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耶倫從馬里蘭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乘專機前往北京,展開訪華行程。今次是她擔任財長後首次訪華,亦是繼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後,不足一個月內第二位訪華的美國政府高層官員。
耶倫訪華談些什麼?傳媒眾說紛紜,但有一點相當有「共識」,那就是「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問題」。《紐約時報》發表了〝Yellen’s China Visit Aims to Ease Tensions Amid Deep Divisions〞(「耶倫訪華目的在於緩和深陷分歧的緊張局勢」)的文章,列舉了中美「五大關鍵問題」,其中老生常談的包括「先進晶片的貿易限制」、「外企在華營商環境」、「人民幣匯率」和「人權和國家安全」等,這些問題,布林肯談不出結果,耶倫也作不了主,自然不被輿論看好。
不過,《紐約時報》的文章列舉中美「五大關鍵問題」中的「全球債務」問題,卻引來一些時評者的調侃。
華盛頓請客 北京要買單?
《紐時》的文章指出,中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超過5000億美元的貸款,是全球最大債權國之一。自疫情以來,許多借款國陷入了經濟困境,面臨債務違約的風險云云。
這「關鍵問題」的「關鍵句子」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直在向中國施壓,要其允許部分國家重組債務,減少欠款金額」。
台灣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便在《中時新聞網》發表評論指出,「這真是個笑話,美國要是有本事,就不要去對北京開口要求減免債務,這種由華盛頓請客北京買單的好事,只有傻瓜會答應。」因為要談「債務」,「當然是當事國自己出面跟中國大陸談判,哪輪得到美國來指三道四做好人」?美國不借錢給當事國去「還債」,反而讓《紐時》寫「這種報道」,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另一位台灣自由撰稿人雁默在「觀察者網」撰文,直截了當指美方將中方長期的援外政策妖魔化為「債務陷阱」,再用各種「聖母視角」,迫中方為窮國減債。美方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求最有份量的債權國中國減債,擴增借債國的還款能力之餘,他們(多邊金融機構)還多做了幾筆新的貸款生意,並同時降低中國自外援產生的地緣影響力」。
西方為評級 不參與減債?
此外,迫中國減債,而西方不加入減債行列的理由有三:一、多邊金融機構貸款比中國優惠(便宜),更「值得」償還;二、多邊金融機構需要AAA信用評級,才能給出如此優惠的條件,若參與減債,會影響評級;三、多邊金融機構的貸款性質是「救急」,包括協助借債國處理舊債。
以上,一方面要求中國減債,另一方面借債國可從「多邊金融機構」獲得便宜的新貸款救急,但不能要求減免舊債,即是「以債養債」。是耶?非耶?耶倫即將抵京,她會否借「全球債務」問題,打美方的如意算盤?不妨拭目以待。