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第一次聽到聞一多的名字是修讀新文學課程時,聽到老師以北京腔誦讀《死水》一詩時,心中莫明的對詩人泛起敬佩之心,這位詩人就是聞一多。1935年朱自清編選的《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收錄聞一多的詩作有29首,居第一位,徐志摩26首、郭沫若25首。
留學美國 影響創作
聞一多,原名聞家驊。生於1899年11月24日,湖北省黃岡市蘄水縣(今浠水縣)下巴河鎮人,家學淵源,書香世代。他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5歲已在私塾讀書,10歲就讀於武昌兩湖師範附屬高等小學。1912年入清華學校(現清華大學),1922年畢業後留學美國,就讀於芝加哥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取得碩士學位。
聞一多1923年9月發表第一部詩集《紅燭》,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對中國古代文學如《易經》、《詩經》、《莊子》、《楚辭》有精闢深入的研究。從1925年回國後,他先後於北京藝專、吳淞國立政治大學、南京第四中山大學、青島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校任教。
聞一多在美國留學期間(1922-1925年),主要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這段時間,他不僅專注於藝術和文學的學習,還積極參與文學創作。1925年他創作了《七子之歌》,對列強侵佔中國土地表達的深切憂慮和不滿。
他留學期間所見所聞,影響了他的後期創作,回國後更加關心國家與文學研究。
別人眼中的聞一多
本文嘗試節錄聞名(聞一多女兒)在《聞一多和自己的歌》中,提及聞一多的學生及友人對他的懷念,亦引述其他文章對他的讚賞。1946年,他在悼念李公樸的大會上發表最後一次演講後,當天慘遭即被暗殺,聞名當時只有14歲。書中提到:「1932年8月,父親應聘回到母校清華大學擔任中國文學系教授,他謝絕了中文系主任的職務……」(筆者按:當時正是青島大學學潮,學生攻擊聞一多,寫出《驅聞宣言》:「聞一多是准法西斯主義者,他以一個不學無術的學痞,很僥倖與很湊合的在中國學術界與教育界竊取了一隅地位。」因此聞一多不願再在青大任教,回到母校清華任教。)
徐志摩與聞一多是摯友,1931年徐志摩遇難去世,從趙志庸的《徐志摩與聞一多》提到聞一多的學生臧克家曾問他:「你是公認的他的好友,為什麼沒有一點表示呢? 」可見二人交情非淺。
聞名的書中有提及郭沫若的說話:「郭沫若在父親遇難後編《聞一多全集》,曾驚嘆父親治理古代文獻『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賅博,立說的新穎而翔實,不僅是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後無來者的』。」
聞名又引述朱自清對聞一多的回憶:「後來在談到『學者中有詩人的聞一多』時,也特別指出了他治學的特色和獨到之處。在盛讚父親的學術散文『簡直是詩』時,他(朱自清)說:『當然,以上這些都得靠學力,但是更得靠才氣,也就是想像……』」(《中國學術的大損失——悼聞一多先生》) 而朱自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中稱:「但他的詩不失其為情詩。另一面他又是個愛國詩人,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愛國詩人。」
聞名節錄了聞一多的學生在《教授印象記》裏生動地描繪聞一多的教學風格:「……《詩經》雖老,一經聞先生講說,就會肥白粉嫩地跳舞了;《楚辭》雖舊,一經聞先生解過,就會五色斑斕地鮮明了。哈哈!……聞先生告訴你那裏是metaphor(即隱喻),那裏是simile(即明喻),怎麼新鮮的名詞,一用就用上了麼,你說妙不妙?」(《聞一多年譜長編》)
以上各人的回憶文字中,感受到聞一多無論在學養、教學、才學、風骨、愛國,就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