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20年推出的韓劇《花樣年華──生如夏花》,我竟然想起1998年的香港電影《玻璃之城》。一套是有16集的韓劇,片長16個小時,另一套是兩個小時的港產片。兩者有何關連,可以讓人有所聯想呢?
相隔27年
《花樣年華》開始的年代,是上世紀90年代,1993年,南韓大學生的戀愛故事(大學時代,男生由朴珍榮飾,女生由全少妮飾。來到2020年,大學生都已是人到中年了,男的由劉智泰、女的由李寶英來演,前後相隔27年,似是另一代人的故事了。
《玻璃之城》的故事,也是由男女主角唸大學時開始的。那該是1970年,男生由黎明、女生由舒淇來飾演。27年後,來到1997年,仍是由他們兩人演同一角色(顯得有點牽強)。
《花樣年華》與《玻璃之城》有何相似之處?相愛男女,期間愛恨交織、糾纏,都會是好事多磨。來到最後,能否修成正果,苦盡甘來,看編導是否手下留情了。
1993年,南韓大學生(以朴珍榮為代表)為弱勢族群爭取權益,為「光州事件」到街頭示威,與1970年的香港大學學生(以黎明為代表)為「釣魚台事件」而示威,兩者有相似之處。不過,有使命感的年輕人,為此得付出代價。
黎明最後要遠離香港,到法國留學,因而與舒淇分開,多年後再見面,各有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孩子了。朴珍榮受到迫害,要提早接受軍訓,全少妮被迫與初戀情人分手。兩人多年後重逢,也都結了婚(一個是已離婚,另一個婚姻名存實亡),都是有了孩子。
《花樣年華》是讓這對有情人,即使年輕時錯失了機會,來到中年,還是可以生如夏花,年華正茂的。
《玻璃之城》的有情人,卻是走進死胡同,只能一死了之,悲劇收場。
戀人之苦
羅啟銳在編寫《玻璃之城》前,曾經與我見面,他問我是否認識一些留學法國的「憤怒」青年(上世紀70年代,留學英美是主流,去法國、意大利讀書的,屬於少數)。是有這樣的青年,唸過幾年法國文化協會課程,一心一意要到巴黎,希望過不一樣的生活。
他/她們來到巴黎,生活不易,堅持下去的人不多,與我仍有聯絡的更少。我又有什麼有用資料,告訴羅啟銳呢?
其後看由「雌雄大導」張婉婷、羅啟銳雙劍合璧作品《玻璃之城》,張負責導,羅負責編,一個浪漫得有點不怎樣真實的愛情故事。鏡頭下的黎明、舒淇很有表現,編與導把一個欠缺說服力的故事,說得動人。
出現在巴黎街頭、做雜工的港生(黎明飾),一面倦意。後來他返回香港,工作順利,事業有成,看來神采飛揚。他在巴黎的生活與香港的,成了強烈對比。與韻文(舒淇飾)的重逢,遲來的喜悅。即使共同擁有一間屬於他們的(夢想成真)有品味居所,躲在裏面,才是安全的,二人世界到此為止。外面風大雨大,人言可畏,他們還可以到哪裏呢?
出現在韓劇《花樣年華》的一對年輕戀人,全少妮、朴珍榮,他們的遭遇,說有多苦就有多苦。期間不乏「死人冧樓」、「奸人當道」。他們開始不能在一起,各有不幸的婚姻,卻能最後夢想成真,快快樂樂生活下去。那是韓劇慣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橋段。
《玻璃之城》上一代人的戀愛,未能開花結果,港生、韻文沒法達成的心願,由他們下一代(兩人的兒女)去完成,讓人看了,感覺怪怪的。
上一代人其實不用理會世俗眼光,既然真心相愛,為何不可以愛得光明磊落呢?
電影與劇集
《花樣年華》劇集開始時,是上世紀90年代的南韓,男女主角除了喜歡看日本電影《情書》,更喜歡看港產片《阿飛正傳》,張國榮這個人名,不止一次由電影男女主角口說出來。戲中戲,年輕人坐在電影院內看《阿飛正傳》,導演是向港產片致意。
不過,不是所有同代人都愛這部電影的,不那麼文藝的韓國青少年,會說「看不懂《阿飛正傳》」,他們的選擇:《英雄本色》。
歌,自是以民歌為主,韓國青少年喜歡的歌手,我們可不知道他們是誰。不過,沒關係的,男主角吟唱出來,旋律悅耳,歌詞像詩句,很能打動人心。
《玻璃之城》的《今生不再》,歌詞優美,由歌手唱出來,同樣感動人,只是語帶傷感,讓人體會人生況味,苦多於甜。
把《花樣年華》與《玻璃之城》放在一起比較,其實有欠公允的。前者是劇集,片長16個小時。後者是部電影,片長兩個小時。
交代兩代人的故事,前者可以慢慢道來,甚至說完可以再說,喋喋不休。
後者是長話短說,交代過去與現在,剪接起來,不能拖泥帶水。
電影導演,有緊張大師之稱的希治閣,剪刀拿到手上,該剪掉的鏡頭,一定會剪掉,要是由他來剪《花樣年華》,16小時的劇集,可剪掉一半。8個小時,夠講這對戀人的故事了。
《玻璃之城》可以加多半個小時嗎?港生離開香港,在巴黎的生活過得怎麼樣,交代不清楚。韻文的過去,亦是點到即止。
兩人的相愛,沒有情隔萬重山的迫人感覺。多年以後,兩人重逢,想返回過去,重溫昔日甜蜜時刻,也不見得那麼甜美了。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題為編輯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