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與兒子爭辯後反思

與兒子爭辯後反思
跟孩子相處,我雖然盡力做到互相尊重,盡量平等,但有時因人的自我,又恃着閱歷經驗較豐富而表露的權威,於是在討論時總是急於做結論,急於要說服他們同意自已的意見。尤其大仔,他將要畢業了,有齊一切美國東岸自由主義的觀點,不喜歡無謂消費,對美國的批評很嚴厲。現在認識了一位來自烏克蘭的美國女友,她十分重視女權,聖誕節他們改稱節日快樂,不叫聖誕快樂。兒子在家裏享受菲傭的服務18年,但言詞間似乎認為我們付錢剝削了她和家人相聚。
 

爭辯帶火花 學懂多聽意見

 
這個聖誕假期,我們不去滑雪,改去日本九州,希望大家多點時間相處。我們有很多討論,間中有火花,但我學習多聽他的意見。他的觀點,我們曾經激烈辯論,事後我暗自認為他其實頗有道理,比如菲傭在家中的位置究竟是上下級關係?朋友關係?家人關係?
 

各自各精彩 家裏空蕩蕩

 
上述問題,除了僱傭關係,實實在在說我最多做到朋友和上下級之間。但我認真思考他的意見,我們能否認真視她為家人,而她比我們任何家人都親近。好比吃狗肉,我們視此為不人道,但四、五十年前香港人並不覺有什麼問題。五年前,我們朋友間對盛宴必有魚翅這習俗,意見也有很明顯的分別,而大自然機構或企業已視提供翅席為社會之惡俗。他要求母親不要過度消費,要求我們多到大自然去,像YouTube 那位混血兒一樣。他對成功的定義在於自己是否開心,而非父母是否開心。
 
去年九個月家裏都是空巢狀態,他們都活得很開心,從來沒有讓他們試過在恐懼下生活。反過來我們是生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這個假期我要在大陸拍戲,不能像過去那樣一陪到底。年假一過,各散東西,相信未來這會是常態了,我們夫妻夜裏開始策劃空巢的日子。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