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撰寫費城樂團訪華50周年和基辛格辭世等文章,查看外國媒體的相關報道。其中有一則是2015年某美國傳媒,以標題《貝多芬:在中國的一位不可思議英雄》。標題下的一張老照片,顯示大型交響樂團和合唱團以及4位在台前的獨唱家,那是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的編制。
照片說明如下:「1959年李德倫指揮中國交響樂團首次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10年前毛澤東開始執政。」短短30多字,竟然有兩個主要名詞與事實不符。
首先是已故指揮李德倫,固然是國家上世紀下半葉頂級指揮大師,但卻非國慶10周年《貝九》的指揮。
相信資深愛樂者都記得,《合唱》交響曲的中國首演是由嚴良堃執棒演出的。在北京演出多場,包括與10月來訪的德累斯頓愛樂樂團,在新建的人民大會堂合演,之後南下,在武漢、廣州再演《貝九》,全部由嚴良堃指揮(見附圖)。
「你姥爺指揮過北京交響樂團演出貝九,沒有指揮過中央樂團。中央樂團演出是嚴姥爺指揮的。」以上是李大爺外孫張科民傳來母親、李燕老師的短訊,證實了上述錯誤資料,也道出正確的樂團名字:中央樂團。
1996年前,中央樂團是國家最頂級的交響樂團,之後進行改革,改名為中國交響樂團。若果說1959年由中國交響樂團演出《貝九》,那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將老中央樂團與「國交」混淆也不是首次。以酷愛馬勒第二交響曲而聞名的已故美國商人凱普倫(Gilbert Kaplan),2003年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唱片小冊,裏面提到他1995年在北京指揮演出馬勒二,樂團是一年後才改名的「國交」。
胡適筆下的「差不多先生」,看來西方也有不少。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