都沒有改變。
就「觀看」的意思來看,也有兩面的意義,一面是展示出來讓人觀看,另一面是用心地觀看。「觀」字和「灌」字相通,「灌(同「祼」、「盥」)」是祭禮中一個程序,是在禘祭中獻牲之前,以加了香料的酒澆到地面以求神降臨。在整個禘祭中,最有看頭的是「灌」這個儀式,「灌」之後的各個儀式,便沒有什麼看頭了,因此《論語‧八佾》中,記有孔子說的這一句話:「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因為「灌」以後的儀式便是「薦」(獻牲),薦禮簡略,不值得細看。觀卦中各爻辭的內容,就是民眾觀看「灌禮」時的情形。這是觀卦的卦名顯示出「讓人觀看」的一面。但《大象傳》中有「觀民」一語,用的是「用心地觀看」的意思。其實,觀卦的「觀」字,是兩個意思都採用了的。
《大象傳》說:「風行地上,觀」。從「風行地上」一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風馳電掣》,或「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一類的話語。如果再結合起「先王以省方、觀民」,則可聯想到一些電影、電視劇畫面:朝堂上君主一下令,跟着的畫面便是城門口跑出很多騎着快馬的專使,風馳電掣地向各個方面奔去,這是「風行地上」的擬畫化。
用「風行地上」來取象,又有另一層意思。風吹的位置低,所接觸的事物廣泛,所觸及的事物會為風所動,喻之推行政教,則所推及的面普及。陳夢雷說:「風行地上,徧觸萬物,有周觀之象。」(《周易淺述》)
君主派遣使者巡視各地
《大象傳》在這卦名和卦象的啟示是「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首先是「省方」,就是如上述「風行地上」的圖象,派遣使者巡視各地,或統治者在不同季節巡視各地。《王制》記載:二月吹東風,五月吹南風,八月吹西風,十一月吹北風,而《文獻通考》記帝舜二月巡東,五月巡南,八月巡西,十一月巡北。朱震說:「先王以巡省四方,象風之行;觀民設教,象風行於地上。」(《漢上易傳》)指的就是這種情形。
「省方」之目的是什麼?「隨其地,觀其俗,因其情,設其教,此省方之本意也。」(楊萬里《誠齋易傳》)觀察民情民俗,隨當地的特點來設教,「如奢者,示之以儉,儉者,示之以禮。」(朱震《漢上易傳》),所以可知,「省方」之目的是「觀民」,「觀民」的目的是「設教」。
上文說過觀卦的「觀」字,有「觀看」和「讓人觀看」兩個意思。而「省方、觀民、設教」就兼有這兩個意思。統治者巡視四方,是取「觀看」的意思,而設了教,是「讓人觀看」的,所以程頤說:「省方,觀民也。設教,為民觀也。」(《伊川易傳》)
而在這則《大象傳》辭中,它是說「先王以……」,而不是像其他《大象傳》辭一般用「君子以……」,原因就是「省方、觀民、設教」是統治者所做的事,不是一般諸侯貴族可以做的,因此用「先王」而不用「君子」。孔穎達說:「以省視萬方,觀看民之風俗,以設於教,非諸侯以下之所為,故云先王也。」《大象傳》這個寫法的原則,在第八 卦「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中提過,這裏是另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