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美國大選的啟示

美國大選的啟示

學歷成為了政治光譜內的最重要因素,政治逐漸發展成高學歷的少數與低學歷的多數的對壘,這一點在美國與類似的西方民主國家皆然。

袁彌昌 作者: 袁彌昌
2020-11-18
博弈論

標籤: 建制拜登民主黨民粹主義特朗普美國總統選舉
原本形勢大好的拜登,最終只能險勝,並流失了大量少數族裔選票,他與民主黨當然心知不妙。(亞新社)
原本形勢大好的拜登,最終只能險勝,並流失了大量少數族裔選票,他與民主黨當然心知不妙。(亞新社)

美國總統大選總算塵埃落定,但人們卻高興不起來,皆因他們終於意識到特朗普4年前的勝利根本不是僥倖,而特朗普主義將會作為一種主流思想繼續在美國活躍下去——得票超過7300萬的特朗普,是繼今次勝選的拜登之後,美國史上得票第二多的人,反映出美國積弊深重,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多重的社會矛盾與體制積弊,透過選舉和政治分裂一併爆發,同時折射出特朗普這種反體制民粹主義背後的「正當性」與「合理性」。

民主黨才是建制派

筆者相信不少港人也有一種「共和黨代表建制,民主黨則是反建制」的印象,因為長久以來商界和外交精英都傾向支持共和黨,而民主黨較受非精英白人工人與少數族裔歡迎,可是今天這已變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今次大選中所出現的城郊分野——民主黨支配城市,共和黨以鄉郊票與之分庭抗禮——恰恰顯示出民主黨的基本盤已逐漸單一化,變成居於城市的高學歷白人精英,相反特朗普卻逐漸被黑人及拉丁裔所接受,兩黨的定位與立場已出現了重大逆轉。

事實上,在2018年的中期選舉後,全美最富裕的50個國會選區中, 41個都為民主黨所控制。而從2010 至2018 年,共和黨選民中有大學學位的白人從40%下跌到29%,同時沒有大學學位的白人由50%上升至59%,這趨勢當然與特朗普當政有直接關係。此外,以往民主黨支持貿易保護政策與共和黨長年支持自由貿易的立場,近年亦完全逆轉和互換,令低學歷白人轉而支持共和黨,高學歷白人專業人士則愈加偏好民主黨。簡單來說,學歷成為了政治光譜內的最重要因素,政治逐漸發展成高學歷的少數與低學歷的多數的對壘,這一點在美國與類似的西方民主國家皆然。

少數派精英執政的危險性

大家可能會問,高學歷的少數如何取得多數從而執政呢?根據2015 年美國政治科學家Lee Drutman的研究——他只用了對新移民和社會保障的態度這兩條軸線,便扼要地重新繪製出美國選民的分布狀况:他計算出民粹主義者(即支持維持或提高社會保障,同時支持維持或減少新移民的人士)佔選民的40.3%;自由派或進步派(即支持維持或提高社會保障和新移民的人士)佔32.9% ;溫和派(即希望社會保障和新移民政策維持不變的人士)佔20.5%;另外支持減少社會保障和新移民的人士的商界保守派(3.8%)及政治保守派(2.4%)合共只佔6.2%。

令人驚訝的是,新興且佔四成選民的民粹主義者,原來在特朗普崛起以前是沒有黨派代表他們的。相反,白人城市精英加上新移民與少數族裔,在民主黨的非經濟性身分政治的旗幟之下,卻能夠達至長期執政,而且民主黨歡迎新移民的政策亦有助增加其選民基礎,長遠有望為它帶來永續執政的可能性,反正新移民怎樣也不會危及白人城市精英的飯碗。

終止傳統精英的「無差別」統治

然而亦正因為這樣,民主黨變得與民眾脫節,踐踏他人的利益及侵佔資源,無視自由貿易與新移民對低下階層的影響,因而開始不被少數族裔所尊重。正是大批選民的利益與價值被置之不理,才導致民粹主義在西方社會崛起,民粹領袖才得以迅速填補了這個真空,繼而向傳統統治精英叫板奪權。

在美國,有一種說法是從1981至2013年,沒有一年不是由一位布殊或克林頓家族成員出任總統、副總統或國務卿的,美國以至世界都被這兩個家族搞得天翻地覆。這說法聽起來雖然有趣,但對於美國低下階層而言,卻是悲哀但真實,造成了對精英的無窮憤恨。特朗普在2016年分別在總統初選中打敗了小布殊的弟弟傑布布殊(Jeb Bush),在大選中擊敗了希拉里(克林頓),反映出眾多選民對這種接近三分之一世紀的「無差別」統治感到深惡痛絕,誓要踢走這班傳統統治精英。

無奈「成也民粹,敗也民粹」,民粹主義本質上就是反動的——民粹主義者只能夠反應性地反對這群建制精英,而無法訂立一套富建設性的綱領,因此民粹主義充其量只是一種反文化(counterculture),而不能成為能取代舊建制的反建制(counterestablishment),令這場特朗普風暴只能以一種反革命(counterrevolution)的形式,供後人憑弔。

直視問題核心 不再含糊掩飾

原本形勢大好的拜登,最終只能險勝,並流失了大量少數族裔選票,他與民主黨當然心知不妙,幸虧這次藉反特朗普撿到了一個方便的口號,掩蓋了眾多問題,所以當選後拜登已不敢再托大,在他的過渡團隊網頁中,他列出了他的四大優先——疫情、經濟復蘇、種族平等及氣候變化,當中無一不觸及經濟範疇,就連對氣候變化的重視也是為工人創造新職位。他同時提倡「美國製造」,致力恢復美國製造業和工業,切實地吸收了相當部分屬特朗普的主張,可見他深知道經濟不平等就是民主黨死穴,也是之前特朗普的致勝關鍵。

建制對民粹主義的反應和態度,對社會往後的走向舉足輕重:建制通常只有兩個選擇——吸收或壓制,後者當然遠較前者簡單,只消將民粹主義者邊緣化,再以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隨便扣幾個帽子妖魔化一下就可以了,但如此民粹主義日後必定死灰復燃。但拜登所採取的是反省與吸收的辦法,對統治精英自己所造成的問題不再含糊掩飾,並主動踏上和解、團結與癒合的道路,促成制度的自我革新。

香港政治亦正進入新階段

目前香港政治亦正進入一個新階段,當權者對於近年的政治風波,究竟是只採取引蛇出洞、關門打狗的做法,抑或是主動吸納民眾的不滿聲音,改變由少數派傳統精英執政的局面,促成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將大幅影響香港與國家今後的走向。此外也絕不能輕視貿易(或全球化)與新移民對社會及政治的影響,大部分西方民主國家其實也是栽在這兩個問題手裏。美國統治精英對待這場特朗普民粹風暴的態度和做法,相信已給予世人一個示範和啟示。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福山:美國政治已病入膏肓了嗎?福山:美國政治已病入膏肓了嗎?
  • 馮檢基:特朗普拆毀美國民主燈塔 民主黨擁絕對權力走向民粹主義?《灼見政治》馮檢基:特朗普拆毀美國民主燈塔 民主黨擁絕對權力走向民粹主義?《灼見政治》
  • 拜登不可能的任務:第三波疫情、二次衰退、一個撕裂的美國拜登不可能的任務:第三波疫情、二次衰退、一個撕裂的美國
  • 拜登何許人也?拜登何許人也?
  • 為何拜登會取勝?為何拜登會取勝?

  • 美國的衰頹──從戰略失誤到政治性戰略轉向
  • 不爭之爭──中美關係的新起點
  • 中美會談的實際與後續展望
  • 拜登訪歐後對華政策的演進
  • 現實主義的反擊──全球單極格局與自由國際秩序的瓦解

袁彌昌

英國雷丁大學戰略研究系博士,香港政策研究所中美關係與香港研究中心高級研究顧問。曾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民主思路總幹事及新民黨政策總裁。現主要從事中西戰略思想及其融合、孫子、老子及毛澤東戰略思想、中美關係及香港政治等領域的研究,其專欄評論文章定期刊登於香港《明報》筆陣及《am730》。
View all posts
標籤: 建制拜登民主黨民粹主義特朗普美國總統選舉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泰國當局發布的照片,顯示疑犯被捕時的情況。(泰國中央調查局圖片)
灼見報道

曼谷購物中心槍擊案2死5傷 中國女遊客殞命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4
華為旗艦手機Mate 60 Pro最大亮點是搭載了7納米工藝的麒麟9000s,技術規格甚至媲美4納米工藝的高通繞龍系列。(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習拜會前美方先禮後兵 將更新對華AI及晶片生產設施限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4
王文興(1939-2023)不僅以「慢寫」著稱,還提倡「精讀」。(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小說《家變》奠定文學地位 作家王文興84歲逝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張翔周一深夜發表聲明,指留意到近日有造謠者一而再將校內的機密資料外洩,並蓄意扭曲事實。(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右) 與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討論「極端天氣的應對及啟示」。(香港新聞博覽館圖片)
灼見報道

梁榮武現身香港新聞博覽館 談極端天氣啟示及應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1

影片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 雷鼎鳴:白宮處處針對中國制度自欺欺人?形式主義民主制度令美國走向衰敗?
  • 陳文鴻教授:如何識破美國表面和解的對華陰謀?貿易、投資有什麼長期打擊中國的戰略?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 常霖法師
  • 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 陳鳳翔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本社編輯部
  • 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 編輯精選
  • 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 張建雄
  • 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 本社編輯部
  • 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 梁振威
  • 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 馮珍今
  • 香港政府的反擊香港政府的反擊 湯文亮
  • 跑江湖的三把刀跑江湖的三把刀 李志強
  •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本社編輯部
  • 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 張建雄
  • 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 張灼祥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本社編輯部
  • 災禍集中之啟示災禍集中之啟示 蔣匡文
  • 「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 編輯精選
  • 飲酒與享受飲酒與享受 黃珍妮
  •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陳鳳翔
  • 陳文鴻
  • 周光蓁
  • 譚新強
  • 艾雲豪
  • 劉銳紹
  • 李志強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陳文鴻
  • 翁美茵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