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萬里尋親說孝道──萬里尋親故事的背景及内容特色

萬里尋親說孝道──萬里尋親故事的背景及内容特色

明清時代的孝子們歷經千辛萬苦,尋找親人,除了是為了自身生命價值的安頓,也是為了將父母帶回家族和親情倫常之內,更重要的是,孝道更可以遮掩或彌補父母的過錯。

施林海 作者: 施林海
2021-10-08
憑欄瑣記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儒家孝子忠義教化文化動員明清灼見原創灼見獨家黃向堅
明清之際,萬里尋親的文獻和故事大量增加,成為社會上普遍稱許的孝行典範。(灼見名家製圖)
明清之際,萬里尋親的文獻和故事大量增加,成為社會上普遍稱許的孝行典範。(灼見名家製圖)
0
SHARES
134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承接上文:〈萬里尋親說孝道──古畫背後的故事〉

明清盛行,士商為主

宋代之前,萬里尋親的事跡雖然時而發生,記之文獻,但在社會上仍稱不上顯著的孝行典範。宋元時期,這類文獻記載漸多,而到了明清之際,萬里尋親的文獻和故事大量增加。明代初年的旌表(官府為忠孝節義的人立牌坊和賜匾額)已清楚標出「萬里尋親」是一種孝行的範疇,成為一種官方及社會上普遍稱許的孝行典範。

明代初年的旌表已標出「萬里尋親」是一種孝行的範疇,成為一種普遍被認知和稱許的孝行典範。

為什麽萬里尋親會在明清時期如此盛行呢?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一, 明清商業活動相當發達,許多商人離家往外經商,與家人分隔兩地。這段時期許多孝子尋找的對象正是遠遊經商的父親,當時商業最發達的江南地區便是這類孝行盛行的區域,而尋親者的社會身份則多為士商;
二, 明清以來宗族組織的興盛,以及對宗法和祭祀的重視,導致社會上重視孝道,成為普世的價值典範;
三, 官方和民間均推崇孝道,對之大加讚譽與表彰,地方士人亦爭相傳頌尋親孝行,產生了極大的文化動員和教化效應,從而也導致尋親行為更加盛行。

15世紀以來宗族組織的興盛,以及對宗法和祭祀的重視,導致社會上普遍重視孝道。

另外,明末清初的萬里尋親則有一個特別的原因,就是遺民心態。明末清初改朝易代,漢族士人因此移忠作孝,把對故國的「忠」都轉化為「孝」。在這種「孝忠並提」的社會風氣中,「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是時人讚揚孝子的基本出發點,例如黃向堅的《萬里尋親圖》在塑造了「孝」之形象的同時,更體現着「忠」的大義。

明末清初改朝易代,許多士人因此移忠作孝,把對故國的「忠」都轉化為「孝」。

萬里尋親的四大故事類型

這些發生在明清社會的尋親故事,猶如一齣齣戯碼,吸引着觀眾的目光,牽動着眾人的感同身受和悲喜情感,具有深遠的社會教化作用。台灣學者呂妙芬分析了明清時期200多個尋親故事,將之内容歸納為四個類型:

一,戰亂中孝子與父母失聯,孝子開始尋親;
二,孝子年幼時,父親出門遠遊,音訊全無,孝子長大後立志尋父;
三,孝子的生母因種種原因被迫離開,甚至改嫁,孝子最終將生母迎歸奉養;
四,父母或祖父母卒於外,無力歸葬,孝子盡力尋訪親人屍骨,負歸完葬。

尋親故事的四大主題

萬里尋親的故事有四大類,各有不同,其敍述主題卻相當雷同,每個故事都具有四大元素,包括:孝即良知、歷盡艱辛、天人交助和救贖父母。

一、孝即良知,仁孝一體

論語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孟子曰:「大孝終身慕父母」。孝道一直是中國傳統社會的重要倫理原則,乃天生的道德情感和責任,是人之所以異於禽獸之幾希所在,甚至某程度上是古人的「終極關懷」。

在萬里尋親的文獻中,時而看見尋親者發出「兒不見父,何以生?」、「人而無父,曷以為人?」及「不得吾母,奚用生為?」的渴求和感慨。為人子者的價值永遠以父母做為坐標,他們心中的孝思(儒家價值觀)幻化成流離失所之父母的聲聲召喚,催促着他們踏上尋親之途,正如黃向堅所言,「儼如親之召我行矣」。

許多孝子在未能找到失聯的父母前,生命之意義難以安頓,只有在親子重逢,盡到養生送死的責任之後,孝子的生命價值才得以體現。有些故事的結局並不圓滿,親子終未能重逢,這些孝子們或從此茹素廬墓而居,或終生不仕不娶,更有不少人因過哀勞瘁而早卒,甚至有自殺者。

許多孝子在未能找到失聯的父母前,生命之意義難以安頓,只有在親子重逢,盡到養生送死的責任之後,其生命價值才得以體現。

二、危厄艱困的旅程

險厄艱困的旅程乃萬里尋親故事中的另一主題。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艱苦磨難的旅程,既是一條通往親子重逢的必經之路,也是考驗孝子心志的艱難歷程。

這段路程愈是艱辛,愈是危險,就愈能夠顯出孝子尋親心志之堅定不移,也愈值得被書寫。方志中有「間關萬里,瀕死者屢」、「間關萬里,備歷艱險」等概括性描述,而最鮮明細膩的例證就是上文所述的黃向堅尋親記,引起強烈迴響。文中最具感染力的就是黃向堅對於自己身體受傷和痛楚的大量描述,例如:

在途時,遇雨雪,腫趾破裂,痛楚頻頻,倒地身如泥塗。自顧堪憐,往往僵臥道旁;

寓湘潭縣城外,左足血瘀腫赤,痛不能禁,用瓦針刺血,憔悴支離,眠餐幾廢

另外還有心理描寫,例如圖畫中的題識常有以下文字,如「困憊非常」、「莫不危懼」、「尤為危懼」、「行旅患之,過此不勝悚懼」、「迄今股栗」、「驚魂亡跡多窮路」、「迄今吮筆,猶為股栗」、「圖之且以志懼」、「泚筆神悚」、「欷歔日危尤甚」、「援筆神悚」。

由於作者是敍述者也是行動者,既有親身經歷,也有第一手資料,帶給讀者身歷其境的感受,感動力強烈。通過文字或圖冊,讀者可以感受到獨行於險山惡水之間的孝子之毅力和艱難,從而產生共鳴和認同。這種堅毅之志,更是開啟天人交助的重要契機。

故有所謂,「更有孝子尋親骨殖一事,其事愈難,其情愈苦,而天之所以報答孝子,其跡愈奇。」

尋親路程愈是艱辛,愈是危險,就愈能夠顯出孝子尋親心志之堅定不移,也愈值得被書寫。

艱苦磨難的旅程,既是一條通往親子重逢的必經之路,也是考驗孝子心志的艱難歷程。

歷經驚險,通過重重考驗才能完成尋親目的的主題,其實在佛教故事中更為明顯,例如《觀音菩薩傳奇》中的〈吳孝子萬里尋親〉,故事中雖然觀世音菩薩一路相隨救助,但是吳璋必須要親身接受試驗,更被毒蛇所咬,歷經千辛萬苦,菩薩也讚嘆道,「吳璋啊,你為母忘軀,真是純孝的鐵漢!上天絕不負你這一片苦心的。」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也隱約包含着這種驚險和考驗的元素。對「苦難」的探討是世界各大宗教所共同關注的焦點,這類孝子受難主題有否受佛教故事所影響,倒是一個饒有趣味的研究方向。

對「苦難」的探討是世界各大宗教所共同關注的焦點,這類孝子受難主題有否受佛教故事所影響,倒是一個饒有趣味的研究方向。三、天人交助的網絡

萬里尋親談何容易,但由於孝子堅定的意志和付出,感動天人,形成一種天人交助的網絡。首先是人間,因着尋親的孝行在社會上普遍受到肯定,許多人都願意對孝子伸出慷慨之手。譬如黃向堅雖然家境貧寒,但是在旅途中常常得到地方百姓和士商的款待和幫助,譬如在苗地,有能通漢語者予以款待;路遇楚黃人楊某,不僅帶他進入貴州,更有「親厚」照顧;在籌備回鄉時,更得到縉紳友朋的資助,送馬匹和贈旅費,設宴言別。

此外還有來自上天神明的回應,即中國孝文化中極為重要的元素──「至孝格天」。常見情節就是當孝子經歷千辛萬苦,在絕望中向神明發出哀號和求助時,神明往往籍着夢示等奇跡式的指引,引致親子重逢。

而最常見的「求助」方式就是孝子們的放聲「號哭」,從而帶來天人感應的結果。例如鄭氏兄弟在荒山中尋覓父親骸骨不果,兩人「號泣八晝夜」,遂夜夢神靈告以柩處,而得以攜骨歸葬;王溥與母親相失18年,尋母不得,「晝夜號泣」,後有神靈托夢告知其母已被賊逼投井而死,他也終於在井裏尋獲母親骸骨。

另外,向神靈虔誠祈禱也相當常見,例如清初名儒顔元之父離家46年,音訊全無,顔元在50歲之高齡,毅然踏上尋找父親之征途,沿途在各大寺廟祈禱、求籤與夢兆,最後關帝向其妹托夢,兄妹相逢,顔元也終於能夠將父親的神主帶回家中供奉。

《二十四孝》中的首篇便是〈孝感動天〉,講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動上天的故事。

四、救贖父母

明清時代的孝子們歷經千辛萬苦,尋找親人,除了是為了自身生命價值的安頓,更重要的是要將流離失所的父母,帶回到儒家所重視的家族系統和親情倫常之內,重新安置在本屬於他/她的正確位置上。

這個主題具有一種「以孝救贖」的深刻意涵。所謂救贖,除了在身體和名分上將流離失所的父母重新帶回正確的位置,同時也包括原諒並彌補父母所虧欠的一切, 即「孝」可以遮掩或彌補父母的過錯。

在許多故事中,孝子千辛萬苦尋求的對象往往是好遊不歸、不負責任、徹底失職的父親,有的甚至已經在外另組家庭。例如劉湊的父親因積欠龐大債務而逃亡,他後來得以還家,主要是靠兒子多方尋找,並借貸還債。故事中也有許多被擄失節或改嫁的母親,譬如廖人俊之母被強盜所擄後已有新家庭,但這也絕無礙他對母親的情感,以及迎歸奉養之決心。

上述這些在傳統觀念中被視為虧德的父母,在萬里尋親的故事中都能因孝子的付出和磨難而得到救贖,獲得儒家賦予的尊榮與地位。許多孝子為了救贖父母,付出不少代價,或勞瘁早卒,或身體受傷,這些經歷都記錄在地方誌上。根據西方學者研究,中國孝子傳的某些特色頗似基督教傳統中的聖人傳,值得深入探討。

根據西方學者研究,孝子傳的某些特色頗似基督教傳統中的聖人傳,值得深入研究。

尋親故事背後的複雜和遺憾

萬里尋親之結局多數是是大團圓結局,皆大歡喜,但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在這些紜紜故事之中,會否有一些意料之外的境況呢?透過若干文本,學者發現其中隱隱約約透露出一些尋親過程中複雜且負面的情境,下文將作簡單論述。

「古畫背後的故事」之二

更多精采文章

  • 萬里尋親說孝道──古畫背後的故事萬里尋親說孝道──古畫背後的故事
  • 漫談秦興亡與市井的「群」文化漫談秦興亡與市井的「群」文化
  • 經典的塑造與成全──中國傳統示例經典的塑造與成全──中國傳統示例
  •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
  • 孔門精要三句話孔門精要三句話

2+
  • 萬里尋親說孝道──古畫背後的故事
  • 黃兆漢:荀子「性惡論」的思考
  • 萬人傑語錄VS毛語錄

施林海

香港註冊中醫師,從事中醫藥行業,師從歐陽衛權教授和李賽美教授,近年參與李賽美教授主編之《名師經方講錄》系列叢書,擔任副主編。平素醉心攝影、盆景、奇石及舊物收藏,篤信文化和藝術能夠豐富人生。 聯繫電郵:manuscriptsze2021@gmail.com
View all posts
標籤: 儒家孝子忠義教化文化動員明清灼見原創灼見獨家黃向堅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林鄭月娥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啟動禮致辭,強調對香港創科產業的長足發展有充分信心。(政府新聞處圖片)
灼見報道

港府斥百億建InnoHK 林鄭月娥:研究轉化實用 孕育科研人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6
公司需要的不是只會聽話的人,而是能發揮抱負的人。(灼見名家製圖)
精算情懷

主動幫助主管做事

作者: 潘燊昌
2022-05-25
鄧立光博士表示,《周易》分《易經》和《易傳》,《易經》指的是六十四卦中的卦體、卦象和爻辭;《易傳》則是學者文人對《周易》的卦、爻辭所作有系統的解釋。(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演講錄

鄧立光:入《周易》之門 基本功不可或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4
北韓領袖金正恩巡視平壤的藥店,了解藥物供需情況。(亞新社)
大中華視野

北韓抗疫之戰

作者: 盧兆興
2022-05-23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右)與科大首位女校長葉玉如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圖片)
灼見專訪

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2

影片

  • 何漢權校長x蔡世鴻校長:新特首如何為香港教育開新章?學新加坡大量吸納外來學生激活人才庫
  • 霍詠強:西方制裁俄羅斯造成怎樣的糧食危機?中國為何受一宗半真半假新聞負累?
  • 黃錦輝教授:元宇宙更難保障私隱?有更大空間推送虛假資訊造成瞞騙?
  • 雷鼎鳴:疫情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動態清零是否可行? 制裁不絕 逆全球化時代如何自保?
  • 陳妙霞博士:針眼(麥粒腫)的成因是什麼?如何透過食療及針灸消腫解毒?
  • 曾鈺成:為薪酬趨勢調查討個公道 調查方法有其道理 結果非公務員調薪唯一考慮
  • 霍詠強:美國大殺傷力網絡企業如何控制全球輿論? 中國怎樣反制 建立平台說好自己故事?
  • 黃錦輝教授:在元宇宙做生意無王管欺騙程度高?用虛擬貨幣交易為何不是貨真價實?
  • 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補血中藥功效逐一介紹 如何提防買到假貨? 推薦古方八珍湯補氣益血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準備退休準備退休 洪細君
  • 煙雨迷濛踏翠微──訪簡林、思往事煙雨迷濛踏翠微──訪簡林、思往事 馮珍今
  • 本末倒置本末倒置 常霖法師
  • 姜濤:港保險資本監管體系助控風險姜濤:港保險資本監管體系助控風險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
  • 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 丁望
  • 進入沙崩世紀的國家會怎樣?進入沙崩世紀的國家會怎樣? 張建雄
  • 第三次世界大戰vs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三次世界大戰vs第四次工業革命 何劍輝
  • 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 本社編輯部
  • 兩年一次的戰役如何終結兩年一次的戰役如何終結 張建雄
  • 梁廣灝:鐵路工程延宕 帶來深刻教訓梁廣灝:鐵路工程延宕 帶來深刻教訓 編輯精選
  • 點解咁多銀主盤賣唔出?點解咁多銀主盤賣唔出? 湯文亮
  • 鄧立光:入《周易》之門 基本功不可或缺鄧立光:入《周易》之門 基本功不可或缺 本社編輯部
  •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 陳文鴻
  • 林鄭月娥的柔軟與剛強林鄭月娥的柔軟與剛強 廖書蘭
  • 重組政府架構與發展北都的核心啟示重組政府架構與發展北都的核心啟示 陸恭蕙
  • 來自基層家庭的閃耀之星來自基層家庭的閃耀之星 曹啟樂
  • 砂子的故事砂子的故事 譚寶碩
  • 中國油畫先驅──李鐵夫率直的筆鋒中國油畫先驅──李鐵夫率直的筆鋒 益行
  • 幹了ESG Impact 30年幹了ESG Impact 30年 管仲連
  • 潘俊恩:俄烏戰爭未料攻守勢異  芬蘭瑞典無懼邁步北約潘俊恩:俄烏戰爭未料攻守勢異 芬蘭瑞典無懼邁步北約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潘燊昌
  • 施永青
  • 湯文亮
  • 胡孟青
  • 陳章華
  • 周光蓁
  • 羅乃萱
  • 黃氏
  • 鄒秉恩
  • 文振球
  • 廖書蘭
  • 楊立明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