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爆發第三波疫情,單日確診人數大幅上升,以致本港累積染病人數逾1800人,超越2003年「沙士」感染人數。政府防疫專家顧問團成員、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本社專訪,仔細分析疫情源頭及遏止方法,以下是訪問的主要內容:
記:記者 袁:袁國勇
豁免檢疫引致骨牌式播毒
記:許樹昌教授較早時接受本社專訪時指出,豁免歸港人士檢疫,包括整組人員和海員,令海外的多條隱形傳播鏈流入社區,加上市民防護認識鬆懈,引致第三波疫情,袁教授可否為我們詳細分析?
袁:大家要明白,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經濟,若要生存下去,不應禁止民眾進出香港。但是當許多人進出時,便可能引發兩種情況,導致疫情再次爆發:一、有些獲豁免檢疫和測試人士染上病毒;二、海關檢疫有漏洞,沒有為全部從高危地區回港人士做足測試和檢疫,例如從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等高危地方,途經台灣或澳門等地回港人士沒有接受較詳細和嚴格的測試,可能會出現假陰性。他們進入社區後,病毒才顯現,因而令社區出現大爆發。
回顧是次疫情前夕,已有兩組疫症找不到源頭:「嘉里物流」群組和「祿泉樓」群組。他們的源頭很可能是一些豁免人士染病而不自知,繼而進入社區產生傳播鏈。我們可以想像,有些隱性患者經空路及陸路返港,其後轉乘的士回家。由於的士是一個非常狹窄的環境和多數都是關窗開冷氣的,只要其中一方沒有配戴口罩,病毒便很容易傳染給的士司機。
而這些司機多數一起交更或吃飯,便好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再經由乘客傳染至全港18區。尤其是食肆等場所很容易便成為各個社區的爆發點,部分食客染病後,就將病毒傳播至其工作場所及家庭,近日醫院和老人院的染病群組便很可能是這樣。
源頭、擴散兩頭截毒
記:據你分析,社區有許多隱形傳播鏈仍然存在,政府可以如何截斷這些傳播鏈?
袁:疫症管理基本上有兩項要點,一是控制源頭,即入境;二是控制社區擴散,例如減少醫院及老人院等群組爆發。因此,政府業已開始補救,盡量堵截入境漏洞。其次,政府開始控制社區可能的爆發點,首要為公共交通工具。現在政府已立例規定市民沒有配戴口罩,不能乘搭交通工具。另外是食肆,食肆現在仍未做足工夫,因為它們仍然提供堂食,只禁止晚上堂食,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須知醫院病房每小時最少有六次的空氣轉換,因此電費不菲。相反,但許多食肆追求最低成本,每小時空氣轉換僅為一至兩次。當有許多食客脫了口罩、聚集在食肆內,必會飛沫橫濺,透過空氣傳染,容易造成大爆發。加上,食客進食時,碗碟全沾染了口水,食肆侍應或會接觸而沒有清潔雙手,再接傳遞新鮮食物給其他客人,已可造成交叉感染。所以若不對這些高危點實施適當的防護措施,這會造成很大問題。
記:你認為社區中還有哪些場所容易爆發疫情?我們需要利用多少時間才可以控制第三波疫情?
袁:除了公共交通工具和食肆以外,另一種高危場所便是街市及超級市場。通常大家買東西前都要挑選的。若某君不配戴口罩而手中沾染了飛沫,便很容易透過接觸商品而傳播病毒。更甚者,有些食物無須煮熟,例如瓜果蔬菜。當買家觸摸後便觸摸自己,或者沒清洗乾淨便吃下肚就會受到感染。故此,我們曾要求政府考慮安排職員在所有街市及超級市場檢查客人是否配戴口罩及進入前使用酒精搓手液搓手。
現時疫情爆發基本上是通過這三個途徑:食肆、街市或超級市場和公共交通工具。只要政府能控制這些高危爆發點,縱使現時有許多急性傳播鏈在社區,社區爆發自然能停下來,通常需時7至14日。前提是這些措施可以徹底落實、每個香港市民一上街便配戴口罩。除非你身處一個很擠迫、通風很差的環境。否則很難透過空氣被傳染。例如我的袋子永遠有一支酒精搓手液,接觸過任何地方後,不能洗手的話我便用來搓手。
疫情之所以無法控制,正是由於許多市民不遵守防護措施,還繼續外出堂食,那便沒有辦法了。我重申一次,最危險的時候便是脫下口罩,將自己的病毒傳染他人或被他人傳染。配戴口罩是一個雙向和最好的保護。
應大量測試具輕微症狀者
記:我們應該如何防止下一波疫情來臨?市民應該如何分辨自己是否染病?
袁:如果又像上次父親節前夕,開放所有食肆、堂食人數無上限,疫情只會再爆發一次,變得無休無止。所以我再重申,放鬆任何防護措施之前,必須做足所有反制和防範措施,對所有的「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有足夠和仔細的針對性措施,才能防止社區爆發。以限制食肆人數上限為例,酒樓有12人的桌子,只限4人坐,那麼距離尚算安全。但若在一些小型茶餐廳,限制廂座坐4個人,跟本就是肩膊碰肩膊,哪有用?而且,當你重新開放食肆時,不能再那麼反覆無常,市民無所適從。
另外很可惜的是,自我2月起提倡要做大量病毒測試,至今的測試數量仍偏低。在這次爆發前,它每天測試數量只有4000-5000宗左右,變相爆發初時,政府沒辦法抓到源頭,即使學習澳門一日兩萬人仍不會太高。但全港750萬人都測試卻是沒有意思的,既不可行,又沒有經濟效益。相反,政府應為有輕微病徵病狀的市民及其密切或間接接觸者檢測。因為他們染病機會較大,可以隔絕群組之間爆發。我覺得這個很清楚,並非一個胡來的做法,亦有較高的經濟效益。最重要是市民若有輕微的病徵,即可無需預約和見醫生,到18區任何一家政府門診進行檢驗。
深喉唾液 既快且準
市民可以立刻拿一個樽,然後把他的深喉唾液從喉嚨咳出來。這並非「吐口水」,那是傳媒錯得好緊要的說法。深喉唾液是從肺和喉嚨咳出來的一啖,而只少要5至10啖才能令測試更為準確。另外,最好在早上剛睡醒的時候,然後從肺部深呼吸,從喉嚨咳出來的一啖是最好的。但除了睡前含病毒量最低以外,其他時間的樣本都可以。所以任何時間到政府診所拿一個樽,登記後立刻吐5至10啖即可。
而且使用深喉唾液測試可以降低醫護人員受染風險。因為另一種測試需要將檢驗棒從鼻孔伸到耳朵,然後拿出來,容易令患者咳嗽和打噴嚏,飛沫濺向醫生和護士。即使他們戴上所有保護裝置,都仍有機會感染。另外,若檢驗如果是陽性,則可馬上隔離;若是陰性,醫護人員則無需通知你,也省了很多工夫。起初政府指出很多阻力和檢驗人士沒見過醫生就不能這樣做,其實並無需要,很多病人亦很抗拒,政府有責任便利化整個檢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