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根據《金融時報》6月2日的獨家報道,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協議談判目前陷入僵局。
原因是俄方認為,中國在價格和供應水準上,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中國目前願意支付的價格,幾乎是俄羅斯經過大幅補貼的國內價格,很低,而且只承諾購買原計劃年輸氣量500億立方米中的一小部分。
中俄天然氣管道建設前景不明朗
這個消息顯然是對俄羅斯的打擊,因為在5月16號普京訪華當晚,隨行的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曾經宣布,中俄兩國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簽署,建造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合約。
6月3日,法新社記者就上述的報道,在例行記者會上向外交部發言人提問,發言人對此消息沒有否認,只是表示雙方正在尋求利益匯合點,間接證實了目前談判不太順利的局面。事實上,發言人完全可以直接反駁相關的消息,或者聲稱不掌握相關情況,能進行回答,就既是說給外國記者聽的,也是說給俄羅斯聽的。
西伯利亞力量2號是擬議中,經過蒙古國連接中國和俄羅斯的一條天然氣管道,起點是位於俄羅斯北極圈內的亞馬爾,這裏是俄羅斯的一個天然氣生產中心,是多條輸氣管的起點。西伯利亞力量2號從亞馬爾南下,在俄羅斯境內的終點,是接近蒙古國邊境的布里亞特共和國,之後進入蒙古國境內,最終到達中國華北地區。西伯利亞力量2號發動於2021年,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歐洲多個國家不再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失去了最大的買主。
2023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損失,達到了69億美元,創下了25年以來的最大虧損記錄,一心指望從中國這邊找補,加上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因為日本譴責俄羅斯,並且出台制裁措施,俄羅斯和日本之間的薩哈林管道已經黃了。所以環顧周邊,俄羅斯目前能找到的最大買主,也就只有中國了。
中國天然氣供給多元 不全依賴俄羅斯
中國早在2006年就已經成了天然氣的純進口國,2023年全年的消費量超過了3900億立方米,對外的依存度是42%。
這麼多進口的天然氣,大概有60%是LNG,也就是液化天然氣,主要來源國是澳洲、卡達、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尼等20多個國家。
還有40%來自於管道天然氣,目前中國已經有四條主要的跨國天然氣管道。
第一條,是2009年開始運作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是經由中亞四國到達中國的新疆。
第二條,是2013年開始運作的中國-緬甸天然氣管道,從緬甸到達中國的西南部。
另外兩條都來自於俄羅斯,一條是西伯利亞1號管道,另一條是遠東管道,都是從俄羅斯遠東地區連接到中國東北,這兩條管道目前都沒有滿負荷運轉。
這樣一來,對中國來說,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重要性,就遠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管道要經蒙古國 擔憂被卡脖子
在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問題上,中國至少有4個方面的疑慮。
第一,中國目前一方面在推動能源轉型,未來未必需要那麼多的傳統燃料,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在傳統能源天然氣方面過度依賴俄羅斯一家。
第二,管道要經過蒙古國,這個是俄羅斯堅持的,也是中俄雙方的重要分歧點,這麼做既浪費大筆資金,推高了成本,又容易被蒙古國卡脖子,自然不被中國接受。
顯然,俄羅斯仍然在用蒙古國牽制中國,如意算盤是用中國納稅人的錢,強化蒙古國安全緩衝區的作用,同時加強了俄羅斯對蒙古國的經濟和政治控制,而蒙古國的上層是有反華傾向的,這加劇了專案的不確定性。
第三是西伯利亞力量2號抵達中國的環渤海經濟圈,這個地區已經擁有了密集成熟來源多樣的天然氣管道,已經有天津唐山沿海液化天然氣進口、渤海海上天然氣和來自陝西的國內天然氣。西伯利亞力量2號預計將使這裏的天然氣供應量增加50%,未來是否能夠獲利,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第四個考慮,是俄羅斯的長遠走向,管道的修建是很花錢的,要管很多年,而俄羅斯未來的走向,特別是普京之後的走向並不確定,不排除俄羅斯未來和西方妥協,利用天然氣管道要挾中國的可能性。
能源是現代經濟的血脈,能源供應的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而要做到能源供應的穩定,就不能只依賴一兩個來源,而必須實現來源的多樣化。
目前的全球能源轉型的大方向已經確定,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會逐漸下降,加上頁岩革命的出現,早已使得全球石油天然氣會耗盡的言論不攻自破,全世界已經不缺石油和天然氣了,賣家多的是。
價格分歧待解
在這種情況下,中俄圍繞着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談判,時間顯然是在中國一邊的,也就是說中國可以等,而俄羅斯等不起。
既然如此,在商言商,壓價討價還價就是必然的,雖然這個價格低到普京暫時難以忍受,但恐怕他不得不遲早接受這樣的條件,因為俄羅斯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畢竟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能把能源多賣出去一點,就能多一點外匯支援前線。
可以說,圍繞着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談判,是當下中俄關係的一個縮影,也是一面鏡子,那就是我們與俄羅斯有合作,但是要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有分歧的時候,該爭取就要爭取。
中國國內很多人對俄羅斯有一種不假思索的親近感,這種親近感或是來自於歷史慣性,或是出於對美國西方的反感。有些「俄粉」甚至發自內心覺得,中國應該不惜代價,即使自己利益受損,也應該幫助俄羅斯,這種認知顯然不是基於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而是把俄羅斯的利益,凌駕於中國利益之上,出發點就是有問題的,也純屬一廂情願。
普京2019年也明確表示,要對中美之爭「隔岸觀虎鬥」,俄羅斯近幾年來對中國的靠攏,顯然不是好心要助中國一臂之力,要替中國分擔壓力,更多是自身走投無路,沒辦法之下的權宜之計,對此我們不得不察。
原刊於「世界靈敏度」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