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瀛仙館位處粉嶺,是香港著名的道觀。多年前,我獲邀在那裏開講「道家詩文朗誦」專題,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感情。由進入山門開始,很多地方都懸起對聯,洋溢着厚重的文化氣息。近月來,得到仙館董事會梁德華道長等的允許,讓我有機會遍讀仙館公開展示和珍藏的對聯。以下向讀者介紹其中兩副藏聯。
1987年,黎雄才(1910-2001)應蓬瀛仙館館長之邀,書寫以下對聯:
留有餘地步
養無限天機
黎雄才──嶺南畫派第二代四大畫家
黎氏是中國著名畫家,與趙少昂(1905-1998)、關山月(1912-2000)、楊善深(1913-2004)並稱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四大畫家。此聯源出清代張廷玉(1672-1755)「忠厚留有餘地步,和平養無限天機」格言,黎氏抽走「忠厚」、「和平」四字而成。
對聯中有所謂流水對,指出句與對句詞性相對外,其意義具有上下相承,有連貫、因果、條件、轉折等關係,而兩句前後不能脫離、不能顛倒次序。此聯正是用上流水對的手法。
上聯「留有餘地步」,保留一些剩餘位置,比喻與人相處,儘管道理、優勢在己,總是保留一些容人之量,不有風駛盡巾里,不逼人太甚。
下聯「養無限天機」,是承上的因,而得到的果。當我們凡事讓三分,不去計較的時候,反而不會吃虧,而是能蓄養無窮無盡的「天機」。「天機」,本指上天造物的奧秘,這裏指非人為可得的機會、機遇。
上下聯各五字,句式均為上一下四,「留/有餘地步」、「養/無限天機」。對仗方面,「留」對「養」,而各領起下四字;「有餘」對「無限」;「地步」對「天機」,非常工整。至於平仄,按格律要求,上聯第四字應用「平聲字」,而「地」字為「仄聲字」,做成了「拗」;下聯第四字本應用「仄聲字」,撰者刻意用「平聲字」的「天」,而起「救」的作用,值得讀者留意。當然,如以上聯首字「留」與下聯首字「養」作領起字不算入格律之內,則上聯「有餘地步(仄平仄仄)」對「無限天機(平仄平平)」,聲律上一樣穩妥。
蘇文擢教授撰聯為贈
1989年4月,蓬瀛仙館創立66周年館慶之際,邀得蘇師文擢教授(1921-1997)主持演講會,講題為「道教在中國文化教育之要義」。當日聽眾超過400人,當中除了館員道侶外,也吸引了大專學界、教育界、文化界人士出席,使大眾得以領略道教信仰和文化的精華。仙館並以此講座為契機,舉辦六期「道學研習班」,逢星期日上課,為香港以課堂形式教授道教信仰和文化的先聲。
1990年(庚午)農曆十一月第一屆道學研習班同學畢業,蘇老師撰聯為贈,聯曰:
道啟祥和,立心天地
學通今古,留意藝文
上下聯之首嵌入「道」、「學」二字,並以之落想。上聯「道啟祥和,立心天地」。回顧1989年至1990年間,不論內地和香港均發生大大小小造成人心不穩的事。蘇師深明道教超然物外之旨,慕道、向道者,自然能夠致虛靜而得祥和,不憂不慮。蘇師寄語畢業學員,個人祥和是小,所有人祥和是大;修道者,應着眼於大,所思所想,都應立心天地。「立心天地」,語出張載〈西銘〉「為天地立心」,宋人葉采(生卒年不詳)云:「天地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簡單來說,就是替天行道,使他人甚至於萬物都能得其所生,得其所安。
下聯「學通今古,留意藝文」,這是承上聯「立心天地」而來。人如何能替天行道呢?蘇師指出,為學要博通今古,博通今古,則要着力於六藝經典。班固(32-92)《漢書·司馬遷傳》記司馬遷(前145-?)之言曰:「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正是「學通今古」的最佳註腳。「留意」,注意的意思,語出《戰國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藝文」,語出《漢書·藝文志》,是六藝群書的概稱。
全聯16字,上、下聯各8字,皆由兩四字句組成,平仄對仗諧協工穩,讀來鏗鏘有力;其內涵豐富,典實深厚,對畢業學員的寄望和期許,一顯宗師風範。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