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決賽影片
總決賽影片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贊助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現正接受報名。比賽旨在鼓勵小學生增加中文閱讀,提升他們對學習中國語文和中華文化的興趣,以達致推廣中文之目的。誠邀全港小學派出隊伍參加,活動費用全免。
是次比賽的顧問團陣容鼎盛,著名學者、澳洲南洲國學社社長及香港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陳耀南博士出任首席顧問,他將專程從澳洲返港並擔任總決賽首席評判。此外,香港13所大學及院校的中文相關學系教授、學者擔任顧問及評判。本社將精選一系列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文書本,作為問答比賽出題的範圍,內容涵蓋中國語文、中文詩詞、中華文化及歷史等。
本計劃希望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生透過參加常識問答比賽,提高學習中文的興趣,並在老師指導下準備參賽,群策群力爭取好成績,從而培養出團隊合作精神。為了增加比賽的競爭性,並提高公眾對比賽的關注度,部分賽事計劃在電視、網上及其他合適平台播出。
比賽流程
第二回合及準決賽比賽地點
(北角寶馬山慧翠道6號香港樹仁大學研究院綜合大樓RLG208)
參賽隊數
計劃名額為54隊,若超過54隊報名,大會將以先到先得的原則決定參賽隊伍。
參賽資格
凡在2020/21學年於香港教育局註冊的小學就讀小四至小六的學生均可參加。
每隊人數
每隊由10位四年級至六年級小學生組成,每隊派出3人擔任正選出賽,其他隊員擔任智囊團。每支隊伍可以在不同比賽中,從10位隊員中挑選不同人選擔任正選。
第一回合比賽(2021年2月開始,分最多5個星期六舉行)
賽事採用淘汰制,第一回合初賽共有54隊參與,分為18組進行18場比賽,每場3隊角逐,成績最佳的1隊晉級,產生18支晉級第二回比賽的隊伍。
第二回比賽(2021年4月展開,分最多3個星期六舉行)
第二回比賽共18隊參加,分為6組,進行6場比賽,每場3隊角逐,成績最佳的1隊晉級,產生6支晉級準決賽的隊伍。
準決賽(2021年5月舉行)
6支隊伍分為3組,每組2隊,分別進行3場準決賽,每場比賽的勝方,合共3隊晉級決賽。
總決賽(2021年5月舉行)
3支決賽隊伍進行比賽,決出冠、亞、季軍。
比賽模式
每場比賽約45分鐘,分為必答環節及搶答環節。 每隊有底分100分。
甲. 必答環節
每隊作答10條問題,每題有10秒作答時間,答中可得20分,答錯或棄權不扣分,不設補答。在必答環節,答對所有題目額外加30分。
乙. 搶答環節
搶答環節10分鐘,參賽隊伍須按動搶答器,按鍵後待主持叫出隊名方可作答,5秒內不作答當作棄權。答對可得30 分,答錯或棄權扣 20 分。若首先搶答隊伍答錯或棄權,其他隊伍可補答,答中可得20分,補答答錯或棄權扣10分。
注意事項
- 每回合每隊必須有3名參賽者
- 參賽學生於比賽期間須關掉所有通訊器材,並不准使用手提電話、電腦和書籍等輔助工具,亦不可與台下觀眾有任何形式的溝通或交流,否則會被取消參賽資格。
- 搶答環節,參賽隊伍在按動搶答器後,須待主持人讀出隊名方可作答,否則作答無效。
- 若搶答題目需要補答,參賽隊伍也必須在司儀讀出「請補答」方可按鍵搶答,按鍵後須待司儀讀出隊名方可作答,否則作答無效;已答錯的隊伍均不可再按鍵補答。
- 如遇同分情況,則以搶答形式向同分的隊伍發問3條問題,答對可得30 分,設補答。如仍然不能分出勝負,則以搶答形式向同分的隊伍發問1條後備題目,以決定最終名次。
- 比賽題目答案以大會為準,參賽者如有異議,可向評判投訴,結果由評判決定,不得異議。
- 所有得分均由評判核實。
- 所有個人資料只用作是次報名之用,計劃結束後將全數銷毀。
- 參加者同意授權主辦單位進行拍照及攝錄,以作宣傳用途。
- 大會有權按實際需要而更改賽制,保留對賽事一切決策之權利。
- 如果參賽隊伍已經開口作答,但尚未完全答完,可酌情處理。
- 整個比賽以廣東話進行,比賽題目均以廣東話發問,學生應以廣東話作答,也接納學生以普通話作答。
獎項
冠軍可獲獎盃乙座及書券10,000元正及電子書閱讀器10部;
亞軍可獲獎盃乙座及書券8,000元正;
季軍可獲獎盃乙座及書券6,000元正。
其他獎品稍後公布。
所有參賽學生,不論獲獎與否,均可獲發證書。
初訂時間表
2021年1月13日:網上簡介會(按此下載報名網上簡介會)
網上比賽簡介會在2021年1月13日下午4時30分舉行,有意參加簡報會的學校請於兩個工作天前電郵至contact@master-insight.com報名 。請注意:有意參賽的學校即使沒有出席網上簡介會,也可報名參賽,並不會對參賽資格構成任何影響。
2021年2月8日:截止報名(按此下載報名表)
參賽截止報名日期為2021年2月8日下午6時,請填妥報名表電郵至contact@master-insight.com。
2021年2月10日:網上直播抽籤分組
2021年2月起:第一回合比賽(分五個比賽天進行)
日期:27/02/2021、06/03/2021、20/03/2021、27/03/2021、10/04/2021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演藝廳
2021年4月起:第二回合比賽(分兩個比賽天進行)
日期:24/04/2021、08/05/2021
2021年5月:準決賽
2021年5月:決賽及頒獎禮
出題範圍及參考書目
第一回合比賽題目主要來自《中華經典導讀》(全三冊)圍繞中國語文、中文詩詞、中華文化、中國歷史,以及課外語文運用,形式包括選擇題及開放題,涉及文字、圖畫及影片,以下附10題的題目樣本,以供有意參賽學校參考。第二回合起,出題來源擴展至《三字經與現代社會》。
1.《中華經典導讀》(全三冊)
編者:施仲謀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按此連結電子書:
2.書名:《三字經與現代社會》
作者:施仲謀、李敬邦
出版社:中華書局
按此連結電子書:《三字經與現代社會》全書
題目樣本(10題)
1. 《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罔」,是以下哪一個意思?
- 危險
- 被抓住
- 困惑(答案)
2. 杜甫在《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中,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盛讚春雨?
- 襯托
- 類比
- 擬人(答案)
3. 下列哪一個成語形容做事情只差最後一步而沒有完成,結果白費工夫?
- 筋疲力盡
- 粗心大意
- 功虧一簣(答案)
4. 「正」字的部首是哪一個?
- 一
- 丨
- 止(答案)
5. 在詩經《碩鼠》一詩中,「碩鼠」比喻甚麼?
- 大公無私的統治者
- 不勞而獲的統治者(答案)
- 驕傲自大的統治者
6. 在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中,「冠」指的是甚麼?
- 帽子(答案)
- 髮夾
- 頭盔
7. 李白作品《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下一句是甚麼?
答案:(疑是銀河落九天)
8. 「五經」指《詩》、《書》、《易》、《禮》和哪一本典籍?
- 《史記》
- 《春秋》(答案)
- 《左傳》
9. 在孔子的學說中,哪一項的德行是最重要的?
答案:(孝敬父母)
10. 辛棄疾是以下哪個朝代的人?
- 北宋
- 南宋(答案)
- 唐
顧問及評判團簡介
陳耀南博士(首席顧問)
香港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退休後移民澳洲,繼續弘傳中國文化,現任悉尼南洲國學社社長。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獲香港大學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歷任英華書院副校長、理工學院高級講師及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曾客座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及台灣中興大學。1975年至1995年的20年間,幾乎每年均任學校朗誦節評判。曾主持香港電台節目《學海觀瀾》、《古文觀止》。陳教授著作等身,包括《典籍英華》、《應用文概說》、《中國語文通論》、《學術與心術》、《文鏡與文心》、《唐宋八大家》、《詩聯與朗誦》、《唐詩新賞》、《陳耀南讀孔子》等。
何文匯博士
香港大學文學士及哲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先後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務長及香港中文大學—東華三院社區書院創校校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著作包括《人鬼神》、《詩詞曲格律淺說》、 《粵音正讀字彙》、《粵音平仄入門》、《文匯文選》、《周易知行》、《漢唐詩雜說》、《談學習,憶名師》等。
鄒嘉彥博士
先後於美國、澳洲和香港任教,現為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專任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榮休語言科學講座教授、泛華語區語料庫(http://www.livac.org)始創人。近年專研潮語,並始創電腦衍生中文「成語填字坊」遊戲。早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加州大學博士學位,並為比利時皇家海外科學院院士。著有《漢語與華人社會》、《漢語計量與計算研究》等。
單周堯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文學院教授、院長。有「活字典」之稱號,任教香港大學逾37年,曾任香港大學明德教授及中文系主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央文哲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清華大學榮譽研究員、南開大學榮譽教授及東北師範大學榮譽教授。研究範圍包括:文字學、音韻學、出土文獻及《左傳》。
方梓勳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教授、院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其後分別於約克大學及多倫多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曾任教多倫多大學及約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前主任。發表有關翻譯、文學和戲劇論文逾100篇。編著作品有《香港話劇論文集》、《廿一世紀的華文戲劇》等。英譯及中譯作品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The Other Shore(《彼岸》)、Of Mountains and Seas(《山海經傳》)、《等待果陀》、《推銷員之死》等。
施仲謀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教授、系主任。加入教大前,曾任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研究範圍以漢語語言學、國際漢語教學及中華文化為主。專著有《語言與文化》、《廣州音北京音對應手冊》等十多種,分別於內地、台灣、香港及日本等地出版。曾任香港中文教育學會會長及香港中國研究生會創會會長;現兼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及語文現代化學會顧問等職務。
楊永安博士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主修中國歷史)。1988年起在香港大學執教,現任中文學院名譽副教授。研究範圍包括民族文化、性文化、道教及民間宗教、華南地區史、香港及東南亞史、海外華人史、政治史、隋唐史、明史等;任教範圍亦多涵蓋上述項目。現正參與中國國務院清史編修《清史‧香港志》計劃。
趙雨樂博士
日本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專攻東洋史學),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前教授、一帶一路文化鑒識專業協會主席。以家族古月堂收藏之故,對古今地方掌故、書畫、陶瓷、金石、銘刻,產生濃厚的研究興趣。著有《九龍城:香港地域研究之一》、《文才武略:唐宋時期的國家危機與管治精英》等。曾教授中國文化、歷史與旅遊、中國中古史、中國近世史、香港史、歷代散文等。
李雄溪博士
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編著的學術著作包括:《嶺南大學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研究》 、《耕耨集 ── 漢語與經典論集》 、《中國語文叢稿》等。近年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包括〈再論香港殖民地色彩詞語的廢存 ── 從「太平紳士」到街道名稱〉及〈英華書院與《伊索寓言》的國學化〉等。
郭鵬飛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研究興趣涵蓋中國語文學及經學。曾任教香港嶺南學院中文系(現嶺南大學),於1997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學,現為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開授科目包括古代漢語、中國語文學、高級中國語文學及政府及公共行政中文。主要學術著作包括《洪亮吉左傳詁斠正》、《爾雅義訓研究》,並曾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陳瑞端博士
香港資深語文教育工作者,於1988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學,分別擔任過中國語文教學中心主任、中文及雙語學系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香港孔子學院院長,現任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教授。她自1992年開始即參與香港教育局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多項有關中國語文及普通話課程的規劃與改革工作,並於2009至2015年擔任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成員。因對香港的語文教育多所貢獻而於2015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勛章。
蔡元豐博士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史丹福大學、喬治亞理工大學及文博大學(Wittenberg University),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英文著作包括Remapping the Past: Fictions of History in Deng’s China, 1979-1997, 2008(《重繪過去 ── 鄧小平時代的中國歷史小說》)、Discourses of Disease: Writing Illness, the Mind and Body in Modern China, 2016(《疾病話語 ── 書寫現代中國的身心疾病》),以及文學、電影、劇場、藝術論文多篇,發表於美、加、德、法、澳洲及中港台等地學術期刊。
張惠博士
北京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合培養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後,哈佛大學東亞文明系訪問學者,台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訪問學人,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現任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專任助理教授。香港中華文化發展委員會執行委員、香港紅樓夢學會會長。專研中美紅學、中國古典小說戲曲、中國近現代文學與翻譯小說。專著《紅樓夢研究在美國》獲得中國博士後優秀學術成果獎。
李家文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新聞學)博士、碩士。1997年於香港樹仁學院(現升格為樹仁大學)畢業後,在香港無線電視先後任職港聞記者、駐北京記者、助理中國採訪主任及港聞組助理採訪主任,同時擔任新聞主播。2010年起任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現為專業應用副教授、系主任。研究興趣涵蓋電視新聞製作、電視新聞報道、中國報告及媒體倫理。著作包括《新聞與傳播系這條路 ——選校入行參考》、《新聞是歷史的畫面:香港的電視新聞》及紀錄片《撼動》、《守道》。
贊助機構
其他贊助機構
紅寶石贊助
藍寶石贊助
藍寶石贊助
綠寶石贊助
支持機構
(排名依筆劃序)
查詢
黃晨曦小姐 電話:2818 3011 電郵:sunhei@master-insight.com
余奕軒先生 電話:2818 3638 電郵:elvisyu@master-insight.com
李幸夷女士 電話:2818 3638 電郵:francalee@master-insight.com
傳真:2818 3022
地址:香港黃竹坑道 21 號環匯廣場 10 樓 1002 室
請註明: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
按此下載比賽計劃詳情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