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藩國格局難造就盛世

藩國格局難造就盛世
封面圖片:首爾為韓國首都,風水吉凶左右韓國國運。(Pixabay)
 
作者按:本系列文章共有五篇,寫於2013至2016年,現在綜合發表。本文寫於2015年。
 
首爾古代稱為漢陽,被中國人稱為漢城,朝鮮李氏太祖李成桂奪權,開國後在1394年決定從前朝高麗皇朝之首都開城遷到漢陽。1395年,宮殿、宗廟等完工後正式遷移。但由於第二任王位繼承時,出現了王子之間的鬥爭,第二代王帝定宗在1399年又把首都遷回開城。到了第三代王帝太宗鞏固了政權後,在太宗五年(公元1404年)才把都城遷回漢陽。時為三元曆之下元五運之始,李朝在此為都,直至1910年日本強佔了朝鮮,國王下台為止。
 
漢陽城之建設,是根據中國傳統陰陽五行堪輿風水來設計。整個南北韓之地形是南北長而東西短,但其主要山脈之發脈是以中國之長白山為祖山,所以到今日,韓國人仍視在中國東三省境內鴨綠江以北的高句麗王城遺址等韓民族之故地,其山脈往南至北韓的金剛山為入韓朝之少祖山。
 
整個南北韓之地形是南北長而東西短。
 

韓國臣伏中國之因由

 
在南韓一帶,其山脈都靠近東方,所以大部份韓國的河川都是由東北往西南流,這點與中國的河流主要由西北往東南注入海不同,也違反了紫微垣之星垣方位,垣局不合。所以歷史上韓國都未能強大到成為中國邊陲之盛世,相反是臣伏於中國。
 
李朝之崛起,與明朝之立國(1368年)相應,這也是因為風水氣脈相應有關。而李朝「朝鮮」的國號也是朱元璋所欽定,所以其衣冠文物都是以仿明代之規制而成。其中漢陽之王都規制,是以明朝之藩王規制而建成。
 
漢陽之山水形勢,是四面環山,南面有大江之小平原上。其大江就是今日之漢江,古代地名,在某山之北面少向太陽者,名為山之陰,在山之南坡多向太陽者,名為山之陽,漢陽是因為城建於漢江之北,在山之南坡,故名漢陽。漢陽之地勢,被認為是取象如一朶花,在其外圍有四外山圍繞,而在城垣內則又有四內山組成。四外山分別在北為北嶽山,又名三角山,白漢山,是漢陽之龍脈發祖山;東面外山為安岩山,南面為冠嶽山,西面則為鞍峴山。四內山是北為白岳山,東為駱山,南為木覔山,西為仁王山。
 
漢陽城之北面遠處有北漢山為老祖山,其左右伸展而形成一個像屏障的山脈,堪輿上稱為開障,有阻擋冬天北方寒風之作用。龍脈入城後形成一個山峰,名為北嶽山,又稱白岳山,風水上是北方玄武山,這是景福宮之靠山及少祖山,此山之山峰在景福宮之乾方而轉亥方入脈到景福宮,經云:「催官第一天皇(亥)龍,剝龍換入天市東,少微陽縱左關局,廉貞起祖峰重重。」風水上是乾山離向之局,但是它與北京城不同,北京城雖然也是亥龍入脈,但是金水河在入北京城形成什剎海及三海時,是位於「亥—乾」之間,格清雜氣,一氣純清,而景福宮則似無此考慮,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吉凶不同。
 
城之東面有一條長長的山丘稱為鷹峰,它伸向南,為昌德宮、昌慶宮後苑及宗廟之氣脈,其東有一小山,名為駱山,又名駱駝山,今日名為駱山公園。這是景福宮之青龍砂。而在城之西面,有一個山頂破碎之山頭,名為仁王山,這是景福宮之白虎山,地理而言,這仁王山離景福宮較近而駱山較遠。雖然山形講究青龍砂長,白虎砂短,但白虎砂始終太近而顯得高昂,所以景福宮規劃選址不免有誤。而面向景福宮南方是一座高山,古名南山,又稱南覓山,現在是首爾電視觀光塔所在,其南則為由東向西流之漢江,其南岸稱為江南地區,是首爾之新發展區。南覓山是景福宮之朱雀山,朱雀最喜昂頭,其形相應。
 

電視塔助韓國國運

 
近人所建之電視觀光塔,更增其威力,故此今日韓風,韓劇,KPOP,三星手機等影響世界及亞洲,雖說是與元運旺韓國有關,但此塔也有很大助力。而漢陽之水勢,漢江之水源於東北在漢陽之東環腰繞南而往西,最後在西北今日仁川附近出海,是個離震乾局。而漢陽最大的特點是在古城之南,有一條由東向西流過之清溪川,此川滙合景福宮東西兩面之支流而往西滙入漢江,這形成一個陰陽合壁之水局,而在漢陽景福宮內有一條由西北流入宮,經大殿勤政門前,往東南出宮之禁川,這樣被形成大殿勤政殿有禁川,清溪川順流及漢江逆流之內外名堂格局。
 
漢陽城之規劃也嚴格依據模仿古代風水格局而成,朝鮮是明朝的藩國,所有規劃只可以以明朝藩王之定則,否則便犯潛越之罪。寫於春秋戰國時代的周禮中考工記篇有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
 
這是古代把風水堪輿的要求,變為一種規劃要點的要求。匠人建皇城,要求方九里,每邊有三個城門,共十二門,城中有九條南北向之主道及九條東西向之橫街,而主道之面闊可容立九架馬車並排而過,皇宮左面為宗廟,右面為社稷壇,供奉社神(土地福德神)及后稷(農神)。其規劃以考工記為本,但未盡合其格局,「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漢陽王帝寢宮前有朝堂勤政殿,左有社稷壇(社),右有宗廟(祖),但宮後並沒有街市市集之設。
 
朝鮮是明朝的藩國,所有規劃只可以以明朝藩王之定則,否則便犯潛越之罪。
 

景福宮不祥之咒詛

 
朝鮮採用了中國遼,金,宋之五京之制,但它不是建有五個京城,而是在漢陽城內建有五個宮殿,而這五個宮殿有時候也不是同時存在。李氏朝鮮太祖立國後,首先建立景福宮,到了第二代定宗則遷都回開城(古開京),第三代太宗才遷回漢陽,而由於視景福宮風水不吉,他避不居於景福宮而另建昌德宮,稱為東宮或東闕。加上供養太上王之壽康宮(今日昌慶宮)合為三宮。
 
 
太宗後世宗繼位才遷回景福宮,三宮燒毁於1592年日本入侵的壬辰之亂,當時景福宮被視為不祥而沒有復建,執政的光海君因聽信一往來自中國來之堪輿師,在仁王山腳下建立了一座仁慶宮,後因又聽占卜者預言有王出於仁王山腳下,故又再建一座較小規模的慶德宮,光海君後被推翻,仁慶宮被拆毁,而餘下慶德宮為西闕,後名慶熙宮。
 
十九世紀末,德壽宮(前名慶仁宮)建成,在1864哲宗殯天而無子,高宗繼位,執政興宣大院君重建景福宮,但完成後韓國已被歐日各國相迫,於1910年日本在甲午戰勝清朝及俄國之後,併吞朝鮮,景福宮不祥之咒詛又再現。
 
漢陽之城是以景福宮為中心,也是國王舉行大典之正宮,城內還有在西面的德壽宮及被合稱為東闕的昌德宮、昌慶宮,其中昌德,昌慶與南面之宗廟及北面之後苑是連成一片的皇家建築群。南北長而東西峽。
 
風水上景福宮為中心,此東闕為左青龍,而西面德壽宮則為右白虎位。在景福宮之右面(西方)為社稷壇,現存於一個公園之中,景福宮左面之昌德宮以南為宗廟。此外在城之東北方為文廟,太學,因東北為艮卦,卦象之一為少年,主提拔後學,這格局與北京之太學文廟相同,也位於紫禁城之東北方。
 
內文圖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