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2017年在英國倫敦市郊一所歷史悠久的大學──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唯學院(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發現一株野生蘭花──火燒蘭屬(Epipactis),是筆者在歐洲發現的第一株蘭花,其後在英國威爾斯Waun Las自然保育區再找到同屬火燒蘭屬(Epipactis)的野生蘭花,算是開展了西歐野蘭考察的第一步。
野蘭考察的第一步
隨後筆者到北歐的冰島展開考察,期間發現舌唇蘭屬(Platanthera)及掌裂蘭屬(Dactylorhiza)。2018年,筆者到中歐,在奧地利及德國及兩地考察,先後發現了手參蘭屬(Gymnadenia)、角盤蘭屬(Herminium)、掌裂蘭屬(Dactylorhiza)、鳥巢蘭屬(Neottia)、頭蕊蘭屬(Cephalanthera)及舌唇蘭屬(Platanthera)。回程時筆者再到英國倫敦市郊泰晤士河畔自然保育區漫索,再發現掌裂蘭屬(Dactylorhiza)、手參蘭屬(Gymnadenia)、金字塔蘭屬(Anacamptis)、鳥巢蘭屬(Neottia)、紅門蘭屬(Orchis)及蜂蘭屬(Ophrys)。不過前者是天然雜交,而且已開到荼蘼,而且跟後者一樣只有單一品種,由於筆者意猶未盡,因此有進一步探索的藉口。
歐洲蘭科植物共有37屬150種,其中以紅門蘭屬(Orchis)及蜂蘭屬(Ophrys)品種最多,數量也很多,所以兩屬的塊莖(tuber)被古時的歐洲人視為強身健體的民間食材,至今土耳其等地仍有人將兩屬的塊莖製作成冰淇淋及飲料。
希臘鄰近土耳其,位於歐洲東南部,紅門蘭屬(Orchis)及蜂蘭屬(Ophrys)的分布亦十分集中,加上其幅員較小,到希臘自駕遊也較到土耳其方便,故今次考察地點遂敲定在希臘進行。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古希臘神話更是膾炙人口,傳誦千古。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愛琴海上的幾個小島更是新婚人士渡蜜月之勝地。希臘屬典型「地中海型氣候」(Mediterranean climate),從秋天至春季是雨季,而在夏季則幾乎沒有降雨。
地中海型氣候地區
生長在地中海型氣候地區的蘭科植物只有休眠性地生蘭及腐生蘭,它們在秋天開始下雨時發芽,先長出蓮座葉(rosette),待春天到臨再一口氣開花結果,傳宗接代後,到了乾旱的夏天便會休眠。
蘭花英文名字Orchid的語根來自紅門蘭屬(Orchis),在希臘文中,是「睪丸」的意思,因為紅門蘭屬的塊莖每年都會增生一個新的塊莖,而兩個並列的塊莖看起來就像兩枚「睪丸」(圖一)(註1)。蜂蘭屬(Ophrys)則以外型酷似雌蜂而聞名於世,其維妙維肖的造型,令雄蜂情迷意亂,一次又一次的墮入「色情騙局」。上述兩者都喜歡生長在日照良好的地方,蜂蘭屬(Ophrys)較嗜鹼性土質(圖二),多長在石灰岩的土壤上;而紅門蘭屬(Orchis)則多生長於偏濕的腐葉土上。
筆者在十多年前的夏季曾到希臘的雅典、聖多里尼島及米克諾斯島觀光旅遊,可惜當時正值旱季,行程中亦沒有見到蘭科植物。在疫情期間,筆者花了不少時間參考書籍及瀏覽網頁,鎖定了今次考察的兩個地區,分別是希臘的首都雅典市郊及希臘第一大島克里特島。上篇將會交代首都雅典市郊的考察成果,下篇才會匯報古希臘神話中眾神之主,宇斯出生地──克里特島的見聞。
疫情前的幾年,筆者幾乎每年都會到英國倫敦的Kew Garden朝聖,筆者曾在其書店買了兩本有關歐洲蘭花的參考書,其中一本更集中介紹歐洲的蜂蘭品種及分布(註2),其中推薦了一條在雅典機場及市區附近的行山徑,遂造就了今次考察行程。
疑似腐生蘭?
由香港出發,經多哈轉飛雅典,要十多小時,故抵埗第一天只在市區遊逛,沒有即時開始考察行程。第二天早上,我們驅車前去離市區10公里的Mount Hymettus遠足尋蘭。我們起步後不久,筆者在草坡上發現一群只有花莖,沒有葉片的植物(圖四),花菖外貌跟香港原生腐生蘭──無葉蘭(Aphyllorchis montana)相類,只是筆者以往發現的腐生蘭屬全是低調的白、黃、黑及啡色,而眼前的卻是罕有的──紫色,可是由於該族群並未開花,加上個別百合科花菖跟無葉蘭(Aphyllorchis montana)也十分相似,故未能立即確認是否屬於蘭科植物,更遑論識別品種,不過筆者見其中一株花菖最壯的植株,最下的一個花苞十分飽滿(圖五),估計應該在未來一至兩天有機會張開。
筆者晚上回酒店之後沒閒着,不斷用手機在網上瀏覽有關希臘腐生蘭的資料,發現其中叢寶蘭屬(Limodorum Orobanche)開花前的外形跟在早上見到的那群「疑似腐生蘭」有九成相似,而花苞顏色也同樣是紫色,故下定決心翌日要再去一趟,以再確認。翌日傍晚,我們將乘內陸機到克里特島,因此在上機前抽了一小時再到Mount Hymettus,結果發現那株花開了一朵令人驚豔的紫藍色花,並確認了是葉子已退化成鱗片,與紅菇科真菌有共生關係的叢寶蘭屬(Limodorum Orobanche)(圖六)。
Mount Hymettus主要的蘭科分布是蜂蘭屬(Ophrys),但筆者發現了之前未曾見過的舌蘭屬(Serapias)(圖七),該屬共有7個品種,它的特徵是唇瓣較大,中裂片向前方展開,仿似舌頭一樣,由於筆者之前有做功課,故很快就可以辨識它為舌蘭屬(Serapias bergonii)(圖八)。當筆者正在懊惱為何尚未發現蜂蘭屬(Ophrys)的時候,就趁同行朋友在午膳小休時獨自探路,結果在一個斜坡上發現此行發現的第一叢蜂蘭屬(Ophrys lutea subsp. galilaea)(圖九),隨後在附近陸續發現更多族群(圖十),筆者立即致電同行者前來,他們是第一次到歐洲考察蘭花,未曾目睹蜂蘭屬(Ophrys)的風采,因此大家都十分雀躍。
中午過後,走進行山徑中蘭科植物的根據地,筆者陸續多發現3個品種的蜂蘭屬(Ophrys),分別是紫色萼片及花瓣的Ophrys scolopax(圖11至12)、黃色萼片及花瓣的Ophrys aesculapii(圖13及14)及Ophrys sphegodes(圖15及16),連同翌日再次上山找到的Ophrys umbilicata(圖17及18),總共找到4種蜂蘭屬。
其中最可愛的是綠色萼片及花瓣的Ophrys umbilicata,其唇瓣上有一對左右對稱的「有毛小手」,加上唇瓣上長滿絨毛(圖19),真的跟雌蜂一模一樣,令人驚嘆蜂蘭屬的進化水平。發現這個品種的過程可算是十分偶然的,當時因同行朋友發現了有心形紅色斑的四葉草,在對方拍照的時候,筆者在等候期間,意外在附近草叢中發現一株已結果的蘭株,從而再進行探索才發現的。若非那叢四葉草,我們應該會錯失了那群藏在草叢的可愛蜂蘭了。
其後,筆者在灌木林中找到了一株帶花苞的頭蕊蘭屬(Cephalanthera)(圖20),可惜尚未開花。由於筆者之前曾在德國見過頭蕊蘭屬(Cephalanthera),故晚上再在網上瀏覽有關希臘頭蕊蘭屬的資料,結果確認了應該是Cephalanthera longifolia。
筆者在發現首3種蜂蘭屬的附近,發現此行第一種紅門蘭屬(Orchis)──Orchis quadripunctata,其特徵是唇瓣上有4點紅色斑點(圖21),生長在平坦偏濕的腐葉土上(圖22)。再在附近找到一株較大型的紅門蘭(圖23),從凋謝的花朵形狀(圖24)判斷,有機會是意大利紅門蘭(Orchis italica),即令淑女羞於直視,賤男掩口暗笑的「意大利裸男蘭」。連同翌日再次上山找到的另一種,總共兩種,可惜後者花朵已凋謝(圖25),未能分辨其品種。
是次Mount Hymettus的行程,共發現5個屬共9個品種,其中有一叢寶蘭屬(Limodorum)及舌蘭屬(Serapias),兩個屬都是筆者第一次接觸的。是次東南歐考察的重點是蜂蘭屬(Ophrys)及紅門蘭屬(Orchis),前者共找到4個品種,可算滿意;後者共有3種,可惜其中兩種已凋謝,而為「意大利裸男蘭」慕名而來的我們,未能見到廬山真貌,當然有些失望,但我們沒有氣餒,在未來數天,我們將在另一陣地奮鬥──克里特島。
註:
- Orchids Of Europe, Henrik Ærenlund Pedersen (Author),by Bo Mossberg (Illustrator) ,First published in the UK by William Collins in 2017, p.12.
- Ophrys The Bee Orchids of Europe, By Henrik Ærenlund Pedersen (Author), Niels Faurhodt (Author), Richard L Manuel (Contributor),First published in the UK by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in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