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林行止:薪傳守志資料館 滄桑漫話天安門

林行止:薪傳守志資料館 滄桑漫話天安門

八九民運激起港人的盼望與失落,是一份休戚與共的經歷和感受,透過支聯會年年勤加「拂拭」的煥發,在港人心中建立起來的集體記憶,不僅沒被塵封與磨滅,反而隨時間的推移而更為港人珍惜。

編輯精選 作者: 編輯精選
2019-06-07
文章摘萃

標籤: 八九民運六四事件六四風波天安門戈爾巴喬夫支聯會林行止鄧小平
前晚維園六個球場坐滿悼念者,他們手上的燭光,是在點燃希望還是只見淚影?(亞新社)
前晚維園六個球場坐滿悼念者,他們手上的燭光,是在點燃希望還是只見淚影?(亞新社)

香港以「六四事件」為主題的紀念館,在支聯會幾經波折的策動下,終於在今年的4月26日正式開放給公眾參觀。十年前的6月4日,本欄題為〈往之不諫變生不測 來者可追為後人謀〉,文章副題標示「六四20周年建議設立資料館」,那是筆者第一次談到「香港是最適合設立六四檔案資料館的地方」。

設立「六四資料(紀念)館」的想法,是受當時剛出版那本根據故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1919—2005年)「完整錄音」而成書的《改革歷程》的影響,該書第一部分第一章的開頭,趙氏便說這段話:「七年以前(1993年),我怕有些事忘了,曾經把六四的一些事情寫過一個東西,算是留下一些記事吧,現在我按這個材料來講,其中有些事,我在十三屆四中全會的發言提過了,有些是沒有講……」

由於內地對有關「六四風波」的言論封鎖,隨着歲月流逝而趨嚴厲,而香港在時移世易和形格勢禁下,「一國兩制」連被虛與委蛇的僅有尊嚴亦消失殆盡,自上而下的建制中人,無論是政府官員或議會裏的代議士,要非事事以京官的話為依歸,便會被劃為近乎敵對的異見分子,出於對香港社會的真誠與關懷,往往被一筆抹掉,而出手打壓輿情的或紅或黑的惡勢力,囂張跋扈!支聯會能夠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下完成在香港開設「永久性」(?)六四紀念館,極不容易,令人欽佩。據港大民研第27次(民研總監鍾庭耀博士退休前最後一次)「六四周年民調」顯示,主流意見繼續認為北京政府當年處理「六四風波」手法不當,在18歲至29歲組別中,認為北京「手法正確」的只有2%;市民對支聯會的評分顯著上升3.3分至50.2分,而反對解散支聯會的比率為53%(支持解散的只有20%)。市民對支聯會的看法正面,似乎在高呼「支聯會,加油!」

民運功敗垂成 港人休戚與共

大約五六年前開始,香港有些年輕人認為支聯會舉辦六四紀念活動,無論形式和主張,均未足以反映他們心目中那場民主運動對香港的衝擊和意義,於是另起爐灶。「建設民主中國」、「結束一黨專政」那些源於初心而被視為已不合時宜的支聯會口號,亦成為部分年輕人不願參與其中的口實,繼而以不同主題不同地舉辦維園以外的紀念活動。由於未能維繫那些包括不少專上院校學生在內的青年人,「堅守記憶、對抗強權」的支聯會士氣,難免受挫;可是,支聯會年復一年,從英治到回歸後的和平守志,年年的維園燭光,已成為香港感動世界的人文風景!

八九民運激起港人的盼望與失落,是一份休戚與共的經歷和感受,透過支聯會年年勤加「拂拭」的煥發,在港人心中建立起來的集體記憶,不僅沒被塵封與磨滅,反而隨時間的推移而更為港人珍惜。那是支聯會與眾多港人一起成就的大功德!

支聯會年復一年,從英治到回歸後的和平守志,年年的維園燭光,已成為香港感動世界的人文風景!(亞新社)

《逃犯條例》修訂的強行其是,令香港當前的政治氣壓低得令人窒息;而不按《基本法》循序漸進的「民主建政」,恐怕與當年天安門廣場的民主女神塑像般,同樣短命。1989年5月29日晚上,漏夜矗立的民主女神雕像,只在一周之內,便在眾目睽睽的熒幕前,遭猛力撞擊而碎裂傾塌,落得一個違反廣場管理規定、構成對國家尊嚴與侮辱民族形象的惡名。香港政改,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藉故拖延和糟蹋,《基本法》對港人(和世人)的承諾,在人大釋法的威權下,已被北京撕碎,爭取真普選的佔中三子和眾多年輕人陷獄,在外國人眼中,他們都成為不滿人大釋法的「政治犯」!

摘錄自2019年6月4日《信報》林行止專欄,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一段歷史──寫在六四30周年一段歷史──寫在六四30周年
  • 程翔:習近平施政衝擊一國兩制程翔:習近平施政衝擊一國兩制
  • 敢有歌吟動地哀——向六四遇難者及其家屬致哀致敬敢有歌吟動地哀——向六四遇難者及其家屬致哀致敬
  • 悲劇英雄戈爾巴喬夫悲劇英雄戈爾巴喬夫
  • 蘇聯解體30年後的戈爾巴喬夫自白蘇聯解體30年後的戈爾巴喬夫自白


編輯精選

View all posts
標籤: 八九民運六四事件六四風波天安門戈爾巴喬夫支聯會林行止鄧小平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