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財爺曾俊華在Facebook帖文稱,他憂心香港財政每況愈下,需要借貸度日,而增加的稅收杯水車薪,直言香港有步入結構性財赤的危機,言論惹來各界高度關注。
曾俊華表示,借貸的融資不可能長期用來應付經常性開支,原因是「債冚債」,香港庫房很快乾塘,即時效果是對香港信用評級有負面影響,為了支付債務利息,加稅加費會陸續有來,然後各項公共服務大縮水,這些都會由子子孫孫去承受,他甚至質疑,如果不想辦法理順好財政,任由結構性財赤持續下去,與《基本法》對特區公共財政要量入為出的要求是否相符呢?。
對於香港是否已步入「結構性財赤」?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當香港經濟周期好,財政仍然錄得赤字,這樣才可以說香港已陷入結構性財赤,但他暫時未看到這情況出現。
他預期當香港經濟周期好,無論是股票印花稅或賣地收入,都會有相當進帳,而支出增長較為穩定,應該足夠應付政府支出。
經濟好 料樓股稅收有進帳
除了政府財政外,外匯基金總資產為40178億元,2023年政府投資收入約2000多億(2127億元),這部分已高於同期的財赤,這是其他經濟體沒有的額外收入,如果將外匯基金計入整體財政,外匯基金於2000年時只有千多億美元,計入財政盈餘和投資回報,如今外匯基金超過5000億美元。
換句話,過去20多年香港財政盈餘增加了3000億美元,扣除赤字,平均每年淨賺150億美元,相當於每年賺千多億元,在經濟較差的年頭,香港的投資收入仍然有千多億元,考慮到經濟差的年頭少有出現,投資收入增長趨勢持續,去年度增加至900多億元,往後可能超過千億元,若然投資收入再上升,便可足夠覆蓋政府開支。
他形容外匯基金是香港財政重要的支援,去年度便錄得2127億元的投資收入,是其他經濟體沒有的優勢,就好像美國著名學府普林斯頓和耶魯大學持有捐贈基金(endowment fund) 一樣。過去一年利率稍高,香港外匯基金的閒錢獲得不錯收入,他相信一旦利率回調,屆時投資氣氛改善,本港樓市股市亦會轉好,有利財政收入。
對於曾俊華指長期倚賴發債推動基建,會影響香港的信用評級,莊太量稱,如果香港要發債融資,自然要趁現時評級較高來發債,若然香港信貸評級再遭人降級,融資成本可能要提高。
基建蝕錢論難一概而論
他認為,投資基建並不一定有錢賺,建造隧道可能有隧道收費,要看項目對香港社會的整體回報,所以借錢進行一些沒有利潤的項目便說一定蝕錢,這樣很難一概而論,最重要是發債有一定額度,他建議6000億元作為發債上限,若超過上限,便需要立法會通過,便不會任由官員自行決定發債,其他經濟體如日本或美國沒有錢還,可以印鈔抵數,除非廢除聯繫匯率,因為香港始終沒有本身的貨幣政策,如果沒錢,便要靠外匯基金的投資收入來還債,但又不可靠食老本,所以發債屬短期措施,
對於有擔心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莊太量認為,由於醫療系統已經飽和,即使老人家增加,入院治療的時間及次數無疑有所增加,但醫院床位供應已經飽和,人口老化很難再在醫療系統造成太大負荷,所以醫療開支很難大增,但排隊看病的時間拖長,能聘用的醫護人員亦捉襟見肘,但他預計福利開支會大增,例如生果金、兩元乘車優惠會增加,整體上開支會穩步緩慢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