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袁國勇教授周四(3月24日)接受傳媒訪問,針對香港目前疫苗接種情況及疫苗通行證的實施發表了相關看法。
港大陸佑堂疫苗接種中心運作良好
設置於香港大學陸佑堂的疫苗接種中心營運一個月至今,對比營運初期,每日接種人數曾高至1700人,現在下降至每日約400人。袁國勇教授表示,這個狀況顯示陸佑堂疫苗接種中心已做到聶德權局長希望的「 疫苗在等人」,但同時也顯示「已有許多人被感染,必須等 3 個月才能接種第二劑或第三劑疫苗。所有年齡組都受到影響,因為我們已有超過 100到 300 萬人受到感染。現在大多數來中心的人都是12到19歲的年輕人,因為他們很快就要回學校了。」
針對政府日前已將第三針「疫苗通行證」提前一個月推行,是否會刺激市民預約接種?袁國勇教授表示,因為許多市民已被感染,因此疫苗通行證對疫苗接種率的影響現在並不明顯,「3個月後應可以看到效果」。至於是否應將「疫苗通行證」適用範圍擴大至涵蓋公立醫院病人等,他認為,「我們不應該限制人們到醫院急症室接受治療。但公共交通工具、 學校、餐館和其他表列場所應設置疫苗通行證。」
對於有意見認為,現時本港疫情仍然橫行,市民出行亦有頻密現象之時,在一個月後即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同時幼稚園、小學恢復面授課堂,是否是「復常」的好時機甚至擔心會有大反彈,袁國勇教授認為,「疫情防控措施可放寬到什麼程度,取決於接種疫苗的數量和速度。如果我們在老人和孩子中達到高的接種比例,就不必擔心放鬆。如果沒有,我們真的需要擔心。」
動態清零與和病毒共存之間不應有矛盾
他指出,「我們必須非常努力地在第六波疫情到來之前提高老人院的疫苗接種率、換氣和感染控制措施。這需要社會福利部門、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和機電服務部門之間迅速緊密地合作。我們應該在開學前讓大部分孩子接種疫苗。請記住,我們至少有 50 萬中小學生。如果只有 90% 的人接種了疫苗,那麼表示還有 50000人未接種疫苗,就會出現有症狀感染。即使 0.01% 或 5 個死亡個案,都可能引發另一場公眾恐慌。」
他並且認為,「我們應該在有足夠的檢測下放寬國際旅遊,因為當我們每天有超過10000個確診病例時,國際旅客對我們的風險其實很小。」對於許多人引頸企盼多時的「通關」問題,他認為,「每個國家的疫情防控政策都會隨着全球疫情形勢而變化。內地也會相應地改變政策。只要我們盡最大努力減少個案數量,就不必擔心與內地的邊境開放的問題。」
「正如我在 6 個月前所說,動態清零與和病毒共存之間不應該有任何矛盾。清零政策是給時間讓每個符合條件的人都有機會接種疫苗。雖然我們很多老人家已錯過了這個機會,我們仍應努力幫助他們在第六波到來之前做得更好,以免為時已晚。」他說。
最後,他提及港大致贈明信片予到陸佑堂接種中心接種疫苗的市民,他說,「這裏是1923年孫中山先生發表演講的地方,二戰期間曾改為醫院,現在在疫症流行期間變成了香港人的疫苗接種中心。我們只希望前來接種疫苗的人能在古典音樂和優美的環境中留下對接種中心的美好回憶,而不是恐懼、擔憂和痛苦。我看到許多年輕學生『拍住拖』來接種疫苗,之後一起在這美麗充滿浪漫氣氛的陸佑堂自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