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介紹了「四諦法」如何有助解決各種災害問題,以下四個生活中的小故事可以讓我們感悟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佛家智慧。
哭婆的故事
話說有個老婆婆,下雨天她哭,晴天她也哭。因為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了給雨傘店的人家,小女兒則嫁了給米粉店的老闆。晴天時,她總是掛念大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遇上了雨天,她便為小女兒着急,萬一米粉沒有太陽曬,發霉了怎辦?
於是晴天時,她為大女兒哭;下雨天,則為小女兒哭。
後來,她遇到一位智者。智者了解到她哭的原因後,微笑地說:「你改變不了天氣,卻可以主宰自己的心情。世間事物的好與壞僅在一念之間。以後,如看到出太陽,你就為小女兒歡喜,可以曬乾很多米粉;如果下雨,你就想想大女兒,今天雨傘店的生意一定很好。這樣你就不會再哭了。」
老太太一下子想通了:「對啊!」從此,無論天晴還是下雨,她總是笑哈哈的,變成了「笑婆」。
真的是一念轉境,從此日日皆是好日。
退一步海闊天空
有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曾賺過許多錢,但因近年經濟不景氣,他的生意一落千丈,負債纍纍。他變得很落魄,整天憂心忡忡。終於有一天,愈來愈想不開,他決定要跳河自殺。
深夜裏,他到了河邊,卻看見一位少女正在那裏哭哭啼啼。商人見此,便走上前問道:「小姐,三更半夜你來這裏做什麼?」少女回答說:「我的男朋友拋棄了我,我不想活了,因為沒有他,我活不下去了。」
商人一聽,回答說:「咦!那你以前沒有男朋友時,你是怎麼活的啊?」少女一聽,幡然醒悟,她也就不尋死了。
商人此時心想:「在我沒有這麼多錢以前,我是怎麼活的?我也是白手起家的啊。」
這時,少女反問商人:「三更半夜,你來這裏做什麼啊?!」
商人自嘲地笑了笑:「沒什麼,只是晚上睡不着,出來散散步而已。」
世間的許多執着和苦惱,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未必那麼嚴重了。故云:退一步海闊天空。
以上兩個故事,其實都是通過「換個角度看問題」,以達致離苦得樂的效果。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好像有點消極、有點阿Q精神。當然,佛家還是會鼓勵大家積極向善,創造好因好緣。這樣子的離苦得樂,就更有意義了。下面兩個故事,就是例子。
回音壁
有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遭遇到許多誤解和挫折。由於得不到別人的理解,他漸漸養成了以戒備和仇恨的心態看待別人的習慣。在壓抑鬱悶的環境中,他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排斥他,因此度日如年,精神幾乎要崩潰。
有一天,他為了散心,登上了一座景色宜人的大山。坐在山上,他無心欣賞優美的風光,想到自己這些年來的遭遇,內心的仇恨像開閘的洪水一樣,忍不住大聲對着空蕩幽深的山谷喊:「我恨你們!我恨你們!我恨你們!」話一出口,山谷裏傳來同樣的回音:「我恨你們!我恨你們!我恨們!」他愈聽愈不是滋味,又提高了喊叫的聲音。他駡得愈厲害,回音就愈大愈長,也擾得他更惱怒。
就在他再次大聲叫駡後,從身後傳來了「我愛你們!我愛你們!我愛你們!」的聲音,他扭頭一看,只見不遠處寺廟裏的一位老法師正在衝着他喊。
片刻後,老法師微笑着向他走來。他見老法師慈眉善目,便一股腦兒地說出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
聽了他的講述,老法師笑着說:「晨鐘暮鼓驚醒多少山河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無邊苦海夢中人。我送你四句話。其一,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失敗,失敗只是暫時的。其二,改變世界之前,需要改變的是你自己。其三,改變從決定開始,決定在行動之前。其四,是自己的決心,而不是環境在決定你的命運。你不妨先改變自己的習慣,試着用友善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的一切,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半信半疑,表情很複雜。老法師看透了他的心思,接着說道:「倘若世界是一堵墻壁,那麼愛就是世界的回音壁。就像剛才我們的回音,你以什麼樣的心態說話,它就會以什麼樣的語氣給你回音。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為人處世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對外界苛求太多而產生的。你熱愛別人,別人也會給你愛;你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世界是互動的,你給世界幾份愛,世界就會回你幾份愛。愛給人的收穫遠遠大於恨所帶來的暫時的滿足。」
聽了老法師的話他終於想通了。
回去後,他開始以積極、健康、友善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一切。他和同事之間的誤解沒有了。沒有人和他過不去,工作上他比以往順利多了。他自己也比以前快樂多了。
一根枴杖的故事
懷特先生是個生意人,他的人生目標就是賺錢。只要能賺錢,手段永遠是次要的。為了錢他曾出賣過朋友,欺凌過弱者,甚至犠牲過兒女的幸福。幾十年下來,他雖然賺了幾十輩子都花不完的錢,卻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懷特先生家門口有個小郵箱,由於長年不用,早已銹漬斑駁,用鎖匙也打不開生銹的鎖,因為很少人會給一個唯利是圖的奸商寫信。不過對此懷特先生可一點也不在乎,他很清楚自己的財富時刻都在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增值,何況還有那麼多人為了錢而拜倒在他腳下,有這就夠了。
有一天,懷特先生隔壁搬來了一位新鄰居,趕巧的是那新鄰居竟也叫懷特。聽說他曾在國外當醫生,剛退休回到溫哥華的郊區。據懷特先生觀察,這位懷特醫生不過就是個庸庸碌碌的小老頭,平日靠擺弄庭院的花草打發時間。
懷特醫生來的第一天,郵差在他家門口安了個小郵箱,跟懷特先生家門口那個一般大小。信件緊跟着就源源到來了,信件很多。沒過多久,郵差為他換了個更大的郵箱。隨着信件的到來,懷特先生的麻煩也來了。一些寄給懷特醫生的信被誤投進懷特先生的舊郵箱裏,而且寄來的不僅僅是信,還有禮品。這樣,懷特先生的管家不得不換下那生銹的鎖,把郵箱重新刷一遍油漆,而且還一趟趟地將誤投的信物交還給隔壁的懷特醫生。儘管兩個懷特有着不同的稱呼,偏偏那些信封上的收信人只寫了「懷特先生」,外加門牌弄錯,不誤投才怪呢。
一個晴朗的下午,懷特先生偷偷站在窗口看着隔壁的懷特醫生從自家郵箱裏取出信件,然後樂滋滋地閱讀那些遠方的來鴻。懷特先生心裏不禁憤懣:憑什麼是他?他算老幾?漸漸,這種憤懣變成懊惱。
一天,郵差帶着一件郵包裹來到懷特先生家,那是件長長的掛號包裹,收信人寫的是「懷特先生」,但憑直覺懷特先生明白這又是個誤投的東西了。他瞥了一眼包裹的地址,發現下款竟是日內瓦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
懷特先生好奇地悄悄拆開包裹,看見裏面裝着一根桃木拐杖,手工做的,打磨得很光滑,但式樣一般,而又不是很值錢。包裹裏還有一張照片,上面是一個穿着國際救援組織制服的年輕黑人女孩站在一架貨運飛機邊,照片背面寫着姓名地點和一個14年前的日子。
懷等先生更加好奇了,他查了半天,最後才弄明白照片背面寫的地點是非洲一個小國。但是,14年前那裏發生過什麼事?鄰居和這個黑人女孩到底有什麼關係?他不清楚。帶着進一步探究的好奇心,懷特先生不動聲色地將包裏照原樣縫合,親自登門去交給懷特醫生。看着鄰居很高興地拄着桃木拐杖在屋子裏試來試去,懷特先生就問:「這照片裏的女孩是誰呀?」「不記得了。」懷特醫生輕描淡寫地回答。「可照片後寫明了姓名地址呀?」懷特先生不解地追問。「我大學畢業就參加了世界衞生組織,其中有20年是在非洲原野上度過的。我曾在那裏救援過很多生命垂危的黑人孩子,怎麼可能記得每個孩子的名字?何況他們現在都長大成人了。」懷特醫生答道。其中不少信裏附夾着照片,各種膚色各種年齡的男男女女展露着笑容,而這一切都源於懷特醫生的無私幫助。
懷特先生望着那些東西,又懊惱又羡慕。懷特醫生沒有察覺到懷特先生的懊惱,還一個勁兒地試着桃木拐杖。
回到家,懷特先生獨自躱進書房,直到深夜也沒出來。驚慌的管家只得叫來秘書和私人醫生,當他們打開書房門,卻看見懷特先生正摟着一堆拐杖淚流滿面。那些拐杖有檀香木的、有上好象牙的,還有紅木鑲純金手柄的,每一支都是質地優良價格昂貴。可是懷特先生卻像個孩子似的,傷心地哭着對管家說:「上帝,我多想像隔壁那個小老頭一樣擁有一根桃木拐杖啊。」不明就裏的管家說:「哪根桃木拐杖?我們可以拿錢去買啊。」懷特先生卻哭更傷心了,因為他知道用自己所有的錢也買不來那根桃木拐杖。是啊,許多看似平常的東西卻往往是無價的。
漸漸地,懷特先生的公司業務裏多出一些公益項目,有時是公益捐助,有時是免費為一些慈善機構運送物資。這些舉動在從前簡直是不可想像的。有一次,一個記者拿着麥克風追問剛當上公益金名譽顧問的懷特「大老板」:「您曾經說過自己任何投資都要獲得回報。您現在做這些,是期望獲得什麼樣的回報?」懷特先生面對鏡頭,笑着說:「我想有人會寄給我一根桃木拐杖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懷特先生的身邊開始聚集起很多朋友,他與子女們也慢慢重新有了來往。而且,他家門口的郵箱裏也開始有了寄自四面八方的信件,而且是真正寫給懷特先生的。
春天來臨的時候,懷特先生收到了一封信,寄自一個遙遠國度的山區,那裏剛剛經歷了一次地震。寫信的孩子說:「感謝您組織了一個龐大的救援船隊,及時為我們運來藥品和帳篷。我們的院子裏種了一株櫻桃,我剛給您寄去了一根櫻桃木的拐杖,希望您喜歡。它代表着我們最衷心的感謝和最誠摯的祝福。」
慈悲和愛能感染旁人,能化解猜疑與敵意。慈悲和愛只有朋友,沒有障礙,也沒有敵人。
原刊於《佛智今用》,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