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參加的茶花禪會多是以茶為主的活動,只參加過一次由花主人負責的聚會,感覺很不一樣。香港佛教團體舉辦的茶禪聚會,主題和希望達到的禪意可能和日本的茶道相近,都是透過靜心,慢下來,放鬆自己,最終觀察內心,尋找真實的本性。
日本的抹茶道準備和喝茶前的程序有較固定的規格,庭園、花藝、茶室布設很重要,也可能設一個聚會的交流命題。在香港的茶禪會,品茶前一般較注重放鬆的功夫,茶會的環境是寧靜和優雅就可以了,注意力較放在觀察、品嘗每泡茶的變化而帶動人的感官和情緒的變化,可能比較接近我們的真實日常生活經驗,因為很多人都喜歡喝茶,但是有時候也會有一些與會者把集中力放在茶葉的質素上而觸動了情緒,着了相,給茶色、茶味牽動了心思,忘了來茶禪會的初心。
我也有過經驗,因為太期待預告的好茶,在不同的環節都不能專注。各位參加茶禪,不要只是抱着品茶和談天說地的心情,我們應該能帶着放下一點自我和世俗煩惱的感覺離開的。
花茶會傳遞禪意
一位資深茶愛好者兼古董收藏家告訴我,雖然中國歷史上沒有特別提及花道,但宋明的文人雅士都或多或少懂得插花,明清時開始有盆栽和園藝的論述,蘇州、揚州直至今天還有名園。
我參加的那一次花茶會,負責的花主人是學習日本草月流花道的,根據網上的簡介,是主張隨心自然地插花和較現代的流派,好像跟寺院關係較疏離。花道一般相信源於供佛,始於京都六角亭觀音道場的池坊流,如果去京都旅行,可以從購物步行街「京極通」一直走就可以見到。賞櫻景點之一仁和寺的御室流花道,和香港人熟悉的銀閣寺也是花道勝地。香港大學亦曾邀請銀閣寺的花道老師來港交流。
回說那次花禪,花主人在插花前讓客人們觸摸和感受花枝的氣息和生命,希望大家在靜觀花主人插花時與花枝融為一體,了解花主人想表達的禪意,和花兒散發的生命力。最後奉上一杯淡香的花茶,從佛學說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完美地全方面傳送禪意。當然每個客人產生的心識各有不同,因為禪宗說每個人的悟境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茶主打」和「花主打」兩類禪會都一試,看自己在哪種模式較容易進入狀態。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