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衝破國際學校的迷思

衝破國際學校的迷思

多年來,國際學校備受本地中產階級、富商以及名人追捧,主因不外乎:它確實為一眾不滿本地教育的家庭,提供了另一種選擇;當然,其中也存在了一些人云亦云的因素。

張海暘 作者: 張海暘
2017-02-10
教評心事

衝破國際學校的迷思

衝破國際學校的迷思

衝破國際學校的迷思
0
SHARES
2.4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封面圖片:國際學校是名符其實的西式教育。(Pixabay)
 
在國際學校工作十多年,對於相關的教學素質,筆者很希望可藉此專欄,發表一下個人見解。
 

國際學校備受追捧

 
多年來,國際學校備受本地中產階級、富商以及名人追捧,主因不外乎:它確實為一眾不滿本地教育的家庭,提供了另一種選擇;當然,其中也存在了一些人云亦云的因素。
 
筆者曾在前兩篇文章裡,分別提到過對於香港語言教育,以及本地教育制度的批評。我認為:儘管本港始終關注雙語教學,這裏的學校,歷經多年的反思改革,相比許多其他地區,也算是完整;可是,從近年累積爆發的民怨和一連串社會事件看來,本港教育正面臨「教不嚴、師之過」的道德難關;於是,禮失求諸野,有關其他國家的制度就被紛紛引進,不同體制的私立學校便應運而生,近日的焦點便放在芬蘭。
 
從上述的困局看來,具規模的國際學校在英語教學、個性塑造、創意培養等幾方面,的確彌補了本地學制的不足及漏洞。筆者有一位同事,今年把孩子送進我倆任教的國際學校;一天飯後閒聊,獲悉其千金在英語閱讀與理解能力方面大有進境。筆者根據自己平常觀察,也發現國際學校裡的大部分學生,要是認真對待某位老師/某項任務,其應變能力、創意表達以及英語水平等,確實比本地一般學生優勝。然而,是否達到這幾項要求後便可一勞永逸?
 
讓子女讀國際學校,同樣要付一定的代價。
 
首當其衝的,一定是中文(非華裔家庭可以不算)。目前為止,本港大部分的國際學校俱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口碑最好的,中一也得唸本地小六的中文課程,程度相差最起碼一年以上;當然,要是家長選讀雙語並重的學校,這方面可能不是問題。至於中文方面的落差對孩子日後的影響,已經有過太多的評論發表過,筆者就不再班門弄斧了。只想強調一點:如今中國內地與香港,不單在經濟方面已拉成均勢,就連港人往昔引以自豪的英語水平,目前跟大陸的名校相比,也不一定存在明顯優勢了。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未來要是只靠英語一門外語,幾乎是死路一條!這點對於許多香港家長來說,依然是一大盲點!
 

學生的求學態度

 
除了中文,數學也是另一個要準備犧牲的學科。本地數學比不上新加玻,即便是相對內地,以及一些鄰近國家如韓國、日本等,也存在一定的距離。國際學校的數學程度就更不用說了。近年有學校考慮到這點,結果採用了新加玻教材,算是明智之舉。數學方面的落差,主要怪制度:很多學校都讓班主任兼教數學,如果碰上一個數學好的老師,那是福氣;要是碰到只是以教英文為主的,數學便往往淪為「次等」科目。有空便教,沒空拉倒。
 
我個人認為:在補習社林立的香港,要是家長肯投資教育,孩子又肯學習的話,上述的學科問題都不是最重要的;最讓我擔憂的是:學生的求學態度。平心而論,在具口碑的國際學校裡,肯下苦功的學生,一點都不比本地的名校少。如果再配合他們本身已有的優勢,那簡直如虎添翼,前途一片光明!
 
但關鍵是:這樣的學生在比例上有多少?此提問並非吹毛求疵:青少年受朋輩的影響,絕對比家人的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國際學校本來就是名符其實的西式教育,老師的管教方式通常是把原則給說了,但是做不做、怎麼做的責任往往在學生自己身上。這種方式本身沒有問題,但是放在亞洲家庭長大的孩子身上,並不一定管用──這當中牽涉的並非對與錯,而是在文化相異的條件下,東施效顰,效果適得其反。
 
如此一來,讀者可能會問:那麼,國際學校裡的狀元是怎麼來的?依筆者觀察,天生具過人處者有,也有許多是家庭精心培養出來的成果,但最普遍的,往往是在本地英文小學讀完小六,七年級(本地學制裡的中一)才進來的。此種做法比較大膽,也比較新──有關家長的想法是,讓孩子先從本地學制中習得較強的學術基礎和逆境情商,在學童建立了自己一套世界觀以後,再讓她/他進相對自由的教育體制中,鞏固其語言、應變以及表達能力。百花齊放,每個孩子俱有個人長短,人生路漫漫,家長要做的,是先了解自家孩子的特質,跟他們訂好原則和大方向,在抉擇的過程中盡量聽取他們的心聲──如此作出的決定,就是明智、英明的決定。

更多精采文章

  • 理性辯論理性辯論
  • 這段人類歷史上生活水平提升得最迅速的步伐現已放緩。備受打擊者的政治呼聲日高,加上部份知識份子的大肆抨擊,全球化的聲譽不免受損。(Pixabay)佛利民時代的全球化效應
  • 郭正亮教授:國民黨政策與民意有落差 選民由藍轉綠(灼見名家圖片)郭正亮教授:國民黨政策與民意有落差 選民由藍轉綠
  • 張騫出西域圖。(敦煌壁畫;wikimedia commons)陳文鴻:中國古今的國際化步伐——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
  • 徐克風格:跨國的越南角度徐克風格:跨國的越南角度

0

張海暘

土生土長香港人,曾任新聞工作者,後轉行當教師。十多年來在香港、韓國及越南各著名國際學校任教,熱愛語言教學,精通中、英雙語及文化,略懂韓語。先後畢業於不同專業,包括中、英文以及教育系,對商業管理、神學以及教育領導也有涉獵。曾為香港著名IB學府編教案教材,同時為註冊SAT監考員,在韓國工作三年期間 ,曾連續兩年籌辦全國性的中文老師研討會,與會者來自香港、澳門、新加坡、台灣和韓國,對不同體制具備多年經驗與心得。目前任職於越南胡志明市一所國際學校,雖然人在異鄉,仍時刻關注香港,個人定位是不藍也不黃,只追求好的和對的人與事。
View all posts

編輯精選

葛來儀認為拜登政府沒有將中國標籤為「敵人」,為改善對華關係敞開了大門。(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美智庫專家爆料:華府將鼓勵兩岸重啟對話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3
林行止指出,本地金融機構明顯很難在中、美之間作出選擇;香港註冊的銀行,已陷入進退失據的兩難困局,而當中以滙豐銀行的處境最艱難。(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反制美國力度升級!一拍兩散共踐雙贏?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3
夏寶龍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權要掌握在愛國者手中。這是中國共產黨提出一國兩制方針的初心。(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政治

深圳座談會討論改革香港選舉 夏寶龍重申「愛國者治港」原則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2
林行止評論新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認為基本上並無凱恩斯鼓吹功能理財(Functional Finance)的痕跡。(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2
兩位哈佛學者就美國對華政策撰文,直言不應感情用事。(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艾利森、胡祖六:對華政策應以利益為重 勿感情用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1

影片

  • 白先勇:從《台北人》、《驀然回首》、《寂寞的十七歲》談短篇小說創作
  • 湯文亮:香港年輕人還有沒有機會?成功須腳踏實地 加強競爭力《灼見財經》
  • 雷鼎鳴:美國智庫對中國國情嚴重錯判 港人誤信「支爆論」害己害人《灼見財經》
  • 雷賢達:全球資金流向新興市場中港受惠 牛年股票貨幣投資策略《灼見財經》
  • 曾鈺成:《國安法》增門檻 黎智英案改變保釋規則 符合《基本法》與否法院無權覆核《主席開咪》
  • 黃錦輝教授:與疫情共存成新常態 人工智能新技術如何改善生活《灼見財經》
  • 白先勇主講:文壇大師與崑曲相遇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 鄭赤琰教授:緬甸軍事政變提防美國顏色革命? 中國、新加坡擔當關鍵角色《灼見政治》
  • 黃錦輝教授:預算案百億推動創科成及時雨 河套區發展太慢將被深圳拋離《灼見財經》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 羅海雷
  •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褚簡寧
  • 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 顧小培
  • 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 施永青
  • 茶道前世之喫茶去茶道前世之喫茶去 文相濡
  • 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 丁望
  •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 本社編輯部
  • 第一名第一名 常霖法師
  • 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 胡孟青
  • 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 本社編輯部
  • 從小販中心看文化傳承從小販中心看文化傳承 黃智華
  • 中國軟實力在通俗文化中國軟實力在通俗文化 張建雄
  • 中美得人驚的變化中美得人驚的變化 張建雄
  • 馬雲「落馬」 網紅落井下石馬雲「落馬」 網紅落井下石 黃錦輝
  • 「大嶼」與「飛地」同行「大嶼」與「飛地」同行 張量童

推薦作家

  • 陳文鴻
  • 王耀宗
  • 湯文亮
  • 譚寶碩
  • 鄭明仁
  • 黃氏
  • 白先勇
  • 呂大樂
  • 盧兆興
  • 彭泓基
  • 楊興安
  • 羅海雷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