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是很多學生的一道難以跨越的高牆。為此,家長大灑金錢,買補充作業、請補習;學校誠聘外籍老師、推廣活動營造語境……不過,對英文本來水平一般的學生,這些努力只是枉然。撇除學生惰性的個人因素,其實英文本身就不是一種易學的語言。我自幼英文便學不好,當然也沒接受過任何英文教學的專業培訓。正因如此,我才想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
寫成一句英文要過五關斬六將
要寫出一句合乎文法要求的英文句子,根本是件排除萬難的「大事」:辨識大小階,只是小事;顧慮單、眾數後,又要思考由此引申的第三身問題──has / have、is / are。再到處理時式,這絕對是「BOSS」級的難關:單是現在式、過去式、未來式的基本樣式,已不易掌握,加上往往又有特例,使人難以拿捏。然而,更要命的是以上各種因素會綑綁一起,產生連鎖作用影響句子的時態。一大堆has / have / had、will / would / should、is / are / was. / were與動詞的化學反應,叫人頭昏腦脹。除此之外,釐清名詞、動詞、副詞、形容詞在句子的擺位和不同串法,又是件「世紀工程」……
因此,從小我也不認為「英文是其中一種最易學的語言」。它給我的感覺是要瞻前顧後,又容易顧此失彼的複雜、難學。諷刺的是畢業後,我真正有機會用英文和外國人溝通,才發現日常交談,他們根本不注重文法。情況就如,我們平時用中文聊天,也不會用完整句子一樣。可是,學校不是這樣教我的。
讀出英文字要歷盡艱辛
英文以拼音見長,世界上很多沒有文字的語言,也是靠借用英文字母,才得以被記錄。可是,過去學習英語拼讀,就只讓我領略到吃力不討好的滋味。
我在香港讀中小學,上英文堂都沒學過拼音課程。英文老師教生字讀音時,確實會將字斷開來發音,但箇中原理,我從來一竅不通,也不知何處是重音。唯有憑電子字典發音,然後死記讀音,考試、默書也是靠將每個英文字抄十次八次死記硬背。結果,自然是發音不準、轉瞬忘記串法。
認清學生難點才是教授重點
過往不是我無心向學或羞於請教老師,而是我無法將不理解的東西,有效地表達。我相信自身經歷不是孤例,而是不少學生的寫照。直到我大學,修讀語言學,才知道我從來都沒有在腦海中為英語「編碼」,所以我對着英文就像對着「外星語」一樣陌生。簡單地說,那就是缺乏語感。
這不是要求學生多與外國人溝通、多閱讀幾本英文書、多看幾套英文電影就能解決的。相反,英文流膩的人卻未必理解得了水平較低者編碼的困難。故此,教師必須從英文的難處,以及學生的難點去規劃教學策略,而非在搔不到癢處的地方白費精力。
具體可參考中文教學的「重組句子」,這題型能令學生熟習句子結構,加深對時地人事、主謂賓等概念的理解。另外,由於學生母語是中文,教師亦可從中英文表達的差異,去思考學生的難點。
總結,了解課題的難易點,以及學生的強弱項,為教師的基本訓練。一切的教學活動,也應以此為基礎,其餘的也不過是花巧。依此,同工面對程度一般的同學時,不妨變換思維,以「為何學不會」的角度去幫助學生,或許能得出不一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